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川四梦”与小说关系极为密切,多直接或间接取材于唐传奇。通过比较“临川四梦”与唐传奇相关作品中的梦,来展示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和“梦文学”的发展面貌,揭示由于创作主体所处时代、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社会地位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创作心态、思想观念乃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梦的描写,尤其是关于公案题材的作品中某些人物的梦里会有字谜和暗语,他们在破案的过程中提供线索,暗示杀人凶手的名字,推动破案情节的发展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梦境的阐释,来解读有关破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4.
"草桥惊梦"与"游园惊梦"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写张生的思念莺莺之情,一个写杜丽娘的怀春之情,"草桥惊梦"是全剧的高潮,是剧中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游园惊梦"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是杜丽娘"情"的解放的开始。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段带给读者无穷的韵味与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红楼梦》的梦境审美特征,认为全书以梦境为线索贯穿全书,带头“色空”思想的外壳,观照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及心理焦虑。提出《红楼梦》的又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梦境叙事构成了《海上花列传》独特的文体风貌。梦境虽为中国古代文人惯用的意象,但在《海上花列传》中,作者把梦境作为一种修辞话语应用于文本叙事结构的搭建,这既是对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的化用,又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本文以为梦境叙事在《海上花列传》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片段连缀式"的情境结构、"窥视话语"的运用以及"没头没尾"的断章风貌。  相似文献   

7.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鲁迅对乡土中国、中国农民两种审美认知图号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合作品解读来分析两种对立的衣民形象类型,并指出各自在丈学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时期《人民日报》文艺副刊“读者来信”对作品进行批评、建言或表扬,推动作品的艺术再加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效果。但同时,在倾斜的文学场中,“读者来信”遮蔽了作品内在的丰富性、差异性以及作品、读者与编者之间的矛盾,在泛政治化的场域中,也就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品的美学价值,从而走向审美失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图式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图式理论对于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作用,认为应通过寻找诗歌的"范式",来促进诠释诗歌知识点的结构化。在文章后半部,将图式理论引用到教学中,从意象的选择、作者情感的特征、作品的审美特征三方面阐述了对几首"悲秋"词的教法。  相似文献   

11.
由杨春时、俞兆平、黄鸣奋三位学者合著的《文学概论》在“新时期”众多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独标一格,其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对《文学概论》要讨论的对象——文学的本体,进行了多层建构,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文学本质的单一的解释,使文学本体呈现为立体构成,“文学”的形象因而由模糊变得清晰。由多重文学本质、多样文学功能、多种文学类型构成的文学本体论,在文学实践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开展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这样的文学本体观,有利于我们根据社会和人的需要确定文学活动的取向。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中国新文学生态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文学专制时有发生,与缺乏科学的文学理论的指导,尤其在文学的本质功能方面缺乏理论自觉有很大关系。多重的文学本体论,为新世纪的文学修造了一座立交桥,严肃文学、通俗文学与纯文学可以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人物形象作为评价文学人物形象层级的尺度,并以之为核心建立起前典型人物、次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和超典型人物的文学人物形象层级系统,可以为当今过于宽泛的文学人物形象认知注入鲜活的层级分析思想,并进一步打开认识文学人物形象的大门,为准确揭示和判定文学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价值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文学苏州》属于"瘦身"文学史,简笔精写,量身定做,其结构特点与文字表述,均体现了文学史写作的"适度"原则。全书每一章的综述要言不烦,点到即止,不枝不蔓,以近三分之二的空间容纳作品,体现了以史为导、以读为重的编写特点,让读者文史两兼,多思而广得,体感而深受。这对于改变当下文学史写作臃肿而无节制的现象,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以来,常熟作家群曾朴等人开展报刊编辑出版活动,从事文学创作,译介域外优秀文学作品,形成了群体、社团、流派,它们互为影响促进,引领创作风尚,为繁荣区域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治情操,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能力;并对改变 语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实际水平有很大作用。语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进行朗读训练,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对学作品感受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培养其鉴赏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的抒情特质向为评论关注。自诗经以来,抒情诗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学的主要类型。这些作品在时间的表现上,呈现出有异于写实传统的叙述结构的特质;在“情节”的处理上亦有了新的表现方式:不连贯的片断,跳跃随意的衔接等等。而现代学中的“现代”义与传统的抒情性相生而有的学作品,除了反映学类型本身的转变外,同时反映的是现代社会的多元与多义。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时期,它是直接受浪漫主义理论的影响,在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扩大文学视野、提高文学教学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向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首届全国文学批评期刊与当代文学走向学术研讨会”围绕当下文学批评的尴尬及其各种不良症候,和文学批评期刊自身建设所遭遇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文学批评及批评期刊在文学健康发展上负有重要责任,应在当下语境中强化社会风尚的引领功能,重新认识文学批评的价值,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形成共识,指出困难既是考验更是一种抉择,批评家应和批评期刊紧密合作,实现困境中的突围。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年的发展,海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文学海军"。这支队伍中的许多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南不再是一个文学小省,但它的生态还不够平衡,本土性的长篇创作仍待加强。如何给天生丽质的海南岛注入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依旧是海南创作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晨报副刊》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阵地——《晨报副刊》,在“五四”新文化的大潮中扶植和影响了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成长,而且更为现代文学史此后的发展起到了渡船航进、摇旗呐喊的作用,这其中鲁迅更是对《晨报副刊》不仅情有独钟,同时亦倾注了自己的很大心血。文章想着重从鲁迅与《晨报副刊》这一话题来作一番探讨,以期能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