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玄同     
鲁迅先生在《<呐喊>》 自序》中曾提到他。钱玄同(1887一1939),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名夏,后改名玄同,字德潜,浙江吴兴人.  相似文献   

2.
钱玄同小传     
钱玄同,名夏,字玄同,1887年9月12日诞生于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少年时字德潜,改缀献,号疑古,有时自称疑古玄同。父钱振常,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举人。兄钱恂是清末的一位外交官,曾任中国驻日、英、德、法、俄、荷、意等国使馆参赞及公使。因父早逝,玄同曾一度随兄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钱玄同自20世纪30年代起一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位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  相似文献   

4.
5.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  相似文献   

6.
由"复古"转向新文化1906年秋天,钱玄同第二次到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这年章太炎出狱后也来到日本,在东京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钱玄同拜识章太炎后,于1907年加入同盟会.钱玄同听章太炎讲国学,立定了他的研究国学的志向,并从此走入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道路.大约在1910年,钱玄同和章太炎、陶成章在东京办《教育今语》杂志,出过六期.……  相似文献   

7.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斗士,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轨迹。他主张“欧化”、“世界化”,主张民主、科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他始终坚持“五四”精神和反帝斗争大方向。其中西文化观的不足之处是空疏和偏激。  相似文献   

8.
钱玄同的经学思想既有师承又不泥家法,超然今古两派;同时,其学术研究与时代要求交织在一起,强调经即史料,不仅要辨伪书,更要辨伪事。  相似文献   

9.
钱玄同一生先后受到古文家章太炎和今文家崔适两人相反的思想影响,但对两派都不满意。他以时代的眼光跳出家派,对经学进行批评,认为经学与孔子无关,“经”在实质上是史料,并身体力行对这些史料进行考订和整理,还“经”以本来面目。在近代孔子偶像地位的动摇、经学市场的消失、经书变为古史资料的过程中,钱玄同的经学思想和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钱玄同于1911年2月拜访崔适,问学三年后开始执弟子礼。经钱玄同推荐,崔适于1914年秋季进入北京大学哲学门任讲师,并由北大出版部印成了《史记探源》《春秋复始》《论语足征记》。崔适年老体弱,口才不佳,1920年失业后搬离北大,住进湖州会馆。后经钱玄同设法,崔适于1922年回北大预科上课,1923年因不能上讲台而只能改作文。1924年8月,崔适客死京城,钱玄同设法筹钱为其办理后事。钱玄同又通过参与“古史辨”运动,扩大了崔适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周维强 《中国教师》2013,(13):51-51,59
钱玄同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日语和教育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兼职导师,祖籍浙江湖州。钱玄同1939年去世,其后数十年里,不断有他所教过的学生撰文怀念钱玄同的教育教学工作。这里面,有当年北师大的学生,也有当年北大的学生。从他  相似文献   

12.
钱玄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与陈独秀、胡适齐名。学术界对于钱玄同的研究,已逐步走向科学、客观和公允,但有一些问题仍需强调说明,这就是:钱玄同语言偏激,但目的是疗救社会;他以唤醒社会、救救青年和孩子为其教育理念;有着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删繁就简、嘉惠士林的社会关怀;另外,作为以思想家为主的钱玄同与政治家有着不同的认识逻辑。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识和研究钱玄同,才能给钱玄同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后人了解这位为中国学术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3.
钱玄同总其成的《刘申叔遗书》,是同类书籍中更为成功的一种。钱玄同在躬亲此役的过程中,提出并坚持"尊重历史,表彰学术"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严谨的体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钱玄同曾以思想偏激著称,但他在指导本书编辑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故友的深情,对于学术持有的大视野,以及知人论世的客观与平和,又说明他是一个至情至理、平实通达的人。研究这段历史,对进一步认识钱玄同,尤其是其晚年思想,无疑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1917年10月,胡适把他一年来写作的白话诗编成《尝试集》,给钱玄同看,并请他作序。钱玄同和胡适还没见面时,1917年7月,他就对胡适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些新诗提出过意见,说胡适的“白话诗”“犹未能脱尽言的窠臼”。胡适看了钱玄同的批评,给钱玄同复信里说:“此等诤言,最不易得……”所以胡适后来在北京所写的白话诗。就都不用言了。  相似文献   

15.
钱玄同是汉字竖改横的创造人。1917年他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3期上发表了致陈独秀的公开信,信中指出:“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所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观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直行,且右字写此,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字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文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汉字改革与钱玄同有着重要的关系,他是"五四"时期的国语罗马字运动及简化字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近代的汉字改革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因素,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正>冬,教育部改国语统一筹备会常驻干事称常务委员,钱玄同、黎锦熙、陈懋治、汪怡、沈颐、白涤洲、魏建功七人为常务委员(后由国语会约请赵元任、萧家霖为常委)。  相似文献   

18.
<正>1887(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九月十二日,钱玄同生。原籍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姓钱,名夏,玄同以字行。少年时字德潜,改掇献。号疑古,有时自称疑古玄同。父振常,清光绪间举人,曾官吏部主事,晚年为绍兴、扬州书院山长;又在苏州工作。年六十二,始生玄同。玄同从幼生活在苏州。兄钱恂,号念劬,清末曾任中国驻日本、英、法、德、俄、荷兰、意大利等国使馆参赞及公使。钱恂夫人单士厘(字受兹,浙江萧山人),是我国最早迈出闺门、走向世界的知识妇女之一(比秋瑾、何香凝出国都还早),著有《癸卯旅行记》、《归潜记》、《清闺秀艺文略》等。钱恂比玄同大三十四岁,单士厘在《清闺秀艺文略》跋语中称玄同为“玄同小郎”(“小郎”即“夫弟”),玄同和其侄稻孙的年岁差不多。  相似文献   

19.
<正>又发表《减省汉字笔划》底提议(《新青年》七卷三期)。又作《汉字改良的第一步——减省笔画》(《平民教育》第十六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古史辨派”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工作,一直受到钱玄同的深刻影响和有力支持。顾、钱二人的学术关联,无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