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夜》为题,象征了中国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夜是黎明前的黑暗,还表明对黎明的呼唤、对黎明的向往。这一象征意义既通过小说的环境、情节来体现,也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夜》与鲁迅的《药》,都写了革命者的母亲的形象。同是革命者的母亲,但形象意义不同。《药》中的夏四奶  相似文献   

3.
一、明确目标 分析主题 《夜》这篇小说长达6000多字,如何在一节课里指导学生自读,把握学习重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过毕竟前面学生已学过了《母亲》、《药》等,有关小说的知识如人物形象、环境、情节及分析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的方法巳基本掌握,所以学习《夜》目的不只是了解《夜》的主题是什么,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夜》的主题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的《母亲》——世界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扣动着读的心弦。编人中学语教材的节选部分,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母亲”这个人物形象在这一部分得到了质的升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艺术感染力。同一册语教材中有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夜》,也塑造了一位母亲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的149篇课文里,小说有16篇。这16篇小说分四个单元编在三、四、五册课本里。鲁迅的小说《药》编在第三册第五单元。鉴于学生一般都爱读小说,我教这篇小说时,重在指导学生学习赏析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方法,意在通过这篇小说的赏析,让学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赏析课内外的其他小说,尤其是课本中的另外15篇小说。 在这个思想指导之下,我教鲁迅小说《药》的时候,首先给学生作这样的讲述: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作家创作小说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意图,传达出生活的本质,也就是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而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又主要是通过情节的设置、环境的描写来实现的。因此,我们读小说,最终是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要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重在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要了解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必须弄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如果说情节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那么环境就是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在鲁迅的小说《药》中,人与人之间产生联系或冲突的活动舞台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讲述至此,我就由这个设问引导学生去阅读课  相似文献   

6.
叶老的短篇小说《夜》是第一篇反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力作,虽是五十多年前的作品,但因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方面,的确是一篇理想的课文。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要素,自然也应是教学小说时应抓住的主要方面。《夜》的情节并不复杂。同学们不易准确把握的是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性格发展,容易疏忽的是环境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应为教学的重点。 《夜》作为课文是比较长的,如果逐段串讲,很可能会因教学的拖沓而不能使人物  相似文献   

7.
刘成 《文教资料》2011,(12):12-13
魏晋小说《世说新语》开创了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先河,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方法多种多样。文章从《世说》怎样抓准特点塑造人物,把握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人物内心,通过环境塑造人物,个性口语突出人物等方面对《世说》人物塑造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中重要的经典名著,在宏篇叙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改变了传统正面人物都善、反面人物都恶的叙事模式,作品中所应用的诗词对人物形象描写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与读者更好地了解《红楼梦》,本文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勾勒、人物命运暗喻、人物对照、女性意识展现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诗词和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菲茨杰拉德善于用不同的象征和神话原型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小说主题,象征和原型在他的作品中无所不在,其代表作《夜色温柔》中就应用了不少的象征和原型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人物的命运发展及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从原型批评中集体无意识及象征中的人类共同的经验和心理2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将有助于深入把握菲茨杰拉德的写作艺术和作品意蕴。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突破口 这个单元由《药》、《项链》、《夜》、《一碗阳春面》四篇小说组成,是本册中的第二个小说单元。关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单元知识”作了精要介绍。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利用小说知识指导学生阅读。在方法上可采用对比阅读,求同析异。本单元小说虽说出自于不同国別的作家之手,但在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方面也有共同之处。四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12.
一篇现实主义小说的主题是由它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显示出来的,因此,对于作品主题的阐发有赖于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来说,以一个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其主人公的确立不会引起什么异议。然而,对于鲁迅先生的《药》的评价却出现了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某些研究者认为作品所着重描写的华老栓不是主要人物,而从未在作品中露面,当然也未向读者说过一句话的夏瑜反倒成了作品的主人公,他的故事竟然也构成了一条作品结构的“暗线”,并且被说成是作品情节发展的主线,认为夏瑜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力量,他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站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小说的主题就是着重通  相似文献   

13.
【总体阅读思考】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因此,我们把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看成是小说的三要素.小小说也不可能缺少这些要素,只不过篇幅小、人物少、故事情节简短而已.我们阅读这四篇小小说,一要把握三个要素,二要重在分析人物。下面就作品特点提出几个问题: 一、四篇小说各写了几个人物?以哪个人物为主?主要人物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各种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小说把塑造人物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世界学史上名人物形象主要是由小说提供的。为此,小说可以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人物。而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成功,一要看人物性格的内涵是否丰富深刻,二要看塑造人物所运用的艺术技巧是否独特。孙犁表现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不像情节小说,通过设置叙事圈套,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展现极富动作性、冲突性的生活场面来塑造人物形象,情节中没有了刀光剑影、炮火连天和血肉横飞,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而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情趣糅合起来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篇小说也不像性格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三、小说小说常识小说是指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小说的特点:人物、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是小说的要素,不可块少。小说的分类:按照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可分为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三类。课文《药》这篇小说,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形象。他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作者运  相似文献   

16.
《药》中塑造的华小栓,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也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内容。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华小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次是华小栓咳嗽表现的意义,再次是华小栓无语的深层含义。华小栓的形象同小说中的其它人物一样,同样留给世人长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娇娜》中大胆运用“画家三染”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作者着意点染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工笔勾勒人物的肖像,深入开掘人物的内涵。作品一反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的模式,这样不但深化了人物形象,而且还使整个作品具有了耐人寻味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9.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相当精彩。其中,对人物的笑描写得更是精妙绝伦,极其传神,很值得品味。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卖蟹小姑娘、过滤嘴和旱烟袋。为了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始终抓住“笑”这个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词语,进行描绘。小说前后对各种人物的笑的描写共二十多处,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这些描写自始至终,前…  相似文献   

20.
冯国才 《阅读与鉴赏》2009,(8):39-39,34
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也颇为读者所关注。成功的出场描写.不仅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能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引起浓厚的阅读兴趣。《琵琶行》、《林黛玉进贾府》、《故乡》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名篇。这三篇作品都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描写手法,分别对琵琶女、王熙风、杨二嫂等主要人物的出场进行了成功描写。使人物一出场亮相,就展现出各自鲜明的性格。抓住了读者的心弦,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