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和提升美的创造力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培养时代新人提出了新要求,美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处于边缘化地位。通过研究美育在理工科高校中的价值意蕴,分析当前理工科高校美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课程、环境、实践、网络等五个维度探索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高校美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美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讨论了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实践要求,最后对高校美育课程实践提出了初步的意见和建议,包括高校美育课程实践需要提高认识,优化课程设置,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加强美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3.
袁晓睿 《大学教育》2023,(18):56-59
以两所高校为样本,分析现阶段地方理工类高校美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地方理工类高校美育课程多样化与实效性结合的提升路径和有效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地方理工类高校的美育课程建设水平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校美育课程作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专业素质、人文涵养以及道德水平的重要路径,由美学课程、艺术课程构成。但在高校美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单一、内容单一、方式单一、评价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程评价等路径来提高高校美育课程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路径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央视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借鉴该节目的内容制作思路,将美育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挖掘美育素材、打造“进阶式”美育实践、深度嵌入美育元素,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促进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教师应与时俱进,建立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意识,依据其形式、优势、挑战等,创新其实践路径,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文章由此展开,从改革形式、改革优势、改革挑战、改革路径四个方面,研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相关工作建议,意在为教师提供借鉴,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程育人价值,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美育的融合,对增强亲和力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美育融合的必要性和路径进行探讨,以满足时代和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待及诉求,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美育课程是做好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前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国内相当一部分非艺术专业高校的美育课程以“艺术类课程”“艺术+人文社科类课程”“艺术与其他专业融合课程”等形式得以体现。对在美育课程体系完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美育课程普及率不足,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美育课程实践效果的进一步提升等,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乡村幼儿园美育研究现状分析为逻辑起点,结合国家对乡村幼儿美育教育的政策支持与高校活动对乡村幼儿园美育教育的推进情况,着力分析了美育主体缺乏自主性、课程缺乏本土化、活动缺乏可持续性等乡村幼儿园美育应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出高校艺术专业助力乡村幼儿园美育的方向:在聚焦以美化人、助推乡村幼儿园美育主体成长;以美互动、注重乡村幼儿园美育场域打造;以美创新、促进乡村幼儿园美育成果落地等,乡村幼儿园美育主体协同与成长、课程共通与互享、成果共融与发展是高校艺术专业助力乡村幼儿园美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美育意识也逐渐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深化落实。美育融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于一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促进学生发展及深化立德树人要求等方面发挥积极意义。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更应深刻认识到美育的价值所在,并能立足时代大局及学校实际情况,全方位做好美育引导,为其今后职业道路奠定坚实基础。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育工作无论是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美育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进程。为了改善问题所在,优化高校美育工作,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围绕“新课改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和美育的结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成为教育领域新风尚。体育与美育的结合可以丰富体育教育内涵,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美育的融合展现了体育教学美学的身体美、运动美、人文美,在课程设置上,开设隐形课程、科学设置体育美育课程内容、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美育因素;在文化氛围上,将体育文化与“美学”相融合、“大思政”与体育文化相融合、人文美与高校体育文化相融合,构建高校体育教学的美学转变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德育与美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条件,讨论现阶段高校德育和美育协同发展的内涵,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和美育融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促进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飞 《科教导刊》2022,(5):42-44
时代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着重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推动美育教育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所以,高校应详细分析实施艺术设计学科“立交桥”式交融互动美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提出此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打造交融互动美育模式,推动美育更好地融入艺术设计学科中,实施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新生态,稳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美学作为人文学科,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高校美学课程的设置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对课程进行改革。设置美学与艺术欣赏课程,应以美育为指归,从实践层面上将美学与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美学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课程是当代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作用。陈钟梁先生高度重视美育在学生终生发展中的深远影响,其多年一线语文教育教学经历赋予美育内容与实践丰富内涵。本文立足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结合陈钟梁语文观,通过揭示“美的观点”、“美学元素”、“美学思维”与大学语文课程的牵系,探索当代大学语文课程美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薛杨 《亚太教育》2019,(9):68-6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由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共同构建的“微时代”。微时代高度的概括性、传播性和先进性,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方向,也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推进延伸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主要围绕“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有效性的价值含义、存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将思政引领融入高校花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特色专业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为基础,在花艺教学课程思政实践中探索"五条轴线"教育法,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从高校生态美育内涵、现状、思政切入、花艺育人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生态美育实践相融合,发挥生态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通识价值不仅在于弥补审美之维的缺失,恢复人的完整性,而且奠定了新时代创新性人才必备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针对大学生的审美困境以及时代发展需要,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培养目标是发展审美感知,提升审美通感和想象能力;丰富深层审美经验,培养审美反思理解力和积极的审美价值观;提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的法则进行创意实践的能力。由此,高校美育课程建构需从学科逻辑转向人的发展逻辑,突破艺术学科知识观,围绕审美大观念重构传统美育课程的内容体系;遵循审美学习规律,开展身心一体的美育课程教学;关注审美素养的形成,强化情境式、嵌入式的学习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紧密相关,在新时代的育人工作中,二者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又面临新的时代考验。二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及育人主体的一致性奠定了彼此融合的基础,而课程思政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研究从理论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  相似文献   

20.
合唱艺术在我国蓬勃发展,各高校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学青出于蓝合唱团为例,从理工科合唱团美育创新实践案例总结分析高校理工科合唱团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实践路径探索路径及其育人功能,对创新文化思政育人形式、推广高校合唱美育创新改革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