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程序性裁判是抑制权力滥用的平台,它可以用来规范侦查权的行使和有效地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又是公民权利救济的平台,它为当事人提供"为权利而奋斗"的机会;还是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平台,它有利于程序性争议的及时解决和抑制当事人滥用程序诉权。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作为现代司法证明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司法鉴定程序作为一种法律程序,必须建立在程序正义的理念之上.但在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刑事审判的正当性,这也是改革和完善司法鉴定制度亟需解决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艺术的体系中,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不是中性、无倾向的,它常常在否定、排斥着已有的艺术观念;而艺术的本性又规约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面,艺术中的技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内核将异化为无意义的形式、无前途的“技术”;而艺术离开了特定技术的支持,人们的情感、审美理念将无法有效表达。可见,数字艺术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张力之中。技术性或艺术性的凸显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由于在数字艺术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文和科技,所以它才具有在二者的矛盾张力中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论程序正义原则及其对我国人大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在人们意识里一般多用来指立法程序、行政程序、诉讼程序等,无疑"程序正义"对贯彻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对实现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可学者们却很少从中国晟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面论述程序正义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性.鉴于这种情况,从"程序正义"理念对促进人大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必定会促进法治建设和宪政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扬弃异化劳动,追求劳动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正义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劳动正义是劳动者的“应得”善和非劳动者的“应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劳动者的“配得”善和非劳动者的“配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的统一,是人的劳动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和统一,是个体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共享的统一,是劳动部分正义、充分正义与完全正义的统一.是现实诉求和永恒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校园等智慧教育的具象形态,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算法学习、算法课堂、算法校园,这也使得算法教育治理日益成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略的研究议题。遵循"技术逻辑→风险挑战→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对算法教育治理进行系统探讨,发现由于数据鸿沟、算法黑箱、效率优先等众多因素的复合影响,导致算法教育存在自我强化偏差、技术控制困境、主体性危机等治理难题,也让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效率等传统议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显得更加突出。为规避只注重相关关系描述,而不重视因果关系研究的算法给教育带来的风险挑战,可从算法教育基础的数据正义、算法教育程序的合理公开、算法教育结果的有限使用等三个层面开展对算法教育治理的公共政策选择,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在实现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寻大学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是高等教育法律研究的经典议题。程序正义是法治与恣意而治的分水岭。公平、公正与公开是大学治理程序正义图谱的三项基本要素,是大学治理迈向良法善治的核心要义。大学治理缘何选择程序法治与大学治理何以走向程序法治是大学治理法治化亟待回应的两项基本议题。基于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法律乃至宪法保障原理,高等教育领域的立法和政府规制,往往相对谦抑且赋予大学以较为广泛的自治空间。国家对学术自治的监督,更多基于程序规制的原则展开,而较少介入大学专业判断的实体裁量部分。大学治理法治化选择程序正义进路的动因包括:大学治理的公法属性与大学的公法地位、学术自治的特殊性、新型法律纠纷的复杂性以及高等教育领域人权保障的诉求等。大学治理法治化之所以能够走向程序正义进路,得益于法定程序条款的增加与行政程序立法的特殊适用、政府监管对师生程序性权利的普遍关注、司法审查介入大学自治的程序审查及高等教育领域行业规范的程序规制。由此可见,程序正义规则并非一种内生的、自生自发的秩序,而是借由立法监督、司法审查、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规范等多重规制力量的介入,能够较好地回应大学作为特殊公域的属性以及师生权利救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秩序。重审大学治理法治化的程序正义进路,需呼唤学术自我规制的“程序化”变革,以便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增进大学裁量决定的实质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驱动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数据治理面临着新的变革。文章在分析了智能时代教育数据治理面临的复杂挑战后,归纳了智能时代教育数据治理应当实现精准、敏捷、安全的管理目标,并从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两个维度,分别论述了智能时代教育数据治理策略的内涵,提出了数据确权、治理机构和数据标准等可行管理机制,以及敏捷的教育数据部署、可信的教育数据日志管理和可靠的教育数据共享机制等技术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教育研究面临着大数据和算法的挑战。通过数据收集和操作的自动化处理,大数据和算法带来新的研究机会。然而,这些机会受到各种数据和算法偏见的严重制约。大数据和算法引入新的机遇和限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教育研究。这些转变与教育政治、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等辩证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从事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方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带来一系列哲学、方法论和实践上的全新问题和挑战。在混乱且变化莫测的后数字状况下,研究、政治、政策和实践处于永恒的互动之中,不能脱离彼此。在后数字时代,教育研究人员应抓住机会,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引领这些变革。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正义的概念,布坎南解释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根本没有将正义的问题作为一种标准或者是模范去批判资本主义。换言之,就是马克思是突破了正义这个法权概念的,并创立了新的评判角度即共产主义的评价视角。所以,布坎南主要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核心议题,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证明,进而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正义应是一种具有缺陷性的、不完美的、拯救性的价值,是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时代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变化,从而产生新的高等教育研究范式。该研究范式的旨趣从"数据崇拜"向"数据正义"转变。该研究范式的特征为:研究者的主体性与技术理性结合、计算思维和因果思维结合、研究效率与研究质量并重。该研究范式的价值体现为促进学科建设、解决高等教育实践问题和凝练高等教育思想。为了实现研究范式的旨趣转换,高等教育研究者需要具备范式旨趣转换意识、培养学科情感、研究方法训练、高等基本理论的修养。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治理范型,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催生的新型治理范式。数字治理能够对多场景、全过程的高等教育管理数据进行关联、交叉、分析、整合,促进教育治理过程科学化,突破传统教育治理中“暗箱”问题。学界关于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概念阐释主要形成了数据安全论、技术赋能论、场域整合论等三种学术论说,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等。数字治理在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和能力方面至关重要,体现为实现治理主体高效互动、提升循证治理能力和优化精准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同时,高等教育数字治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数字安全风险、教育正义危机、数据孤岛、形式化治理、学术求真精神式微等。高等教育数字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强化理性认知、优化治理结构、聚合治理动能、适配治理机制等四个层面重新构建与优化高等教育数字治理生态,实现高等教育数字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3.
2006年,“邱兴华特大杀人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围绕着是否对邱兴华做司法鉴定的问题,引发了各方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司法鉴定关乎程序正义问题,关乎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更关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本文试图对罗尔斯“程序正义”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从而探讨程序正义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数字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社会形式在大数据时代被迫回应周期性经济危机情境下寻求数字化救渎的一种“修正”社会形态。它通过算法黑匣综合操纵数字、资本、技术和时空等方式,将工具理性逻辑外化于一种与现实社会既相映射又相背离的虚拟秩序,形成数字意识形态崇拜。正处于工业化向信息化快速转型的中国要跨越数字资本主义陷阱,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提防数字政治行为的暗层干预,促进数字社会秩序的日常生活再建构。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数字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为培养数字教师的主阵地,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文章从智能时代数字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挑战出发,提出智能时代数字教师能力框架,重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内容体系,发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期为培养智能时代数字教师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字孪生技术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变革性力量的新兴信息化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的教育应用,能够克服当前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饱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且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利用已有教育理论和学习方法建立虚拟模型,通过仿真技术探讨和预测未来,发现和寻找更优的方法与途径,实现教育信息化2.0环境下的全周期、全数据、全空间和全要素的学习,为新时代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18.
数字教育资源推荐是教育资源平台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的核心功能,本文介绍了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推荐的四个算法:资源关联分析算法(FP-Growth)、用户聚类分析算法(K-Means)、资源相似性分析算法(ACS)、矩阵分解算法(ALS),同时阐述了算法模型在教育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应用及优化机制,为后续资源推荐算法进一步丰富、高效和精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认识数字时代的老龄社会,是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相交叠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共同要求。媒介的即时性、信息的广泛性、过程的互动性、参与的便捷性、行为的数据化是其中的重要特征。由此带来了数字技术提供科技支撑,社会参与更加便捷多元等新机遇和治理对象复杂多元,数据协同机制缺位等新挑战并存的新局面。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治理理念,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将数字技术嵌入公共服务全过程,促进数字经济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建设智慧、集约、协同的养老服务平台,以数字技术促进积极老龄化,整合、开放、开发老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