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账户养老金大量出现并迅速成为很多国家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此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迄今账户养老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私人养老金的再平衡改革;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的公共养老金结构式改革;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公共养老金“替代”改革。半个世纪以来,账户养老金不仅发挥了降低企业成本、减轻财政负担和平衡三方责任的功能,而且其自身也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记账利率是账户养老金制度运行的核心参数之一,现阶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完善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机制。本文对国际上三种制度模式下记账利率的确定原则、基本原理和典型国家经验进行介绍,包括以智利为代表的“资本化账户”个人分散化投资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中央公积金制,以及以瑞典为代表的“名义账户制”。本文回顾城乡居保制度的发展历程,探讨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机制存在的问题,即利率水平低、缺乏收入关联确定机制、缴费激励不足,以及制度间不公平等。据此本文提出未来的三个改革选项:一是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轨,采用“名义账户”利率确定办法;二是完善现行记账利率政策,采用全国集中统一的投资利率;三是采用资本化账户分散投资模式,参保者个人获取市场回报率。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口老龄化、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全世界范围的公共养老金体系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欧亚六国实施了“名义账户”制的制度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该制度的财务平衡关系入手,在分析养老金财务平衡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选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不能化解制度转轨的养老金隐性债务,并且进一步加大了财政负担,加大了代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使资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社会统筹和名义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既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能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无缝衔接,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提升个人技能和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的手段,"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已被世界范围内数十个发达国家所采用。从历史来源上看,"个人学习账户"制度是"教育券"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从理论基础上看,"个人学习账户"制度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从价值取向上看,"个人学习账户"制度融合了"以资产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两种价值取向;从实践模式上看,"个人学习账户"制度衍生了储蓄型和拨款型两种模式。"个人学习账户"制度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平台的持续扩张使零工经济这一用工形式迅速得以普及。但其临时性、碎片化的特点,对于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会产生影响。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问题为研究对象,构建精算模型,并对模型涉及的参数做出假设进行测算,以直观反映零工经济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工经济的用工方式会阻碍员工参与养老保险,从而使养老保险的收入与结余均减少,且结余的减少幅度大于收入减少幅度,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建议灵活调整零工经济从业者的缴费基数,建立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社会保险体系,取消零工经济从业者参保的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各界对个人养老金制度寄予厚望,但现实却远不及预期。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三个导致预测偏差的要素:一是决策主体的认知偏差,二是既有制度路径依赖约束,三是技术性偏差。分析认为,制度路径依赖要素促成了特殊的EET税收优惠模式,这既造成了明显的门槛效应,又限制了未来参保规模,还将最需要保障的群体排除在制度之外;路径依赖与制度缺失导致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内隐藏着冲突,缺乏协调与配合。未来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需要理顺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消解制度障碍,并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8.
孙昱 《职教通讯》2022,(2):88-9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职业不断合并、消亡,共享经济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零工经济。以“U盘就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多职业现象和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一人多职成为“零工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就业方式。在“零工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就业渠道更加广阔,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根据零工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探索新经济形态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推进现代学徒制度、构建跨界化课程体系、树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开展多岗化实践体验、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等路径,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新需求的多职业技能组合和职业跨界能力的人才,确保高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4月7日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的力度等方式弥补,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养老金的"缺口"究竟有多大?有报道说,2013年全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也有报道说,2010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为1.54万亿元;2011年末,结存1.9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0.
零工经济模式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权责确定难、薪资标准乱、诚信监管难、法治保障缺等困境,鉴于灵活就业群体自主选择追求利益期望值并对完成工作任务有一定把握,文章基于“期望理论”构建了零工经济模式下“用工企业+零工就业者”模式、“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商/平台+零工就业者”模式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在进一步分析使用情景基础上,对零工薪酬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零工经济的发展正影响着我国的行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形态变化,由此产生的零工就业模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契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湾区发展战略,零工经济对大湾区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阐述我国目前零工就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零工就业的模式及路径.提出零工就业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的三个转变方向和措施,通过加快就业指导观念的调整、完善就业支持体系的建立、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抓住零工就业的机遇,更好地适应零工经济时代的职业变革.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金出现巨额“空账”的现状,通过利用养老金的缺口和养老金替代率等指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求得从30、40岁开始缴费到不同年龄退休时共6种情况下养老金收支状态以及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情况.提出了有利于解决我国养老保险收支不平衡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分别为利用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投资管理和推迟职工退休年龄.利用社会统筹基金进行投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倘若投资不合理,损失的将是人民的利益.故建议采用推迟职工退休年龄的方法,从而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养老金出现巨额“空账”问题,保证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同时,国内对企业养老金会计的研究多还停留在对发达国家及其企业的养老金会计处理的介绍阶段,缺乏对企业养老金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这使得如何完善养老保险体制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养老金会计的基本框架,导入国外先进的养老金会计模式,旨在对中国的养老金会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蒋越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59-65
高职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升自身职业跨界能力已经成为顺应数字化新时代巨大变革、引领高职教育应对数字化创新以及新时代高职教师群体驱动自身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师"素养模糊与高职跨界类型自身特性的冲突、校企组织边界壁垒、封闭的职业生涯发展渠道、滞后的社会服务供给能力,致使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培养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因此,建议通过整合与重组,夯实"双师"素养培育体制机制;跨界与融合,构筑教师跨界能力培养的校企命运共同体;优化与重构,打造多元化的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赋能与成长,拓宽高职教师社会服务渠道,以实现高职教师职业跨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17.
《成人教育》2020,(1):75-79
终身学习账户制度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先行步骤,为学分银行的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学习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从终身教育视角出发,根据学分银行建设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提出自学考试终身学习账户制度的构建途径、运行机制与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补齐了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短板,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要、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金资产结构不平衡、养老金缺口大等现实迫使我国必须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启动实施以来,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平稳,但参与人数、缴费和投资金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税收优惠、资金流动性、产品供给、配套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在体制机制建设、产品服务创新、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断提升民众缴费和投资的积极性,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柔性管理角度探讨,将心理学中的情感账户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过情感账户经营方式的建议,优化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帮助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