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方式、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对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创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机制;加强环境育人作用,创新融入载体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作用,创新融入协同机制,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质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高校为主体,提出高校应从加强“两课”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联系专业教育、实施教产结合和注重社会实践等方面着力,构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高度重视,得到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为了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需要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开展“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学;还要深入研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运用更加先进的教育思想,通过富有亲和力的话语讲授教学内容,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前途命运。由于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思想状况、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与时代发展不符、转型出现困难等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培养目标有所脱节、全方位全过程落实不够、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家国情怀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思想、价值、信仰等教育功能,转变“工具化”“理想化”“神秘化”的认识观念,注重人文关怀、道德品质、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高校教育的根本要求~([1])。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有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多层面的原因。高校要在学生的思想引导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四个自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要通过创新课堂教育方法、加强家校联动、利用重大时事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多采用显性教育的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如教育者构成单一,对受教主体的特征研究不够等。相较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渗透性、开放性、长久性等特征,更凸显“以人为本”,符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注重发挥高校隐性人员作用,实现全员育人;同时,从环境、制度、社会实践活动、新媒体运用等方面加强潜在教育资源设计,实现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实践育人、新媒体育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新两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比较,分析了两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共性和差异,其共性是:两国都注重"思政课堂"培育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的廉洁信念、注重家风家训教育与学校廉洁教育相结合;差异是:利用"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新加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法律意识更突出且更注重廉洁教育的价值渗透。从新加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践经验中得出启示,以提高我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即完善廉洁教育的教育内容,营造社会廉洁氛围,优化媒体舆论的导向,建立青少年廉洁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五常”思想承载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品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从儒家“五常”思想中汲取精髓,深入挖掘其中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资源,积极将儒家“五常”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全过程。儒家“五常”思想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在修身立业、财富积累、人际交往、终身学习、信誉至上等观念的培养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儒家“五常”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观念、思想和文化上与时俱进,实现“三个转变”,设置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利于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而诞生的红色美术作品,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大众性的鲜明特征,蕴含着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功能.因此,高校应通过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更新思政教学方式、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充分发挥红色美术作品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创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技术创新,特别是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作为一家新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安徽昌信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的发展要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参考。基于此,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注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注重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注重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注重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是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深化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培育"三农"情怀为重点,构建思想文化引领保障体系;以融入涉农专业教育为载体,构建"三阶递进"课程保障体系;以农业职教集团为平台,构建政行校企协同育人保障体系;以内培外引为途径,构建"一体化"师资保障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不仅从观念上加以转变,而且最终从素质和能力上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作为耕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乡村振兴培育急需的适用型人才的使命。论文以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方向)为例,解析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要为乡村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育人才等普遍性问题。同时对于“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乡村领军人才的素质要求、人才类型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定位,阐述了“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领导方法等影响具体领导活动效果,从思想上、认识上不断给人以“正确”指导,行动上不断以事实给人以印证的一种连续性综合能力。大学生对学习的内在自觉、教育与舆论等外部因素对大学生的位育影响以及大学生自我领导力向自我影响力的矛盾转化分别构成了大学生领导力生成的内生、外源与转化机理。新征程中,大学生领导力的培育要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追问本我,认知自我领导力;在教育塑人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领导力;在实践服务中成就他我,形成自我影响力等,从而不断开创大学生领导力“道、学、技”培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如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输送更多的人才资源一直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大学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精神状况和大学生“精神成人”等相关命题进行理性探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辩证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6.
协同教育能够使教育的各种资源处于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减少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等内耗,提高教育效率。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因社会大环境和自身特殊情况,更需要切实有效的路径。“高校-基地”协同教育可以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更符合价值观认同和内化的规律,使教育更直观、更有感染力,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路径。在利用“高校-基地”协同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遵循稳定性、系统性、综合性、实效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生命观以及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生命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生命认知消极、生命道德弱化以及生命价值缺乏等倾向以及高校生命教育实效性弱的问题,这都让高校教育者不得不反思.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来构建生命教育的新载体,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升上海民办本科院校的生命人文情怀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微”传播语境下,探索红色文化传播策略、培育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时代挑战与机遇,我们应立足于当下“微”传播语境,与“微”共舞,加强“微”平台建设,注重“微”内容引导,培育红色文化传播的“微”力量。关键在于运用“微”媒介讲好鲜活感人的红色故事,挖掘其深刻的价值内涵,增强吸引力、震撼力、感染力与传播力,培育与建构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使他们对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积极心理的培育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拓展训练以其参与度高、注重体验、启迪心灵的独特优势,成为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的有效路径。基于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视训练作用、增加训练比重、把握训练要点、增强训练效果、开辟训练路径、创新训练形式,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对山西高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认识为切入点,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角度论述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即“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和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