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在美、日、欧三边关系中,一直是美日、美欧较强,而日欧的联系较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池田政府采取了对欧接近政策。这既是局部调整对美政策的需要,也有利于改善日本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环境。池田政府和英国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英国放弃对日援用关贸总协定第35条;同时,日本还加入了发源于欧洲的经合组织,资本主义世界日美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2.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其内外政策主张显示出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自5月以来, 布什政府在国内外的压力下,不得不改变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在一些重大外交 政策问题上软化了强硬立场,并以相对“温和”、“务实”的态度调整美与欧、俄、 中、日等大国间关系。 对大国政策的初步调整 对欧洲,加紧修补美欧日益加深的裂痕,以维护美欧关系的稳定。布什6月中 旬首次访欧,八国首脑会议期间,先后与北约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议,与欧洲领导 人举行首脑会晤,试图通过协调和沟通来缓和双方在巴尔干撤军、全球变暖和 NMD等问题上的尖锐矛盾。在全…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共同反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以美国为主导地位的联盟关系。但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欧双方实力的变化,美欧关系充满了矛盾和分歧,美国的盟主地位遭到挑战。尼克松时期调整了对欧政策,但并未从根本上缓解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日本在日美同盟框架下调整对台政策,有其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因素。日本对台政策的调整使台海局势更加复杂恶化,加大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5.
刘文秀 《教学与研究》2004,11(11):39-44
21世纪的中欧全面伙伴关系是具有重要世界性影响的特殊的双边关系,准确定位影响中国对欧外交战略的主要因素对制定正确的对欧战略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欧盟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及其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性质、欧盟对华政策文件的战略内涵和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欧外交战略所应具有的定位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对欧外交战略所应依循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7目的俄格冲突使俄美关系降至冰点。俄欧关系恶化。这种局面是俄对美长期奉行打压排挤俄生存空间政策的一次强有力的回击。但在“互惠共存”的外交原则下,俄美关系会随美国总统大选后新政府的对俄政策调整而有所缓和,而俄欧关系则会在南奥塞梯问题国际化的背景下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西欧欣起了“联合运动”的高潮,各国政府纷纷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与所处的国际环境表明各自的态度,英国因其独特的地缘位置与外交传统形成不同于欧陆的经济,政治利益,在对欧政策的影响下,它主张经济上建立“欧洲自由贸易区”,从1949年到1959年,英国经历了实现欧洲建设构想的努力与挫折,由于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英国最终决定调整政策,融入一体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西西矛盾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李建浩西西矛盾是资本主义间的内部矛盾,现一价段表现为美、日、欧等西方大国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美、日、欧三方争夺经济主导。权和政治发言权的斗争。第一,西西矛盾在经济上表现为美、日、欧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与我国二元经济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政策对一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国内各个群体的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在进行了多年的贸易促进政策以后,东西部和城乡二元经济问题突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因此,调整外贸政策以缓和国际国内矛盾应是当前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惠州学院学报》1996,16(2):15-18
外经贸政策调整对我市经济的影响与应采取的对策惠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最近,国务院对“停止关税及进口环节税减免、调整出口退税率和对加工贸易施行台帐监管”这三项政策调整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这一规定于四月一日起全面生效。如何全面正确评估外经贸政策调整的影响,并采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俄罗斯对欧盟的政策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也有较大差异,二共同点在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共同目的和出发点;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美国单极世界企图是中俄发展对欧关系的共同战略考虑;灵活务实,既斗争又合作是中俄对欧盟政策共同的策略特点,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是中俄对欧盟政策的战略基础。而不同之处为:中俄两国与欧洲关系的历史以及对发展同欧盟关系的心态不同;美国因素对双方欧盟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同。地缘安全因素在双方对欧盟政策中的作用不同;发展对欧关系的长远目标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焦代初期,我国在经济调整之前,有一段宽松的政治环境:党内外民主生活有所恢复,政治关系、文艺政策有所调整,知识分子政策有所落实,阶级斗争扩大化有所缓解,个人崇拜有所收敛,平反一部分错案。后来因为个人专断的原因,致使这次宽松的政治生活中断,经济发展和政治调整没有同步进行,出现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冲突,终于引发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不断调整对台政策,提升日台实质关系。本文以近年来日本的对台政策为切入点,着重从谋求政治大国、遏制中国的崛起、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强化对台政治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日本对台湾政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述论黄建华国民党政府自1944年8月29日直接统治新疆时起,至1949年8月26日新疆省政府宣布和平起义时止,并统治新疆五年.在这五年里,新疆省政府主席一职曾五易其人,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时常有所调整,但其统治政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岸信介内阁时期的对外政策进行分析,勾画出这一时期日本外交政策的大致框架:一方面在坚持日美基轴为原则的前提下,调整对美一边倒的追随外交路线,积极寻求日美对等关系;另一方面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开展经济外交,充当“亚洲的一员”,利用经济实力提高政治形象。笔者还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外交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岸内阁推行的外交是“亲美反华、经济扩张”的外交。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日学生与留美、留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1.人数最多,大体7万人左右,为其他各国留学生总和的近2倍;2.政治性强,多学军事政法,好译西书和从事政治运动;3.双重日本观,日本先进文化的熏陶和侵略政策的刺激,使留日学生常常处于对日既爱又恨的矛盾之中;4.对两国关系影响最大,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充当了反目斗争的先锋,而且掌握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实权,由此决定了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相似文献   

17.
欧债危机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为增强,中、欧关系迅猛发展。中、欧关系在政治交往、贸易投资、人文交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中国的经济地位以及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是促进中欧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变化之中,大国关系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同时,也将促使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型中美欧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末,美欧日三边合作的三边委员会应运而生。它在某种程度上修补了国际经济旧秩序。但是,它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毫无裨益。本文分析了该委员会的跨国网络及其作用,论述了三边委员会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日美安保体制是二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形成和演变,反映了战后日美关系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日美两国自身力量的消长,双方关系还会不断调整,但日美安保体制的基本框架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既要分析其相互矛盾的一面,更要研究其相互依存的一面。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日“三驾马车”的走向,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将从单个国家的对峙发展为经济区域集团之间的依存和对抗,以美、德、日为核心,形成北美、欧洲和亚太(或东亚)三个区域性集团,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