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西藏高原38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依据降水相对系数,结合高原降水特征,客观地确定了西藏高原的雨季开始期,并分析雨季开始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雨季开始期藏东南最早,藏西最晚,自东南向西北相继进入雨季,相差近4个月;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期呈现为提早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60年代全区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期推迟,70和80年代的雨季开始期趋势的空间分布是反位相,自90年代到21世纪初(2001~2005年)西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开始期提前,尤其是21世纪初提前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目前世界气候变化研究和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和技术方法,并结合西藏高原的特征及已有的部分研究结果,提出高原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及针对气候变化相应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兆飞  王蕊  姚治君 《资源科学》2016,38(5):956-969
蒙古高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模式评估对该地区气候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整个蒙古高原为研究区,研究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输出的气温与降水序列在研究区的表现,利用一种改进的秩评分方法对CMIP5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蒙古高原过去几十年整体呈增温减湿的趋势,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中国内蒙古地区变暖趋势强于蒙古国地区;CMIP5模式模拟的平均气温普遍偏低,且低估了该区域的增温趋势,而模拟的降水量普遍偏高。不同要素间,CMIP5模式对平均气温的模拟能力最强,最高与最低气温次之,降水相对较差。模式评价结果对评价指标有较大的依赖性,因此,评估气候模式的区域效果时,建议使用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西藏地区主要的6个地面观测站1955年至2000年逐日的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对西藏高原的主要地区及整个区域近45年的气温变化及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分析了西藏地区近45年的气候变化特征。通过对西藏地区主要6个地面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西藏近几十年平均地面气温变化主要是以增暖为主,增暖趋势基本与全球温度变化同步,而且近10年西藏地区地面气温升高非常明显。从增暖的幅度看,冬季的增暖最明显,而夏季的很小。而近几十年区域地面平均气温的主要变化特征是:各地区的平均地面气温变化主要是增暖为主,但各地区增暖幅度有较大差异。拉萨市和那曲地区的增暖最为明显,而昌都和日喀则地区虽有增暖的趋势,但增幅没拉萨和那曲地区大,增暖不是很明显。在这些地区中那曲地区的地面平均气温较其他地区很小。而且年平均地面气温多年都在零度以下。通过对西藏地区主要6个站的降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西藏近几十年的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跟地面平均气温一致。降水的主要变化是逐年增多,且近十年的增幅比较大,降水量增多的比较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降水最多,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冬季除了个别年有少量的降雪其余多年无降水。区域降水的主要变化特征是各地区的降水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那曲地区最为明显。拉萨地区较不明显。但各地区的近10年来的降水量的变化都很大。降水的变化趋势没地面平均气温那么明显。主要还存在年际振荡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泰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泰安气象局1994年~2002年8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对泰安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泰安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显著,气温明显升高,主要是冬季增温所至,降水波动下降,夏季降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百年气候变化及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英  高志强 《科技通报》2010,26(1):58-62
利用CRU05的10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中国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通过分析可知在过去的100年间.中国的气候变化除了中国秦淮河以南亚热带地区温度降低,降水增多,气候变得的冷湿外,中国其他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多,气候向湿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西藏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对我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利用昌都地区近50年地面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程、M-K突变年检验法,研究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时间尺度变化趋势及突变差异性,并采用三层神经网络模型,以日照数、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大气气压为主要输入因子,分别建立其与气温、降水量之间的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研究表明:年平均气温每10年该地区气温增加约0.175℃,且2004年为气温突变的年份;年降水量每10年该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8.844mm,且降水气候突变时间要远远早于气温气候。文章所构建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预测模型输出结果与实际数据平均误差分别为0.28℃、9.29mm,预测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7)
近年来,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全球变暖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方面都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为了解全球变暖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下南昌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在相关气候要素中,选择降水量作为衡量指标,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近64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以及其周期性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近64年来南昌地区降水变化不明显,但总体年降水量呈略增加趋势。(2)通过小波分析得出:降水量序列存在5个周期,即7年、11年、28年、50年和63年。主振荡周期为28年,且从主振荡周期尺度上来看,南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处于降水偏多阶段。  相似文献   

11.
台风暴雨是台风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种重要降水类型。研究中国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首要的意义在于防灾减灾,另外对辨别和把握我国气候变化的态势也有重要价值。2009年8月11日因台风莫拉克带来了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给商水县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莫拉克影响前期的物象特征,与其有关的几个因素及其利与弊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下石羊河流域径流模拟与影响量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羊河流域是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率最高、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地区.本文选取石羊河中上游流域为对象,基于流域水文模型SWAT,研究1988年-2005年以及未来多种气候情景下出山口径流的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对其中上游地区水文情势以及水资源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采用SWAT模型对石羊河各条支流径流模拟已能够体现该流域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径流特性,模拟精度满足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情势影响分析的要求;②通过调整历史降水和潜在蒸散发驱动SWAT模型对比分析未来A2和B2情景下2020s(2020年-2037年)、2050s(2050年-2067年)和2080s(2080年-2097年)三个时间段径流过程.未来A2和B2情景下石羊河流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持续增加,但降水增幅略高.由此导致径流呈持续上升趋势,但增幅较小.A2与B2情景相比,A2情景下降水和潜在蒸散发的增幅均略高于B2情景.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将略微增加,杂木寺断面增幅为1.37%~9.03%,而西营断面增幅为0.12%~5.04%.研究可为气候变化环境下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桦南气象站自1980~2009年,30a的温度与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气候变化特征,全面认识和了解本地气候变化规律,对桦南县农业生产、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未来趋势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军岩  於琍  于格  初子莹 《资源科学》2011,33(10):1984-1990
利用胶州湾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及MIROC3.2_hires-RegCM3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胶州湾地区1959年-2008年气候变化特征以及2011年-2030年该地区的气候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近50a,胶州湾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5℃,线性增温率为0.33℃/10a,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温速率...  相似文献   

15.
伊犁河谷草地植被NDVI变化及其降水敏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资源科学》2014,36(8):1724-1731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的降水敏感性越强,表明降水是草地改善的主因。草地植被的降水敏感性与草地类型、降水的空间分异和年际特征有关。较为稀疏、生产力较低的草地类型(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荒漠草原)的降水敏感性较强。降水敏感性与河谷降水时空分布有关,主要体现为越干旱的地方草地覆盖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年际特征上表现为越干旱的年份,草地覆被对降水的敏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充分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时序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差异,本文基于铜陵地区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55a(1960~2015年)和25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0a(2006~2015年)的日级降水资料,采用距平统计分析、线性趋势分析、5a滑动平均分析及显著性检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空间插值统计方法等,对全市多年降水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陵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约占全年降水72.11%。年际降水显著增多,但季节性变化趋势不  相似文献   

17.
基于Budyko假设评估洮儿河流域中上游气候变化的径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洮儿河流域中上游为我国东北典型生态敏感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到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一系列生态问题开始凸显。为更好的进行水资源管理,迫切需要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本文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研究区及其周边气象站点的潜在蒸散发,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检验识别径流、降水及潜在蒸散发的趋势及突变点。发现作为整个研究区控制站点,洮南站年径流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并以1985年为突变点,据此将研究时段划分为基准期及变化期。然后利用降水及潜在蒸散数据,基于6种Budyko公式评估气候变化对年径流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素约占45%。研究结论证实了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确具有显著影响,增进了对该区水文水资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侧,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是气候变化敏感区,也是研究热点区域之一,研究证明西北地区降水的总量和时空分布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本文对近年西北地区降水演变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西北地区降水特征、降水演变事实和变化趋势、降水异常分析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西藏高原沙化土地研究进展及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中国沙化土地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了促进西藏高原沙化土地的研究进程,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西藏高原沙化土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西藏高原沙化土地研究的不足,并因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西藏高原沙化土地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欧洲中心1979-2012年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通过计算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季节和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西藏东部地区5月和12月大气可降水量的不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上,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由冬至夏均存在一个大值中心,且在春季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就开始增多,而在西藏西部地区,仅在7-8月存在一个大气可降水量的大值中心;在气候变化上,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在5月显著增加,在12月显著减少,这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相一致,5月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与西藏南侧地面到500hPa的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输送显著相关,而12月西藏东部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减少与西藏西南侧地面到300hPa的大气可降水量和水汽输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