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过一些关于向学生学习的论述,比如《论语》中的“不耻下问”、《礼记》中的“教学相长”,还有韩愈在《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等,但这似乎都只是学业上的。而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乃至人格上呢?恐怕更多的是“师道尊严”,所谓“天地君亲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思想权威,而且是绝对的道德完人。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统治者的神化之  相似文献   

2.
“师道尊严”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师生关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师生关系看成父子关系,而在封建社会中父子是绝对不存在平等关系的。这些封建社会的卫道士们为维护所谓“师道尊严”不惜采用各种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在一节课中,农村校普通学生能发现权威教辅存在的三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问题,发人深思:我们尽可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  相似文献   

4.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长进,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师”的称谓,源于两千多年前,特指那些有道德和才学的人,从古至今,一直为世人尊崇。从《吕氏春秋》中的“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到《太公家教》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无一不表达出我们对教师职业的由衷崇敬和深深信任。  相似文献   

6.
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又有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由此古人对教师的职责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定义尽现其中。巨大的社会变化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也对唯师独尊的思想提出了质疑。他们希望个性得到发挥,创新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7.
我国素有尊师传统,古代常将老师与“天、地、君、亲”并称,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右训。可见师生关系之重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师生之间也会产生一些矛盾、隔阂,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我们的栏目开辟了学生向老师说悄悄话的园地,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争取被老师了解的机会,以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编者  相似文献   

8.
梁英 《中国培训》1999,(9):51-51
技工学校传统的师生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亟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时代的步伐。新的师生关系的确立,首先需要教师更新知识,更新方法,更新观念,并把“三新”身体力行。如何更新,经过一段探索,我认为从这几方面做起为宜:一、真诚相待,变师为生将教师全方位的“变”为学生的一员。所谓变,是指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亲近他们,了解他们,象朋友一样的以诚相待。古人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谓全方位,是指课堂、课外,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只有全…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9):8-8
《教师博览》2008年第7期刊载文章指出,中国的师生文化,并非希腊式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并非中国古代典籍里所描绘的那么单纯美好,当今中国的师生关系是有“中国特色”的。这具体表现在讲究“礼”——除了礼貌之外,还包括“礼物”;其次表现在中国老师仍然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0.
王成凤 《考试周刊》2012,(27):179-180
时下,师生关系已经变成了一种较为模糊的关系。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师由"育人者"转变为知识型服务者。师生关系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天地亲君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关系,但也不能全盘西化为自由平等的关系。随着近几年的"国学热",人们开始重温经典,反思师生关系。我们应该重视师道尊严,重建师道尊严。  相似文献   

11.
肖艳 《小学生》2010,(1):45-45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过去对师生关系的概括。“尊师爱生”是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缩写。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真的做到“尊师爱生”了吗?  相似文献   

12.
1200年以前,中唐的韩愈(768-824)作了一系列震聋发聩的文章,其中之一就是《师说》。从表面意思来看,《师说》是讲有关做老师的道理的,其中讲了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讲了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  相似文献   

13.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古语已经不能概括如今的师生关系。如今的学生越来越早熟,相比于老师的教学,他们更乐意从报刊、电视、网络、广播、书籍这些丰富多彩的渠道获取信息,他们个性张扬,有自己的思想,对老师不再唯命是从,在计算机、流行时尚、畅销书阅读等很多方面他们甚至超越了老师,所以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对老师说不。于是,在一些时候,师生关系降到了冰点。  相似文献   

14.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与我们为师已四百多日,却一日也不为父,不能为父.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为了学生,不知他怎样熬过了乡下的那些年.眼前这个远近闻名的校园,又平添了多少关于他的佳话.我和他有着特殊的师生关系,他说,这是缘. 不在城里老实呆着,他却发疯似的往山沟里钻,特立独行、锋芒毕露、不拘小节.他是妈妈儿时的老师.  相似文献   

15.
一目前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用"尊师爱生"四个字来概括。即:教师敬业、乐教、热爱学生;学生好学、尊敬老师。孔子是中国学校教育的开创者,其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有教无类的平等精神使其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与其弟子的关系也成了师生关系的典范。而荀子则指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把师生关系上升到父子关系的高度,确立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  相似文献   

16.
韩愈在其流传久远的《师说》中,公开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样一个新奇大胆的观点。对这个与传统教师论大相径庭的观点,育人深表赞同,认为:“在教师论中这是独僻蹊径的卓越见解”(杨荣春《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有人则在肯定之后略存阙疑:“怎样理解韩愈这个关于师生关系的新观点,还需进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冲击,这是不争的事实。今日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崇尚人格独立。他们不再理所当然地认为“尊师就是服从”,不再理所当然地相信“严师出高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尊重他们,别高高在上。  相似文献   

18.
菁灵姐姐:间的理解、平等、尊重。我是个初二的学生,我心里韩愈有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好苦,因为我即使做了好事也被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实老师认为是坏事,班主任很讨厌我,不是圣人,而是普普通通的凡他甚至说过叫我去跳河的话。他人,因为工作压力和生活琐事也很偏心某些同学,  相似文献   

19.
尊师重教,是我们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尊师佳话,至今仍广为流传。古代,人们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敬仰。“天子、元帅、将军必有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训诫,代代相传。最早记载我国尊师重教的古籍是《礼记·学记》。书中记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  相似文献   

20.
袁一明 《考试周刊》2009,(6):218-219
作为教师来说.幸福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拥有学生的爱.是教师享受不尽的财富。只有拥有学生的爱,教师才能笑得灿烂,才能自信,才能感受幸福。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观念,无形之中疏远了师生关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实现双赢.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