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大仓藏书》中的二十四部钤"翰林院印"之典籍逐一描述、鉴定,其中二十二部是"四库进呈本",其余两部为"四库进呈本"作伪。  相似文献   

2.
吴元 《兰台世界》2016,(22):28-31
四库进呈本是编纂四库全书的最原始底本,自编纂时起四库进呈本就开始不断散佚,如今分见于大陆及台湾、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大陆以外地区收藏四库进呈本主要集中在台湾、美国、韩国等地,虽然从数量上无法与大陆所藏相提并论,但仍然值得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图书馆藏《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简称《进呈底簿》)是我们研究四库呈送书目的重要文献。由于原书藏在台湾,所以在四库学研究中很少有人用到这个本子,以致很多学者都不知道此本的存在。《进呈底簿》与《各省进呈书目》记载内容存在差异,此书基本保留各省呈送书目比较真实的面貌,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可以纠正《各省进呈书目》中的一些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这对研究四库呈送书目具有很高的价值。《进呈底簿》是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四库呈送书目,希望四库学者能够注意到此书。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图书馆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本《周易辨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四库底本”,业界确信无疑,且有文章论证。经研究发现,此本与翁方纲所作提要有矛盾,继而与文渊阁、文津阁等四库本比对,内容差别甚大,基本认定此本非四库底本。遍查海内外藏本,发现中科院图书馆藏吴玉墀进呈本与四库本同,此本即为四库底本。此重要发现使之得以正本清源,为研究者提供巨大帮助。在遍览海内外藏本的基础上,将《周易辨录》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通过比对,对藏于中科院图书馆及日本京都大学所藏版本进行更正。山东省图书馆藏本虽然不是四库底本,但作为三大进呈本之一,经藏书家李文藻、周永年先后收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清初南洙源点阅,加之金彩集参,具有独特的价值。经考证,确定了其准确版本,更正了山东省图书馆著录错误。  相似文献   

5.
说到清宫刻书机构武英殿,几乎无人不晓,然而,它还是皇室主要藏书处所之一,这段史实却已近乎隐没。比如,1997年出版的大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堪称学界一大盛事,但书前《四库全书存目编纂缘起》一文中谈到四库"存目"书进呈本的存放和被毁地点时,却未提及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武英殿:……据有关文献记载,《四库全书》修成之后,存目书进呈本除极少数发还外,均贮于翰林院讲读、编检二厅,由于  相似文献   

6.
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为四库存目之书,现存两种,一种为藏书家孙仰曾呈献之明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一种为近年新发现的两淮盐政李质颖采进之清抄本,现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文章对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的版本、源流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秘阁元龟政要》中关于该书的撰者、撰写时间、阙佚等进行了考证。经考证,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不但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内容丰富,可以补《明太祖实录》《东潜文稿》等历史文献之不足,还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际唐,字大章,一作子竟,号云门、须庵,室名传研斋,福建侯官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宫内阁学上兼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官山西学政。乾隆三十七年下诏求书,纂修《四库全书》,际唐时为翰林院编修。四库馆开,任“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献书若干种。《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存目《六爻原意》一卷、礼类存目《周礼述注》六卷,均注“编修郑际唐家藏本”,即际唐所献。又《四库采进书目》内有《编修郑交出书目》,计有惆礼述注》五本、《栗斋文集》四本、《六交原意》一本,亦即郑际唐进呈书。际唐著有(传研斋诗稿》,未见。际唐在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各地公私进呈本、各地献书人、各地禁毁书、四库所收地方文献、四库收录各地著述等多个角度,对<四库全书>成书之后有关<四库全书>区域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的整理与总结,呈现了四库学研究现状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9.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但"初次进呈存目"并非原稿之旧称,各部首册题签原题"初次进呈钞录",据其"初次进呈"云云,或可视作乃进呈乾隆帝御览之作,但从诸多提要之编纂言之,此书仍处于四库馆总纂官汇整编订阶段,属四库馆总纂官汇整诸提要之原稿残存,而非进呈乾隆帝御览之作。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宣统元年(1909),至今近百年,经过几代人的辛勤搜罗,古籍藏量达七十五万册,其中不乏世所罕见之善本。以清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纂修《四库全书》为例,当时的进呈本有一万数千部,但现在存世数量大致仅有几百部,为数甚少,因此每一部保存下来的《四库》进呈本都极为  相似文献   

11.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浙江解进书目》一部,结合《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可以考知,其原本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浙江巡抚三宝编辑的浙籍藏书家进呈图书清单。三宝编辑该清单是为了给四库馆提供一份核对浙籍藏书家献书的细目,方便后期整理归还。再结合《四库采进书目》《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等文献,《浙江解进书目》可以用来核对浙籍藏书家的献书数量,并订正各本献书目录著录的图书题名疏误。书中另有清末北京书估谭笃生批校,今知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乾隆浙江呈进书目》均为谭氏据此抄录之副本,借以售卖盈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京津两个“四库学中心”同仁联合举办关于四库学研究问题的一次座谈会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四库学中心”的机构性质、工作重点、人才培养,以及今后业务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四库馆开后,孙仰曾家族进呈图书二百余种,在私人进献者中名列前茅,但因资料所限,其家族情况、藏书及进呈事迹并不彰显。尤其是孙仰曾父子因家乘未备,误将自己列为明重臣孙镊后裔,《四库全书总目》因之而误,为学界因袭至今。论文据南京图书馆所藏孤本孙仰曾《寿松堂进呈书目》、孙峻《寿松堂藏书目》及上图、浙图藏多种稀见孙氏族谱,对孙氏家族及寿松堂藏书、进呈事迹予以考辨。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楚辞类存目有山东栖霞人林仲懿的<离骚中正>一书,是督察院副都御史黄登贤进呈四库馆的.黄登贤与他的父亲黄叔琳都作过山东学政,估计是他们在山东做官时得到该书的.查<四库采进书目>,山东巡抚第二次进呈书目有"<离骚中正>一本、<南华本义>二本",可见当时除黄登贤外山东巡抚也进呈了林仲懿的两部著作.不过其他各省,尤其是献书较多的江、浙两省的进呈书目都没有这部书.估计林仲懿的著作在他的家乡山东以外很少流传,在<四库全书>纂修以后的两百多年间,<离骚中正>、<南华本义>就更鲜为人知了.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出版以前,引用过<离骚中正>的大约只有游国恩先生的<离骚纂义>.  相似文献   

15.
私人进呈本是纂修《四库全书》的主要来源之一。私人献书家不仅包括江浙著名藏书家,而且还有许多官员投入其中。《四库采进书目》收录了部分在京官员的献书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官员献书未被收入其中。本文对《四库全书》官员献书群体作更为细致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看待征书令下社会各阶层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楚辞类存目有山东栖霞人林仲懿的《离骚中正》一书,是督察院副都御史黄登贤进呈四库馆的。黄登贤与他的父亲黄叔琳都作过山东学政,估计是他们在山东做官时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8.
四库文化浅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库”以及围绕“四库”所发展的一系列四库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从而展现了四库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及这一传统文化发展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9.
书目、索引类 一、书目 (一)有关古籍及其版本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稼等撰1981年中华书局再版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纪峋等撰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 出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胡玉给撰王欣夫杯1964年中华书 局上海编料所出版四库提要辨证余嘉锡著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四库目略杨立诚编1929年浙江省立图书馆出版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她辰撰邵幸续录1979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清)阮元编付以礼重编1965年中华 书局上海编抖所出版四库采进书目(原名各省进呈书目)吴慰祖校仃1960年商 务印书馆出版书目答问补正范希曾编198…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四库采进书目》中著录的“总裁李”的主名问题。作者认为“总裁李”是指李友棠,而非一些当前论著中所说的李文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