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拼音教学现状,尽力渗透“语言运用”以及“思维能力”两大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把拼音教学的“课堂”变成孩子们自主的“学堂”。具体的策略包括:以脑科学为导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具身学习;用情境化的课堂,分层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降低发音及识记难度;内外链接,训练思维能力,从而把教“内容”变为掌握“素养”。  相似文献   

2.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结合一体化情境教学和深度学习,开展“小麦育种”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课,设计以小麦为主线的一体化情境,通过小麦的起源问题、育种改良和育种方法选择3个探究性活动,以及互动生成学习达成路径,促进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语文学科的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掌握语文学科素养十分重要。受到以往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缺少相应的文化感知能力。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些参考。一、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阅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学习不仅是语文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古诗词教学探究语文深度学习的路径,在古诗词阅读中重现文本作者的人格魅力,发现言语之美;通过整体性的文本互相印证阅读阐释联系的观念;采用言语对话的方式,寻找语言的精神家园;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培养深度学习的学术思维,扣住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终体现语文深度学习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建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化和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者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期望能深度融入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氛围之中。以具身理论、“认知-情感”理论为基础,通过ROST CM6软件对沉浸式旅游空间的游客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认知形象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与氛围等方面;情感形象两极分化,积极情绪略高于消极情绪;整体形象感知正面词汇词频数大于负面词汇,重游意愿较低。沉浸式旅游新空间需要平衡好文化元素与商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果将阅读教学按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那就是对第一阶段的教学即"感知"课文很为粗略。由于感知不够充分,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课文内容的表象,因此,接下来的深化阅读和深入理解也就失去了基础,长此以往,造成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因此,在阅读教学第一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形成课文内容的明晰表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当代认知理论已经完成了从"离身"到"具身"的范式转型。传统"离身"认知视角下的教学策略与学术著作的科学严谨导致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的"枯燥"感,其本质在于缺乏阐释之"情境"。笔者拟从"具身"认知视角,重新设计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以"情境包"为任务驱动,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体验知识产生的情境,以求达到制"境"促"情"的效果。这不仅解决了阅读教学"枯燥"的问题,而且还是对未来课堂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9.
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剑老师:你好! 来信收悉,迟复为歉.你在信中提到的问题,实际上不是个别老师存在的困惑,而是带有很大的普遍性.的确,"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教学讨论中的"热门词语",大家围绕它产生了各种看法.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由于过去教学中的强硬灌输、机械分析泛滥成灾,导致阅读教学中出现了大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败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起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的变化、应试教育的改革、全民阅读的推广无一不在冲击着语文教学这座堡垒。在语文课上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是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正确解读教材、找准语言训练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1.
张阳 《数学教学研究》2023,(1):10-13+58
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深度学习、高阶思维为导向,理顺教学中的三种逻辑,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的高效,即应用大概念观,理顺教材的知识逻辑;融合合情演绎,引导课堂的教学逻辑;基于具身认知,遵循学生的认知逻辑.促进学的实效,融合三种逻辑,具身嵌入学习流程;伴生三种逻辑,抵达高阶思维内核.  相似文献   

12.
顺应制度化教育的学科发展逻辑,道德教育在学校课程实践中演变成科学化的道德知识的心智学习。心智成了道德学习的主体,学校德育呈现出有心无身、有身无心、身心分离等身心二元的离身问题。基于具身哲学的一元认知观,离身德育中德育内容概念化、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过程去情境化的症结在“身体主体”的转向中找到了出路。本文以德育具身化原理为依据剖析了德育离身的问题及其根源,从道德学习是全身心的、主体间的、活动性的互动建构的角度,提出了具身德育的主体、机制和课程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路程模型时产生的概念混淆问题,笔者结合学生速度概念学习进阶模型及具身认知理论,在课堂中先引导学生体验式地意识到速度产生的必要性,再认识速度的概念的本质是单位时间上行驶的路程,同时区别速度与路程、时间的表征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建构速度概念,为之后继续学习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协变关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有丝分裂教学案例阐述模型建构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通过细胞膜的结构教学案例说明利用模型建构发展科学思维的方法,结合生物膜模型制作说明在模型建构中可渗透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A2):77-78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建构深度的数学学习课堂,融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运算能力、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建构深度数学学习,教师要克服不利影响,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数学直观感知与抽象思维的训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核心素养"已然成为一个教育热词。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对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阅读方法之外,还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内容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本文中,我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内容要求,就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对文本深入的整体感知,有助于促进阅读教学走向更广阔,更深入,更高效的境界。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出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主要方式有抓文眼、抓特质、抓意脉,确实能够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19.
元宇宙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悠久的思想和艺术渊源。文学艺术、哲学和日常生活梦想等都是实践“元宇宙”的早期样态,囿于技术,这几种形态的感官生态比较单一。随着网络游戏和虚拟实践的出现,感官生态开始趋于多样化,感官体验也较之前丰富。元宇宙诞生后,可以提供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的共享,从而建构了较完整的感官生态系统。但元宇宙对人类感官维度的拓展不过是虚拟世界的技术具身感官,在被“去情境化”之后,其感官体验与现实中的身体感知有着质的区别,技术现象学将有助于厘清这种类似感官的现象学本质。为此,要保留身体的微观知觉,处理好身体感官和技术具身感官的主次关系;实现元宇宙感官技术的再情境化即次级工具化,以构建空间主体健全的感官生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技术》2019,(10):121-126
文章从具身认知的视角入手,首先分析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现状,提出品德课程的开设要将具身认知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随后,文章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并探讨了相关原则;最后,文章从学习空间设计、学习对象设计、学习轨道设计、学习互动启发、内容文图转换、情境具身模拟等方面,在品德课程中进行了基于具身认知的深度学习设计,并以小学四年级品德课程中"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一章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文章表明具身认知论、信息技术和思品课堂深度融合能产生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