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实行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这实际上就是对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而浙江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合科考试,这又从客观上推动了跨学科试题命制。跨学科试题具备导向性、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等特征,对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有一定意义,可有效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命题者可按照确定主题、框定内容范围、搜集素材、筛选素材、确定题型与难度系数、拟制试题、研磨与审阅试题、拟定参考答案”这一路径命制跨学科试题,并应注意学科的主体性、素材的适切性、情境的合理性、设问的进阶性,使试题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测验目标、试题特点等方面分析2022年中国台湾生物学高考试题,总结了情境多样、考查教材知识的迁移运用、联结相关概念、跨学科融合等命题特点,并对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所关注与倡导的,这一趋势在各级各类考试命题中也开始有所体现。要想突破以往“拼盘式”跨学科命题的困境,关键在于命题各环节应实现学科间知识、能力和思想的无痕融入。这就要求命题时需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定试题立意,并在各课程内容关联处拟定试题主题,进而创设适宜跨学科学习探究的试题情境,设置能检测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型问题,构建分层赋分的描述性评价标准,以此实现试题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当前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试题现状进行分析,探求其“拼盘”现状的成因,并指出跨学科综合试题在命题设计上与高考应用中的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考理科跨学科综合试题设计应遵循的准则,依据该准则设计试题案例,以求唤起各界对高考理科综合考试中跨学科综合试题设计的关注与思考,为综合试题的跨学科命题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数学跨学科试题是指以数学学科知识为核心,并融合其他学科知识、思想、方法等内容的试题.通过从点缀呈现型、情境应用型与综合拓展型三个层面对2023年全国各地数学中考中以“杠杆原理”为背景的跨学科试题进行分类与评析,并提出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河北省中考文科综合试题中的跨学科命题,总结教学启示,由此提高初中文科综合学科教学和备考水平,培育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语文注重通过情境化命题来考查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在命题层面明确提出要以情境为载体考查考生综合能力。通过对高考语文2021-2022年全国甲卷试题进行分析发现,高考语文情境化命题的产生,主要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变革的要求及科学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促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高考语文试题情境内容主要包含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想要在任务情境中更好地体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加强课堂体验,提供多元情境;依托教材抓手,丰富情境设置;摒弃题海战术,拓宽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广东省2019—2021年中考生物学试题发现:依据课标命题后,中考所考查的范围更广,更凸显对情感性目标的考查。考试呈现出凸显重要概念、强调知识综合,注重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思维,关联STS、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特点。提示教师要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考查,积极实施情境化教学与情境化命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评价探索的逐步深入,中考试题越来越淡化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重视情境的营造,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情境化设计试题的分析,为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一、中考命题的价值从中考命题发展的趋势来看,情境化命题设计已经从过去那种自发的感性尝试迈向自觉的理性探索,情境化命题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命题形式越来越多元,对命题的价值认识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0.
评价型试题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所需知识,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理解的正确性及对物理问题的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从而获得正确感知与理解的一类试题.评价型试题是近年综合能力测试题命题的亮点,特别是上海高考题在这方面作了大胆探索.下面以问题的形式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情境化试题是指以考查核心素养达成情况为目标,由评价者设计结构化情境和学科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已有认知经验、技能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试题。情境化试题要突出素养、情境、任务、知识四个要素,需要命题者通过多渠道获取教学情境、立足多类型设计教学任务、提供多场景开展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考试题,归纳出中考物理与工程跨学科实践的四类试题特征、命题特点与考查取向:实际工程类试题,评价学生的物理观念;实践制作与实践设计类试题,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探究类试题,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原创试题命制流程。重点阐释通过明确试题功能确定考查目标;加强情境设计并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典型性、适切性、权威性、时代性;强化命题规范聚焦关键能力考查。以物质转化及应用类试题为例,利用辉钼矿制备多钼酸铵为情境素材,设计两道风格迥异的原创试题,阐释命题应源于真实情境、服务选才,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实际;注重知识间的关联,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将命题视角引入教学实际,提出在帮助学生从类-价二维进阶到热力学动力学、单一转化进阶到协同转化、物质转化向物质能量协同转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认识物质转化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试题一般是以评价目标为导向,通过创设情境和设问来考查学生。试题的情境,有的是对教材中素材的进一步加工和挖掘,有的则取自最新研究热点或报告,综合考查知识和思维,并注重渗透爱国情怀、人文关怀、社会责任。这些中考试题带来的教学启示是: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并加强知识联系,促进知识整合;重视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关注时代和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促进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教学实践方式。从系统思维出发,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要以跨学科素养的养成为统领促使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具体化、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使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结构化、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依托促使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情境化、以“教—学—评”一致性为载体促使跨学科主题教学评价科学化。推进跨学科主题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进路为:优化学校课程顶层设计,彰显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重要课程地位;回归学生现实生活,找准跨学科主题教学系统设计的着力点;构建跨学科共同体,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核心考点清晰,重视对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考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新试题形式,完善情境设计,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究性;突显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要求。据此,建议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与备考复习中教师以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为准绳,实施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做到教有所依;以情境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注重大概念构建,强调“零存整取”和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训练答题技巧,规范答题,进行错题“复盘”,提升“踩点”得分命中率。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命题,体现了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而试题的命制,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涵盖了语言积累、语言运用和设计活动等多种类型,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精神,对语文试题的命题思路不断探索,命题时注重答案的个性化和角度的丰富,使考试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整体水平。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试题(笔试)的命制与评价,希望和大家交流与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科拥有丰富的生活情境,情境化试题也成为近年的高考热点.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常以区域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基于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文章以江苏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剖析其情境化试题的命题与解题思路,并从区域地理知识、区域学习方法和区域发展评价三个维度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能力构建的建议,以期为中学地理教学实...  相似文献   

19.
依据课程标准研制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推进语文考试评价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参考核心素养取向的国际大型教育评价项目的实践经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建构以“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大观念”为核心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其中:情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3种类型,语文实践活动是指为了达成语文课程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开展的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行为,语文课程大观念是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获得的对语言文字运用本质规律的认识。该模型以真实而复杂的情境为依托,借助典型且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系统评估学生对语文课程大观念的理解,可用于命题质量评估、语文过程性评价设计与实践、语文教育质量监测与提升等。  相似文献   

20.
以2021年7套高考生物卷为研究对象,从情境类型和试题表现形式两个维度对试卷中的情境化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情境化试题在生物卷中占比较高;7套高考生物卷中不同情境类型考查比例从高到低分别是科学研究情境、自然生态情境、健康生活情境和生产活动情境;在试题表现形式上,组合型试题占比最高,但对高级思维能力考查有所欠缺,分离型试题占比次之,融合性试题占比最低.为了提高情境化试题的命制水平,命题者应注重试题情境的交互属性,重视情境类型的综合设计,加强情境化试题的创新性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