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侯颖 《文教资料》2014,(11):75-76
科学的舞蹈课程设置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舞蹈教师。当前中国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与课程设置不太协调,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舞蹈素质,有针对、有重点地展开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浅谈师范院校化学系的课程设置长春师范学院杨左宸,郑文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对高校人才需求的变化,师范院校化学系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师范院校...  相似文献   

3.
中日美英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日本、美国和英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都是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细化专业方向,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不同体育人才的需求,是日美英3国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共同趋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指导思想,合理构建课程结构,重视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小型化与多样化,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减小必修课的比重,是日美英3国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特征。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细化专业设置,更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我国社会进步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根据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去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并提出较为具体的课程设置建议。  相似文献   

5.
白洁 《淄博师专学报》2006,(4):37-42,67
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我校地理教育(历史与社会)专业课程的设置结构,在充分借鉴国内师范院校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人文性的组织原则,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等四大模块。这就形成了知识与技能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6.
大学课程与社会分层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程与社会分层关系初探吴秀琴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课程设置反映了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体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在一定时期,课程起着维持、强化社会分化的作用,本文拟对课程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社会分层理论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根...  相似文献   

7.
受教育部委托,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昨天在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中心将在 5年内完成对现有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建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将精选对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行,高中阶段课程以分科为主,并将在必修课中设置技术课程,增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例。 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理念的特色化。章通过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五个特色理念:动态生成性课程理念,整体建构性课程理念,真实体验性课程理念,人素质性课程理念,政策导向性课程理念,力求优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小学课程设置有其特点 一、课程设置完整、丰富 以安大略省小学四年级为例:四年级所学的课程有英语、法语(第二语言)、数学、科学和技术、社会研究、健康和体育、艺术和信息研究共八门课程。课程设置从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出发,文理兼顾,既强调艺术和实用技术,又强调将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以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近 10年来中国在课程管理、课程结构、教材、课程实验与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走向渐趋明朗,可从以下 4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在课程结构上,新课程体系将突出显现综合性、选择性特征。所谓综合性就是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增进各学科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的联系,以利于学生整体思维品质的培养。所谓选择性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兴趣、特长,以及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赋予学生自由选课的权利。   第二,在课程…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中国散文通史有16部,中国散文通论有7部。分体散文史中.赋史赋论7部,传记史论8部.寓言史3部,骈文史论4部,山水游记研究4部.杂文史2部,尺牍史、日记史、散文美学史、文章学史各一部。断代散文研究中,有关先秦13部.汉代散文3部,汉赋9部。六朝散文3部,六朝赋3部。唐宋共18部.其中合论唐宋古文及八大家者11部。明8部,清代近代12部,其中桐城派9部。  相似文献   

12.
系统的定义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已给出的系统的数学煊义说明了系统的整体性,同型性、平凡性、结构性,进一步定义了系统的环境及环境系统,开放系统,且在系统定义基础上严格地证明了系统学的三个基本事实:一切系统作成一个真类,非系统的存在性和系统学第一定律;还给出了这些概念和结果在工业、计算机科学、军事和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由3项调查组成.其一,调查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以1285名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为对象的开放式调查研究表明,主流价值观有14项,即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其二,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基于文献研究结合专家研讨、征询后形成了表达14项主流价值观含义的命题句,并在以570名中学生为对象的匹配反应作业中获得确认,表明命题句能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其三,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取向.以334名年龄22~25岁的大学研究生和公司职员为对象的两项作业表明,国家观、法制观、集体观、群体观、生态观5项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取向,健康观、自我观、财富观、亲情观、审美观5项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取向,人权观、友情观、公正观、关爱观4项则兼具个体/社会两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应用的文写作"现用现查"现象,一方面反映出现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对接程度的不足,另一方面表明现行的教学对写作主体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的欠缺。改造和调整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应该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以培养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为中心,充实原理、模式、技法、规则等应用文的个性内容,并形成"原理论—模式论—技法论—规则论—文体论"的合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网络高等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网络高等教育;网络高等教育的平台既有传统高校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和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也有企业或社区等创办的网络大学平台;网络高等教育的基础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关键是网络课程、教育软件等资源建设,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E-learning。从互联网的发展、从教育信息化和产业化的要求、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等各方面都可以看到网络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论数字化学术期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网络上很普遍的存在。大量充斥因特网的学术期刊网页、网站,看似繁华,其实,它的生存状态很艰难。即使目前学术期刊通过网页或是网站参与学术资源的传递,也只是在原有期刊工作模式下的一些补充,还不能被视为“网络期刊”。数字化学术 解决的问题很多,包括谁来的数字化运作付费、平面期刊网络化的技术、学术资源检索的工具和检索模式的合理化等,只有突破这些“瓶颈”问题,学术期刊的数字化才会真正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7.
和平研究是弥久而常新的重大问题,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和平文化积淀,应该创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学.中国特色的和平学应该包括奠基于中国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和平理论研究,包括对重大和平问题的研究,对和平战略的研究,以及开展和平文化的普及、进行和平教育等内容.中国特色的和平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对翻译的研究基础上,使用调查问卷对新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的翻译使用观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调查和分析了他们在翻译观念上的状况、英语学习水平和翻译的使用观念、相关程度如何等问题,本文就结果进行了讨论,使英语教师和学生本身对翻译有了一定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引入格上零模概念,讨论了格上零模的性质,给出了其构造方法,最后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格上零模——乘积格上零模,讨论了其性质,给出了其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20.
To discover personal and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LO) and grade-oriented (GO) students, over 200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high LO-high GO; high LO-low GO, low LO-high GO, and low LO-low GO. All students completed the 16 PF, Myers-Briggs (M-B), Levenson Locus of Control (LOC), Achievement Anxiety (AAT), and Survey of Study Habits and Attitudes (SSHA) tes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L students produced highest scores on factors B, I, M, and Q1 of the 16 PF; scale N of M-B; scale I of LOC; the facilitative scale of AAT; and all scales of SSHA. They scored lowest on Q4 of the 16 PF, on scale S of M-B, on the debilitating scale of AAT, and on scale C of LOC. Students in the L-H groups scored lowest on scales I, M, and Q1 of the 16 PF, on scale N of M-B, on scale I of LOC, on the facilitating scale of AAT, as well as on all scales of SSHA. They scored highest on scale S of M-B and tied for highest on scale Q4 of the 16 PF. Students in the H-H group scored lowest on scales B, I, and Q4 of the 16 PF as well as on scale I of M-B and highest on scale E of M-B, on AAT (debilitating), and on scale C of LOC. Finally, students in the L-L group tied for highest on the 16 PF scale Q4 and on scale I of M-B and lowest on scale E of M-B and scale I of LOC.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ersonal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each student brings to the college environment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resources are used in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specifics of tha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