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0,(13)
本文研究教学楼应急疏散从网格化出发,按教学楼功能划分为大网格,疏散人员在网格之间流动,按照学生群体特点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经过求解后,利用高校教学楼的教学楼数据和师生数据进行了模拟运算,发现了应急疏散不能片面追求个体疏散速度,要适当控制疏散密度,本文还给应急疏散提出了三点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29)
高校典型建筑物内部结构复杂紧密,如教学楼教室和实验室内桌椅、实验台面众多,人员疏散时极易在出入口、过道间产生堵塞现象,因此优化室内结构对提高学生群体的应急疏散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以高校典型建筑物中的大容量教室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力模型,利用Anylogic软件针对教室内部不同结构场景和男女生不同混合比例进行群体疏散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大幅减少教室容纳学生数量(仅降低6%学生数量)的前提条件下,仅调整教室前排第1~4排座位布局即可显著减少学生疏散时间,有效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3.
大型体育赛事往往积聚大量的人流与车辆,在赛事举办的周期内,存在着应急疏散问题。作者尝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设计了面向大运会应急管理的疏散模型,该模型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功能,能够满足危险区域分析与疏散分析等应用需求。以深圳市即将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场馆设计图和城市电子地图为基础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设计了面向人流与车辆调度疏散的预案库。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通过可视化手段模拟和展示应急状态下的人流与车辆疏散最优疏散策略,可为大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应急管理提供可靠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教学楼是大量学生集聚的场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快速安全的疏散。本文分析了庐山地震发生时学生的疏散行为,在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引入视觉作用因子,优化期望速度和期望方向,建立了教学楼应急疏散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提出了数学求解和计算机求解要联合应用。模型可以应用于学校的应急疏散仿真、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应急疏散方案的建立和优化等多个方面。模型还可以融入各种应用系统,为分析、预报、预警等计算出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李旦 《科技风》2022,(7):67-69
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迅猛,各种大规模的铁路工程项目实施中,施工技术日渐成熟,克服了施工现场的很多不利因素的限制。但铁路隧道规模的增大使得防灾疏散救援技术成为此类工程项目实施中不可忽视的技术,因为隧道空间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了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只有通过防灾疏散救援,才可以减小事故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客运铁路隧道防灾救援的现状展开了分析,探析了关于当下的防灾疏散救援技术,有利于给铁路隧道的防灾救援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村镇避灾空间研究已经成为村镇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避灾空间包含避灾场所和疏散道路带路两部分,避灾场所为疏散人群提供避灾收容的空间,疏散道路是灾害人流疏散及救援的重要途径。晓坝镇震后避灾空间布局结合医院、中学、绿地广场等形成了"点-线-面"结构,并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疏散道路结合现状与规划路网想成了救援道路、疏散道路、特殊道路﹑替代性道路四个疏散层次。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2)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公园等资源,不断完善城市的避难防灾功能尤显重要,本文以梅河口市城市绿地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区和各项绿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婷 《科教文汇》2009,(24):54-54
现代高校教学楼内交往空间的设计成为现阶段高校建筑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高校交往空间在教学楼中的重要性以及交往空间形式的多样化、交往空间设计趋势等方面,探讨高校教学楼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探索未来高校教学楼内交往空闻的理想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发展,要把城市的建设与减灾、防灾工作协调起来进行,综合规划,统一管理。现代城市的管理者,不仅应把握城市的动态平衡,研究和预测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源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摸清其变化与发展规律,而且要重视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研究其对策,探讨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新方略,以利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震防灾规划在快速城市化和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在发生地震时人们在校园内避难行为的心理特征,提出防灾校园的概念,并以某大学为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该大学所拥有的基础设施设备、教职工和学生的分布状况以及如何选择最佳避难路径等几个方面对高校校园抗震防灾性规划的空间格局进行主要研究,从而为建设和谐安全的防灾性高校校园提出规划改造的建议与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高校的学生宿舍为例,对学生宿舍的安全疏散进行研究,同时,针对火灾场景的不同,研究不同的场景和安全疏散之间的关系。以及会对安全疏散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预防自然灾害、社会危害及校园内外存在的安全隐患等方面有明显不足。现阶段,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多发,严重威胁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国内高校防灾现状为基础,概括分析了高校防灾的内容、高校防灾存在问题、高校防灾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高校防灾现状进行策略探究,提出了关于高校防灾减灾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预防建筑灾害是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而火灾是重点预防对象.实施现场安全疏散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点.现代大型体育场中人员的安全疏散是国内外消防科技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现行建筑防火规范已经不能够合理解决大型体育馆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问题.以通用大型体育馆为研究对象,根据大型体育馆建筑消防特点,为今后体育场馆的设计工作者在进行人员疏散设计时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下商场火灾具有人流密集、疏散难度大且建筑破拆不便等特点,本文分析了地下商场的特点和火灾发生后的特殊性,提出了地下商场火灾扑救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咏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270-270,190
高校教学楼设计应一改以往传统教学楼分散、单一的空间形态,空间构成和体型组合转而趋向集中、紧凑、开放、大规模和组群化。针对大学整体式公共教学楼建筑空间适应性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以武汉三阳路过江隧道为研究对象,利用Pathfinder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盾构段交通拥堵情况下,纵向疏散口间距分别为80、100、120 m时,人员的安全疏散状况;并采用公式法计算三种不同疏散口间距时的疏散时间,将计算得全体疏散所需时间与计算机模拟时间比较。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纵向疏散口间距下的疏散时间分别为575、672、758 s,均满足安全疏散要求;公式求得的疏散所需时间与计算机模拟结果一致,且对于疏散口间距较小的情形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根据计算与模拟结果,提出盾构段纵向疏散口间距取100 m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效率,以西安地铁钟楼站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闸机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对地铁站站厅闸机设置方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运用Pathfinder疏散软件建立其建筑结构仿真模型,设置3种不同的闸机设置方式,然后对不同的闸机设置方式进行疏散模拟。结果表明闸机设置方式二疏散效率最高,乘客全部疏散到安全区域用的时间最少。验证了目前西安地铁钟楼站站厅层的闸机设置方式的合理性,同时为以后地铁站站厅布局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大规模、集约化、生态化、开放化和资源共享.而作为大学校园教育核心功能物质载体的公共教学楼也发生了变化,高校教学楼出现了越来越集中、大规模和组群化的趋势,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楼形式--集群式公共教学楼.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连体高层住宅火灾疏散效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南京市某18层连体住宅楼为研究对象,运用Pathfinder仿真软件分别模拟人员按一般情况自上而下从本楼进行疏散和设定工况A~E模拟n层及以上楼层人员从顶层屋面撤离至相邻住宅楼进行疏散的情况。结果显示:人员向上疏散的方案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疏散效率,缩短疏散完成时间;且存在着一个使得最终疏散结果最优的楼层n值和一个使得最终疏散时间超过传统疏散方式的楼层n值;在极端情况下,当本楼的楼梯通道被火灾截断时,让截断楼层之上的全部人员向上疏散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大规模、集约化、生态化、开放化和资源共享。而作为大学校园教育核心功能物质载体的公共教学楼也发生了变化,高校教学楼出现了越来越集中、大规模和组群化的趋势,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楼形式——集群式公共教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