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重点:认识这四种图形,初步感知这四种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分清体和面。学具准备:…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找、画、说、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2.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在拼图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并能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教学难点:感受“面在体上”“面从体得”教学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每小组各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36、37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体会“面在体上”。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愿望。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老师想让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把桌上的物品当成积木,同桌合作搭一…  相似文献   

4.
《认识图形(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四种平面图形有整体的感知,并形成初步的表象,依据表象识别图形.为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摸一摸相关的立体图形,产生触觉上的感受,还要让学生画一画、看一看、比一比,体会"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画出的面的摆放位置、大小形状等变化,思考它们还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用长方形纸折出三角形、正方形,用三角形拼出正方形、长方形,体会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0页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直观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若干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感悟对基本图形的研究方法,积累数学操作、数学推理等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7.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徐效琼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的...  相似文献   

8.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实际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小学一年级的几何知识数学只局限于直观认识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正因为是直观认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活动。我们参照大纲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认识三角形、圆》(义务教材第一册P54)一课,我们通过教师的演示操作、学生的自行操作,学生动眼、动手、动脑,运用整体感知、要素感知、联系生活三部曲让学生逐步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认识图形。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体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二册第16-18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体的底面,以及用这些集合形体面画图形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相似文献   

12.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是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教学难点,采用以下方法,可以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直观演示,比较面积和周长的意义 通过动眼观察图形,动手指认方位,动口说明意义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空间方位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几种基本方法,为后续的面积单位认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大胆交流的能力。二、设计理念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造成这样的良好氛围,那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发挥作用。”本节课中,创设“搭积木”活动、“你说我拿”游戏、“小小统计员”等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探索,在游戏中体验、深化。2.数学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缤纷多彩的图形王国。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图形。“小卡片”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小材料,其形状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居多,让“小卡片”发挥大功用,有效帮助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分类观察中感知特征;在测量折叠中验证特征;在绘画裁剪中应用特征。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小卡片”就是一把金钥匙“,小卡片”中潜藏着无穷的数学学问,要善用这些小资源,发挥放大它们的功效,让它们成为数学学习的助推剂。  相似文献   

18.
用"用球怎么画圆啊"-- 走慢点 课例一 在"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 把所学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画下 来,旨在让学生具体感知立体与平 面的关系,由此抽象出平面,切入教 学主题。学生纷纷从学具袋中取出 模型来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圆。在活动进行中,有个学生拿出了 球的模型,想通过球画出一个圆,因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包括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教学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图形、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的能力。在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教材从生活着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接着,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  相似文献   

20.
杨永Qin 《云南教育》2001,(21):41-42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九义”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对这三种图形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已初步认识过,这里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准备。平行四边形属于初步的直观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这三种图形的教学尺度。教材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编排在一起,便于学生通过对图形的看一看、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去发现这三种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这三种图形作铺垫。针对教材的特点,采用多媒体的动态图像直观演示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