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晓霞 新生     
邱晓戈 《新体育》2012,(8):30-31
在王楠、张怡宁等一姐退役,丁宁等小将尚需磨砺之际,中国女乒总会涌现出李晓霞这样的过渡性人物。她们足够强大,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承上启下,唯一遗憾的是:她们总是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李晓霞逆袭     
邱晓弋 《新体育》2013,(6):52-53
鹿特丹世乒赛上,90后小将丁宁夺冠,一度让80后的李晓霞地位尴尬,她甚至被人们视为张怡宁与丁宁两代一姐间的过渡人物。但在随后的伦敦奥运会与巴黎世乒赛上拿到两枚最有分量的女单金牌,李晓霞终于逆袭上位。  相似文献   

3.
赵璇 《新体育》2006,(7):22-23
李晓霞小时候是个"假小子"。在幼儿园,其他小姑娘都抱着洋娃娃,她却拿着一把玩具枪,跟男孩儿们一起玩着战斗游戏。如今在赛场上,李晓霞硬朗的球风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儿仍旧像个男孩儿,但走下赛场的她也有着女孩儿的娇俏和可爱,也会因为挫折和伤痛而流泪。  相似文献   

4.
萨格勒布、横滨、青岛、莫斯科,在这四个城市,我们曾见证过晓霞的功败垂成和状态低迷。  相似文献   

5.
杨华 《新体育》2008,(12):13-14
中国女乒有着“一姐”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从邓亚萍到王楠,从王楠到张怡宁,总有这样一个人可以独挡一面,开创时代。在新的奥运周期里,20岁的李晓霞用一连串的胜利宣告强势崛起:2008女乒世界杯蟾宫折桂,成为“无机时代”第一个世界冠军,紧接着又超越两届奥运女单冠军张怡宁,职业生涯中首次占据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09,(4):78-79
“直通横滨”第一阶段比赛我打得不好,主要原因是赛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比较高,压力过大。其实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我自己觉得比别人强,把位置摆高了。再加上比赛之前我对无机胶水的适应一直不是太好,整个技术结构也不稳定,处在一个混乱期,所以在场上经常会出现“打懵了”的情况,几乎可以说心态是扭曲的。输了几场球后,我产生了消极的想法,底气也不如开始那么足了。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13,(1):38-38
在2012年国乒竞聘会议上,我放弃了对女队主教练的竞聘,正式结束了我的执教生涯。一直到伦敦奥运会的时候,我都没有想过竟聘主教练的事,回来以后认真考虑,最后选择不参加竞聘,一是由于竞聘条件对年龄有限制,二是我已经完成了想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女一队第一次大循环成绩(2月13至15日):1、王楠(16胜1负),2、郭焱(15胜2负),3、郭跃(14胜3负) ,4、张怡宁(10胜7负),5、姜华君(10胜7负),6、李佳(10胜7负),7、李晓霞(10胜7负),8、鞠连华(9胜8负),9、牛剑峰(9胜8负),10、白杨(8胜9负),11、范瑛(8胜9负),12、贾君(8胜9负),13、李楠(8胜9负),14、曹臻(6胜11负),15、彭陆洋(6胜11负),16、曹幸妮(6胜11负),17、王旋(2胜15负),18张莹莹(2胜15负)。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8,(2):40-40
2007年对我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和以往相比,我在球技、心态上都有比较突出的进步。萨格勒布世乒赛是我的一个分水岭。在萨格勒布我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我也看到.那时我的能力、实力、成熟度还不具备拿冠军的实力。虽然我拿过几站公开赛的冠军,但我离世界冠军还有一定距离。打完世乒赛后.我冷静地做了详细总结,很快就走出了失利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8,(10):74-75
刚刚结束的马来西亚世界杯,是我继两年前乌鲁木齐世界杯后第二次参加女子世界杯的比赛。虽然以前打过很多大型比赛。但拿到单打世界冠军还是第一次。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新的奥运周期已经开始了.这是新周期里的第一个比赛.也是我的第一个目标。赛前,我就非常想证明自己,不管有谁参加,我给自己定的目标都是要拿冠军.所以信心比较足。现在我拿到了这个冠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2,(1):2-2,4
2011年11月30日,2011赛季“361度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总结暨表彰会”在北京天坛饭店举行。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副主任李振国首先对本赛季乒超联赛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下赛季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女队在大赛前的封闭训练,都会从男队临时借调几名队员共同训练。这次在中山备战多特蒙德世锦赛,抽调过来的男队员更是打法全面,他们的任务就是模仿主要对手,在训练中不断地给主力队员制造难度。这些小伙子是以怎样的心境在女队默默付出?他们眼中女队的封闭训练又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是单纯地抱着帮忙的心态还是已经将自己融入这个团体呢?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14,(10):43-43
亚运会女队的目标一是争取金牌,二是利用这个比赛考验和锻炼队伍。从夺金角度而言,如果李晓霞和丁宁兼顾单双打和团体比赛,我们的胜率会非常有保证,但这样对盘活队内竞争没有帮助,因此我们没有派李晓霞参赛,丁宁也只参加团体比赛,想利用亚运会这个非常好的时机锻炼队伍。从单项比赛的报名和团体赛的排阵中,我们会给所有队员展示的机会,希望她们通过亚运会找到自己在球队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13,(6):36-38
这届世乒赛结束后,可以说我一点都不激动,因为比赛的过程不胶着,中国女乒的优势仍然很明显。倒是赛前年轻运动员让我感觉没谱,这次参加比赛的双员,是近几次世锦赛单打平均年龄最轻的,而且年轻队员基本都没打过大赛,最小的胡丽梅甚至只参加过公开赛,但三个攻球手(李晓霞、丁宁、刘诗雯)和武杨让我觉得比较放心,从结果看,新“老”运动员表现都不错,正常。女队在重大比赛中不容有失,我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人,所以我也不给运动员留退路,队员无论新老,都受让她们开足马力往前冲。  相似文献   

15.
5月21日,完成巴黎世乒赛比赛任务的国家队搭乘国航CA934次航斑,踏上归程。李晓霞推着自己的行李,混在大部队中,淡定的脸上略显疲劳。大约48小时前,李晓霞夺得女单冠军,接着她奔上看台,紧紧地拥抱教练李隼。这一幕让我们突然想起在一年前的伦敦奥运会夺冠后,李晓霞热泪盈眶地说,想当李隼手下的第三个大满贯选手。  相似文献   

16.
女队的总决赛任务完成得不错,参赛时李晓霞不在最佳状态,全运会以后持续性的发烧就有七八次,所以训练非常不系统。李晓霞虽然输给丁宁没有进入决赛,但在比赛中也有收获,她几乎从全运会之后就没有赢过朱雨玲,这次打朱雨玲赢得很轻松,能看出李晓霞更重视这个对手了,准备的技战术环节非常细致。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2,(10):24-27
2002年,李隼刚接手李晓霞时问她未来的目标,得到的回答是想蹭车当个世界冠军,团体赛能报上名就行。李隼说,李晓霞胆子挺小,所以在没有场外指导的时候,她在比赛中会显得很弱。“现在回忆起带李晓霞的这十年,最开始是在跟她的身体状况作斗争,以前,李晓霞一有比赛压力就生病。”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2,(9):38-38
比尔·盖茨一身休闲装扮坐在观众席中,不时地为场上的华裔女孩儿邢延华鼓掌加油。美国小将邢延华在“大牌”球迷比尔·盖茨的注视下成功晋级32强,让一直瞄着倪夏莲准备的李晓霞多少有点措手不及。她和邢延华没交过手,即使旁观了她和倪夏莲的比赛以及郭焱的提示李晓霞的第一仗还是出现了险情。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0,(12):48-49
李隼是中国乒乓球队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他主管的王楠获得两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隼主管的张怡宁共获得四枚金牌。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14,(4):84-85
本组图中,李晓霞用了三个不同的落点组织自己的战术:她先发对手的正手位短球,然后劈中路追身长球,最后是快速反带对方的正手大角度。在三个落点配合中,李晓霞运用了左右和前后的调动,使刘诗雯始终在追着球打,一直处在别扭的状态下,这也是本套战术中最核心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