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百余年探索,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从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过程。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化解现代化危机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于丽艳  陈俭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52-58,10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华民族乃至人类发展之伟大创造,有其深刻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其历史逻辑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接续现代化奋斗的历史选择之中,理论逻辑蕴涵在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承继和发展以及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与超越之中,实践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中。该道路将三者统一于自身,使其既有内在机理,亦不乏"文明经络",从而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化进程经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顺利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体遵循“革命”与“发展”两大逻辑主线。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化的滋养、坚持“人”的价值引领,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性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着传统文明向现代化文明、现代化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蕴含典型的历史逻辑,既有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特点,更具备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特色。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智能信息化、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和高效能治理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在品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立德树人、优质公平、人才培养、服务发展、国家交流、教师素质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实践的引领性和发展的方向性特征,将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新思路、新经验和新样板。以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将进一步开启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征程,创造世界教育现代化新境界,开辟世界教育现代化新未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兴起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阶段、改革开放的重构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改革阶段。未来,我国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素与行动路径包括: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本质要求,以推进“双高计划”为基本路径,以各层/各类职业教育融通为有效支撑,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关键着力点,以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既是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受社会发展的市场化导向和工具理性追求等外部因素以及乡村社会相对滞后的生活图式等内部因素交互叠加影响,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独特的政治逻辑、经济逻辑、人口逻辑、文化逻辑和生态逻辑,应紧扣“中国特点”“乡村特色”“现代水平”等发展指标,以政策驱动、经济支持、人才引领、文化自信和绿色赋能为抓手,推动中国从乡村教育大国向乡村教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的伟大发展道路。在理论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和东方社会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实践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合理谋划的实践之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之路,是和平发展的实践之路;在价值逻辑上,打破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丰富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的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带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人民至上是我国一切政治理论及政治语境始终强调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也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就理论逻辑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由人民评判;就价值逻辑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人民至上,有利于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有益于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时至当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已构成,要在内涵式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有必要将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集中人民智慧、尊重人民创造性作为其实践旨趣。  相似文献   

9.
伴随第三轮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变革愈来愈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迫切需求。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其重塑教育要素及关系,全方位影响教育方式、教育治理、教育功能、教育价值和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微观人与人、中观人与社会、宏观人与国家、宇观人与世界良好互动的教育新形态,推动我国教育走向现代化创生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带来诸多潜在和现实风险,可能异化教育主体全面自由发展、危及教育伦理生活、模糊教育治理责任、引发文明发展藩篱。因此,在享受数字化转型为教育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数字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对峙与抵牾,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限度与可能,以融合共生、伦理规约、公平负责、自主包容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新方向,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走向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历史性转向并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因内核,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源性精神推动力。百年来,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提升党引领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磨砺大无畏精神和斗争意志,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底气、骨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系统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从18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点,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的碰撞中应运而生。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蕴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经验,同时揭示了引领中华民族接续奋斗实践路径。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典范;从文化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熔铸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引领中华民族沿着正确的方向接续奋斗。从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着手,探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县域城乡融合对于实现超大规模人口现代化与治理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背景,可对县域城乡融合进程中空间、要素、产业服务融合的经验样态及其实践逻辑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空间一体化治理、要素市场化改革、产业融合化发展与服务均等化供给是当前县域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机制。不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形塑了县域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与治理结构,在结构耦合中展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与高品质生活三重逻辑。立足于构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的战略导向,从全领域共建城乡空间、全过程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全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全方位共享公共服务等方面可进一步推动我国县域城乡发展迈向更加平衡而充分的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内涵包括: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全面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当前基础教育领域要积极推动重大改革发展任务落地,切实落实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以评价改革牵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更大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核心抓手。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将面临三大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三重压力”下经济增速趋势性放缓的挑战;技术进步难度加大与资源配置扭曲对提升增长质量的挑战。由此,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应对外部环境挑战;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增长质量的有效提升;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中国教育国情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面向现代化和未来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但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高水平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理性与创新性发展及教育体系优化等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和适需供给,均衡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以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性发展,优化育人体系、教育结构体系和教育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全球性竞争已经使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被视为展现国家实力并获得全球认可的重要尺度,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就像源于物理学的质量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一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概念,它包含新的质量理念和发展理念两个相倚内容。高等教育质量有价值说、符合说、匹配说等不同理念,这些理念关涉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质量逻辑。在高等教育演进过程中,高等教育衍生不同的发展理念、质量形态和不同的质量评价主体和评判标准。产品质量、学生发展和知识生产都与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理念相伴随,展现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逻辑。如何从高等教育质量现实中寻觅高等教育的理想质量或质量理想,需要从质量的确定性和相对性中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成逻辑和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要从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来考察中国式现代化,要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分水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功的根本保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超越性、独特性、全面性及自主性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化是每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目标,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与道路,都是由其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与历史背景决定的。在现代性获得世界性权力并在全球扩张后,中国卷入现代化进程中。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再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性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与历史脉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提出也是理论、历史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与推进,既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理论贡献,又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开创了新的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19.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话语。本文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背景,从我国社会文化与现实国情出发,着重从词源、文化意蕴、政治话语三个层次对“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开话语分析。“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展现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层层演进的历史逻辑,遵循从渐进到加速的逻辑演进理路:目标重点从“普及”入学转向“提高”质量,对象范围从“三类残疾”到面向“所有残疾儿童”,实践方向从重视发展格局走向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方式从“特惠”到“特惠普惠”并重,保障机制从“有限支持”到构建完整的“支持体系”。未来我国特殊教育将继续依托“强化普惠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特殊教育现代化的生成与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美好生活需要之所以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和推动力量,源于马克思对于人的二重性存在境遇的关注,也源于需要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主体的需要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要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及中国式现代化顺利进行。一方面,以美好生活为评判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个体与总体,且不以量为唯一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注意更加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培育更加多样化、更加健康适度、更有高尚追求、更具创新性的需要。从实践层面看,以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需要以共同富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需要积极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