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阳从内容、功能、艺术风貌、文体分类等层面,较为全面、客观地探讨了台阁体的文体特征.李东阳对“三杨”台阁体推崇有加,既有沿袭,又有革新,且前者有甚于后者.就革新方面言之,李东阳引山林体文风入台阁体,试图调和二者,以纠台阁体末流之弊,虽收到一定效果,但最终未能挽救其覆亡之运.尽管如此,李东阳改革文风的发轫之功,仍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2.
《国家意志与文学复古》拈出"国家意志"一语,是最大亮点和创新所在。通过对"国家意志"流转的描述探讨明代诗文的生态,为被简单化、概念化倾向笼罩的复古思潮研究涂抹了一笔亮色。又从明初朱元璋的诗文好尚讲起,剖析了朱氏奠定的文学观念上的"祖宗之法"和台阁重臣对于"祖宗之法"的初步实践。详细辨析了"台阁体"和"馆阁体"的不同内涵及演化过程,使"台阁体"的内涵更加明细。  相似文献   

3.
明代台阁体文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小禄 《天中学刊》2006,21(1):78-81
根源于台阁政治基础和理学学术基础,明代台阁体文学表现出相互联系的三大特点:文统上的政治性、文学观念上的非文学性、文学写作上的独占性和台阁气。正是它们较长时间地占据主流,阻滞了明前期文学思想的拓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古代词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宗立派意识强烈,词派众多,而以台阁文学为基本范畴的"台阁词派"并未得以建立。"台阁词派"作为统治阶级控制下的官僚词臣创作的特定文学流派,是有别于市井、民间、江湖文学的文学创作模式,"台阁词派"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其古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台阁派文学出现的背景和原因,并指出,台阁派的确有大量歌舞升平之作,这正是台阁派遭非议的主要原因所在。但是,台阁派并不全是歌舞升平之作,还有大量关心国计民生的散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财富,有其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台阁派开创了一个平实的文风,影响文坛一个多世纪之久,更不应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6.
"欧学"与明初台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以来形成的台阁文学以欧阳修为典范,通过"欧学"的确立,全面突出了欧阳修的历史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台阁文学的基本范畴.欧阳修成为集政治风范、通经学古之学、文史之才于一身的典范作家,其六一风神也成为台阁文学的精神榜样.  相似文献   

7.
现实文学与传世文学不仅书写方式不同,写作动机与写作手段亦不同。20世纪,中国文学突然发生变故,现实文学极度亢进而传世文学极度萎缩,白话文文体不具有文言文的可复读性与超越性。在“新文学”即将迎来百周年之时,实在有必要对新文学取代传统文学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反省,早日还传世文学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文学产业化作为文学发展的新的方向,使文学“跨界发展”成为文学产业化转型中一个重要的选择与途径.产业跨界使传统“作家”身份出现新的定位,由此带来关于文学观念与实践的变化.媒体跨界成为文学新的生产方式.文体跨界与融合、新文体实验、跨媒介写作与跨文体写作,都构成文学产业化背景下文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士奇之创作及对台阁文风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奇是明初台阁体的盟主,其学步欧阳修,以论道述理为主,而以游记、传记为优。其诗古体学汉魏,近体学盛唐,而以古体为佳。其学创作为台阁体的创作提供了范本,对台阁体风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台阁体”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宋濂具有开风于先之功,“三杨”为典型代表。方孝孺作为宋濂的学生承前启后对“台阁体”流派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方孝孺的许多文章也有“台阁体”气息,但又不完全具有“台阁体”风尚。本文就以其名作《蜀道易》为例来说明方孝孺与“台阁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明前期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历来争议颇多。根据宋濂的“台阁文”观念、“台阁文”创作以及台阁体作家对宋濂文学的接受,并结合“台阁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重新审视此论题,可以推断,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受政治身份影响;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前期作家并不推崇宋濂,因而他对“台阁体”的产生只起了间接引导作用。天顺以降,台阁体中、后期作家一致推崇宋濂文章,他对“台阁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大家》杂志首先提出“新散文”的写作理念,其“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作”,在世纪末的新时期文坛产生了极大的震荡。一大批写作者开始自觉地构建一种新的文学话语,同时,批评界对这一新的文学写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仁宣致治”为参照,解读明初台阁重臣杨士奇的诗歌,揭示了杨诗“治世之音”和“天趣之真”的内在底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文学短评”的写作指导是苏教版必修四第三专题的教学指向.本课例以充分调查和了解学情为前提,立足班级学生的创作实际,以强化文体意识为初衷,使学生明确“评论”与“读后感”的区别;通过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发言等形式使学生感知例文和范文之间的差异,把握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论证方式;最后在对例文的升格修改中达成“文学短评”写作指导的效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对“文学自觉”的认识和时间界定的热潮,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文学自觉”成熟于魏晋时期。但从西汉时期统治者对文学的喜爱、提倡以及自身的创作实践与文士的文学创作倾向两个方面来看,西汉时期文学情感意识已经彰显,这种情感意识可视为文学自觉的前奏。  相似文献   

17.
王越是明代的台阁重臣,其创作虽一定程度上受到台阁诗论与创作的影响,但他强调“浩然之气”,追求道与古人相合,并随着个人生活环境由台阁转入边塞,其诗歌创作也明显具有了向儒雅文学复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0,(10):19-20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鉴赏中,对不同的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论是在阅读鉴赏还是写作实践中,学生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文体意识,这是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试作文中“淡化文体意识”、“文体不限”的要求给学生在个性和创新写作等方面留出了空间,随即各种形式的考场作文不断涌现。负面影响也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众多学者在论著中把"前七子"的复古作为"台阁体"文学的对立面来看待,把"台阁体"文学的最早代表认定为杨士奇。然而,对明代学者关于"台阁体"文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一个系统考察后我们发现,明代"台阁体"文学应该起源于宋濂,明代的文学复古也源于明初宋濂等人的"台阁体"文学,只是到何、李时期达到高潮。"台阁体"文学不应作为"前七子"复古的对立,而应看成明代复古文学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理解"台阁体"文学以及明代复古运动的历史,我们必须立足于文献,澄清和修正目前学界对于"台阁体"与"前七子"关系认识上的部分偏误,并对"台阁体"进行一些翻案。  相似文献   

20.
明初台阁体是研究明代文学史不可越过的一段,学术界对台阁体名称的由来、馆阁体与台阁体、台阁体的形成原因与存在时间、创作内容和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研究者对台阁体总体上持批评态度,普遍认为台阁体以歌功颂德为主要内容,以粉饰太平为功用,文风雍容典雅,并无太多可取之处.亦有研究者注意到台阁体在雍容气象下掩盖着“天趣之真”.台阁体的形成与明代的政治、社会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台阁体应该具体分析,不应轻作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