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观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日益为人们所认同 ,在网络经济时代 ,因特网成为人们创造财富并与世界密切相融的重要通道 ,人们在使用它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创造者所具有的文化传统和文明成果。仿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同时 ,文明的“全球化”已经到来。本文认为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尚未到来 ,未来世界的文明只能是而且应当是各种文明的汇合与交融 ,弘扬每一种文明中有利于全人类的因素 ,抛弃其中的糟粕 ,最终在不断的冲突中形成有利于全人类且为全人类所共同接受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话话中正在悄悄地用“全球化”来置换“地缘化”其表现是人们更加相信,经济全球化或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无疑会给各国社会带来财富和希望,这样一种憧憬使用“全人类利益”包装起来的“奶乐文明”又成为一个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内容经济“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1992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在当年联合国日的致辞中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认为:“全球化是一个事实。”但迄今为止,世界上人们并没有对此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这里不妨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提出的涵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这个定义基本上包括了四政治课教学2003年…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既符合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明。在价值问题上,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包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包含体现人类普遍原则和理想追求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同于“普世价值”秉承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和文明终结论,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承文明平等、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和谐共生文明论,是以承认和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强调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人类文明的价值理想,又肯定它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中必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求在解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问题上,应当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商共建美丽和谐世界。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坚持的和谐共生文明论与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开始,到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不能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等同于经济全球化,但它却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研究经济学,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发展。马克思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曾打算专门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关系问题,虽未能如愿,但却奠定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带来的世界体系格局的变化相伴随的。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存在的疑虑及其所散布的所谓“中国威胁论”,邓小平同志阐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意义,指出,中国发展不仅不会对他国构成威胁,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牛阿娜 《天津教育》2014,(19):90-92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生活在各个“地球村”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紧密。为了适应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各国已经意识到培养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外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全球问题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球问题与道德教育张华华东师大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我们正向国际化时代过渡,人类正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我们对新世纪的愿望是实现地球家庭意识基础上的地球家庭共同体。而且,要以这种全人类的理想为原动力,让新的文明之花怒放。”①这种新的文明——地球之家文明,...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过程,它是一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巨大潮流,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认清本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主动地接受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按世界市场的规划办事,屏弃传统的“国家迷信”,不断地根据世界市场的变化调整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并且加强与世界市场中所有行为体的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潮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的提出,是我们党在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作出的科学论断。必须在理论上廓清“三个代表”与“三个文明”的辩证关系,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推进“三个文明”的发展,通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提升“三个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质量。“三个文明”的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全球化与全球性思想的先声与理论萌芽。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超越了“西方中心论”,对全球化的概念与历史开端有着深刻的论述。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分工和交往的扩大。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拓展,更是整体性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进步,同时也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向其他地区扩张。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最深层次,它以世界历史或全球化为前提,它的产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全球性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类”价值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的一般表达。以“类”作为自身价值主体,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类文明向度,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核心价值支撑。马克思有关人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形态学说以“类”为核心价值引领,呈现了群体-个体-类的文明演进逻辑,是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的类文明向度的理论根据。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主体与价值遵循,以真实的“普遍”超越了虚假的“普世”,展现了价值层面的辩证否定。全人类共同价值以类主体的视角凝聚人类价值共识,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全人类和谐发展,开显了全新的类文明视野。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其类文明指向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习早已超出了个人的范围,而关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创建学习化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目标之一,它对于当前人力资源的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先进文化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应在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推进教育改革等方面大力重视,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在从农耕为主的“小生产社会”,向以工业化知识化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化全球化的“大生产社会”演进中。面对世界“知识经济”时代悄然到来,要加紧贮备自身持续发展所必须的人才与知识的社会实力,其基本途径便是大力推进社会知识化(这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加...  相似文献   

15.
田建国 《山东教育》2002,(10):10-11,56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增强。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加入WTO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深入研究WTO对道德教育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把社会公德教育扩展到国际范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通过跨国界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造成一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动荡。…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波及到世界各国,对其政治、经济、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本客观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历史的客观要求,是一种进步的历史趋势。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前景与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一个封闭形态的社会决不能创造出她的经济奇迹和效益,一个不能接受现代文明挑战的民族,无法步入世界经济文明圈。历史轨迹线的追述向人们展示了埋在社会深层的潜在轨迹。它向人们启示,完善对外经济开放功能,是今日中国实现战略突破的“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反本质主义”的以多元文化论和小写哲学观为基本内容的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本质上是反映和服务于其国家利益的美国国家意识形态,是以哲学术语表达出来的美国“单边主义”价值观。其“反本质主义”所“反”的“本质”实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现实的人的本质,其“反”乃是作为“反本质主义”的标榜者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的社会关系空前日益紧密的局势,企图“超越”这种现实的社会关系而不受它的制约,从而获得其绝对的自由;其不相信“世界本身的存在方式”的观念,在其现实性上就是否定“全球化”背景下全人类空前日益密切的社会关系的真实性。正是由于其无视这种社会关系的实在性,才导致了其虚无主义的真理观,并因而企图“超越”追求“与其对象同一”的“大写的”真理的“大写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英国政府《2006教育计划》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工党于1997年执政之际,就将原“科学与教育部”改组为“教育与就业部”,意在强化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突出教育在提高人们就业机会和就业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教育为企业和雇工的需求服务。当工党于2001年再度连任后,它又将“教育与就业部”改名为“教育与技能部”,突出本届政府的教育战略重点是使英国公民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竞争力。新建的“教育与技能部”有两项主要的工作任务:其一是帮助英国政府建立在全球化市场中不败的经济体制;其二是为英国市场提供接受过更高教育、具有更高技能的劳动力。为了提高人们掌握高…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与黑暗本是一对冤家,但“不是冤家不聚头”。“世界上既没有纯粹的黑暗,也没有纯粹的光明,只有黑暗中才能发现光明的曙光。”从远古时代,人类开始创造工具,并学会了人工取火直到今天,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网络新经济迅速发展,一场场科技革命将我们推到了有史以来文明的制高点。人们一直尝试着用更新、更快、更成熟的手段去改造世界,网络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得力的“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