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老”、“道”、“脑”这三个字都是多义的。但在用作词尾,粘附在一个词的后面,表示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属性时,则用法相同,在古典戏曲中这种现象较普遍,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构词形式。兹举例证如下:(一)用“老”字作词尾者,例如:当提到人的眼睛,则曰“渌老”,如《西厢记》一本二折《小梁州》:“胡伶渌老不寻常,偷睛望,眼挫里抹张郎。”或作“绿老”,如《太平乐府》卷九高安道散套《淡行院》:“矁粘的绿老更昏花。”或作“六老”,如《雍熙乐府》卷四散套《村里  相似文献   

2.
钱丰 《语文知识》2004,(7):35-35
《文汇报》2003年11月16日“学林”版刊载了方健先生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文,文中说张先《苏幕遮》词中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后来为毛泽东所化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宋代词人张先“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之句,源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相似文献   

3.
周同燕 《文教资料》2009,(12):38-39
依《说文解字》里“老”的解释,“老”有两个特征:一是年事较高;二是出现了须发变白的生理特征。以此为基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老”字的17个义项、183个词条有一个庞杂的意义演变轨迹,而这些“老”的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黄敏 《现代教学》2009,(5):65-65
《生命科学》教材除了对原有的老教材《人体卫生》及《生物》中的学科知识进行了重组外,还新增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内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本是老教材中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抽象而难懂。因此,我以《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因》一课中的难点突破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晋家泉同志在《汉语中的敬称“×老”“××老”》(载于《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老’‘××老’在现代汉语里是对德高望重的前辈的称呼,而且适用于男性。”其实,“×老”“××老”在现代汉语中也适用于女性。请看下面的例句:  相似文献   

6.
[单元课文]《老山界》《纪念白求恩》《生命的意义》(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文题比较。《老》以地点为题,《纪》以主题为题,《生》以庄重的思考为题。2.写法比较。《老》侧重写一件事,通过对事件的具体的记叙描写来表现革命生活。《纪》侧重议一个人,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对人物的赞评来表现革命生活。《生》侧重描写英雄人物,通过抒情言志来表现革命生活。3.精段比较。《老》“半夜里,忽然醒来”这一段,充分地体现了修辞美。《纪》“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段,充分体现了情感美。《生》…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选人了《陈情表》一文,教材把“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中的“故老”解释为“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而且与之配套的人教版教参也采用这种解释。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8.
读王东来同志《〈林黛玉进贾府〉的两点质疑》一文(载《中学语文》八四年第11期),同意“鹦哥便是紫鹃”的论断;但也有不同的两点看法,提出来与王东来同志商榷。一、对课文中“王嬤嬤又极老”一节,东来同志引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的意见认为:“一个极老的王嬤嬤怎么能有乳做黛玉的奶娘呢了”并由此建议改“王嬷嬤又极老”力“王嬤嬤又有病”。笔者断然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黄伟杰 《学子》2004,(11):13-14
当我与《学子》杂志总编辑贾立范商议《学子》本期《文化名人》专栏的首位采写对象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位共同的熟人,就是陈凤翚。谈论间,又随即闪出一个题目,就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其实,这是我沉淀多年的一个印象。我想,以这个题目来写凤翚:“踏遍青山”是背景,“人未老”是重点。而“人未老”者,又在其心态、在其品格也。  相似文献   

10.
试考“考”     
许慎于《说文解字》序中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后代学者,对“建类一首”理解不一,故有形转、意转等数家之说。然对“同意相受”则意见较一致。再阅《说文解字》正文。许慎于“考”字下注“老也”,又于“老”字下释“考也”。可见“考”“老”两字意思无二,是谓“同意相受。”然观《楚辞·离骚》有“朕皇考曰伯庸”一语。其中“考”字历来均注释为“父”。《尔雅·释亲》中也记有“父为考、母为妣”、“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云云。《尚书正义》曰:“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下注:考妣,父母。“考”字在上述先秦文献的记载中均不能与“老”字互训、相代。可见《说文解字》中“考,老也”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1.
课文《晋祠》《难老泉》都写列了晋祠及周围的景物,都用了描写的手法,由于文体不同,两篇文章有许多相异之处。 一、目的不同 两篇文章都对“圣母殿”的塑像进行了描述。在《晋祠》这篇说明文中,虽有形象生动的描写,但只需看清两个判断句,说明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四十二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真是巧夺天工。”夹在两个判断句中的,虽有些许描写,其目的却是为刻画晋祠光辉灿烂的文化,说明塑像作为文物的价值。作为游记散文的《难老泉》就不同了,它赞颂“不老的江山、不老的人民、不老的民族精神”,它的描写特点是:一,细致。《晋祠》中一句“形态各异”在这里变成了“有的像  相似文献   

12.
【故事一】《老树》: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是“老”树 几年前,曾经观摩了一节语文课,课题是《老树》。  相似文献   

13.
《咬文嚼字》2002年第11期《老“童生”的辛酸泪》一文讲了两个读书人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唐代刘虚白屡试不第,穷愁潦倒,到老仍是一名生员;后来他年轻时的同窗好友裴坦做了主考官,刘虚白写了一首很感伤的诗送给主考官,打动了主考大人而被录  相似文献   

14.
曾祥芹先生的《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1年第 1- 2期 ,以下简称《宣言》)敲响了阅读教学改革的新世纪大钟 ,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响应。《宣言》说 :“所谓‘新概念阅读’ ,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的旧概念、旧传统而提出来的 ,它并非排斥有用的阅读老概念 ,反叛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 ,而是容纳一切有用的阅读老概念 ,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笔者在这里提出“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这个“有用的阅读老概念” ,就是要把这一“老概念”纳入“新概念阅读教学”的大系统之…  相似文献   

15.
本利用新出土的献材料,从引《老》、用《老》的角度,论证古本《子》当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今本《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可以用“两次抄袭”的模型来解释。一方面是《子》在引《老》、用《老》,另一方面《老子》本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因为《子》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老学史上对《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三次重要突破.一是王弼以玄解《老》,建立起了一套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二是唐代成玄英等人以重玄解《老》,丰富和发展了玄学的内涵;三是宋代以后的以心性学说解《老》。关于《老子》哲学思想解释的这三次突破,不仅是中国老学史的中心内容之一,而且构成了中国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97年开始订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以下简称《中语参》)到现在,我也算是《中语参》的老读者了;2007年第11期,我的一篇文章在《中语参》发表,我也是它的一位老作者了。但是,真正走进《中语参》,还得从“四方杯”算起。一、缘起“四方杯”2013年,第七届“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在无锡市举办,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是协办单位。当时,我作为锡山区的中学语文教研员,从7月份就开始和《中语参》编辑部的老师联系、筹划,  相似文献   

18.
《乐话》是一本早已被中国音乐理论界“忘却”的近代乐论名著。 《乐话》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又何以要“重估”?为了向读者作个交待,只好先叙缘起。 一、缘起 《乐话》在“文革”中,曾被评估过一次。 1973年12月23日,《文汇报》上登出了一篇署名“殷言石”的文章《老谱袭用 旧调重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老乞大》、《朴通事》中的“是……也”式,认为《老乞大》、《朴通事》中这种格式即使是读书腔的混入,也和当时的口语体系相容。  相似文献   

20.
《渡船》是一篇既老又新的课文。说它老,是自从有部编五年制教材以来,它就是入选课文;说它新,是重点训练项目常换常新:开始是“事物和环境”,后来有“观察细致,注意细节”,现在在省编六年制的课文中,又换成了“外表和内心”。要教好这样的课文,不能光凭老经验,必须重新钻研教材,做到老课新教。《渡船》一文讲的是渡船上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关心病孩的事,反映了人们互相关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何通过文章中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