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教育》2006,(12):F0002-F0002,F0003
为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总结推广群众性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动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每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文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为2005年1月至12月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汉)、《教育发展研究》(上海)、《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现代大学教育》(长沙)、《高校理论战线》(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14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人们在不断思考:大学入学人数如此激增是否会导致教育质量的降低?高等教育质量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人们应不应该继续用精英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来审视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这些问题都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发展过程中正面临着的困惑与挑战。这就涉及到用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标准去衡量通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过程中或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的教育质量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中的供求矛盾问题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中国高等教育的这种发展源于外部环境的需求,是两者频繁互动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力资本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新的全球竞争的关键。然而,相比较而言,我国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源或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滞后的状况。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和愿望已经越来越强烈。满足人民群众这种平凡的要求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是2013年教育部哲社重大委托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思想体系"研究与20年前"理论要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研究,以及还在进行中的、即将结题的"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着理论和历史的渊源。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发展灵魂,"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对于总结我国高  相似文献   

5.
中英高等教育比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各自不同的历史起源和发展.通过对中国和英国在高等学校的运行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体制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等四个方面的比较,找到我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借鉴英国高等教育的优点和长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普及高等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中日两国高等教育的体系和师资、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费用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了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在重组与合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等教育经费多元化、国际化教育等方面的不同改革措施,提出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高等教育的依附发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认为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依附发展,依附发展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在教育现代化初期都表现出的一个共同趋势。这种依附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虽然依状态严重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独立自主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依附对我国早期现代化来说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从另一个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总结推广群众性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动广大教育科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国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每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有关高等教育科研论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三种类型,三者既存在共性,又各自拥有特点。不同的社会时期成就了不同教育类型的发展。新时期下,北京自学考试积极探索了"职工素质工程"、"市民学习成果认证工程"、"立交桥"等改革项目,笔者就上述改革成果对不同教育类型的示范性作用进行了概括总结,得出:北京自学考试是普通高等教育职能创新的先进经验;为横向衔接各类教育形式的学习成果认证创造了条件;是纵向打通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工程教育"三分天下有其一",地位举足轻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工程教育变革创新是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共同话题。今天想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怎么看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新工科建设的中国探索与经验;三是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招生人数,"211"、"985"工程学校数,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等方面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此研究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缩小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差距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影响,并将呈现以下的基本趋势;办学格局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大众化,教育协作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乐章全面奏响。更直接地说,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并决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一年,是中国全面启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一年,是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试点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实施博士质量调查的一年,是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恢复试点的一年,是对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的一年,是国家规范管理民办高等教育资产的一年,是社会各界联合控制高校贷款风险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高等教育是"改革、做大",现在,要"改革、做强".只有努力把我国的高等教育做强,才能使国家更加强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上,这是一个长远的建设平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做强高等教育予以强力的保障.高等教育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关键是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强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在2个目标,3个"一批";做强高等教育,改革是动力,质量是核心,要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新世纪初加入了WTO,将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在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将对今后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势必受到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亮 《教师》2008,(24):116-117
我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改革。其中,在1979-1998年。重在形成改革、发展高等教育的总体态势,期间也进行了适当的规范和调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开始由相对集权向相对分权转变;从1998年底至2002年底,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规模和质量同时并举向重点扩张规模转变;2003年以后,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提升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民心相通"是增进合作交流的关键节点。作为"第四外交",教育不仅是中国-东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领域和载体,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深化中国-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不仅只是繁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区域成功的需要,亦是推动中国-东盟稳定发展、互利共赢、搁置争端、共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战略需求,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人才的重要机制。回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双方的合作呈现出了"对等性"、"偏单向性"、"差异性"、"政府主导性"及"内部竞争性"等特点。为了切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需要造势与蓄能,打造高等教育"我的优势";着力挖掘教育输出与援助的"对口需求"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反思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质疑关于中国模式的提法,并分析了这一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一是效率优先的发展观,主要追求规模、数量的扩张;二是在实现方式上强烈的行政导向,政府用看得见的手的直接干预;三是用工程思维、科技攻关的方式提升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提出需要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中建立新的教育评价,它应包括发展水平、教育公平、教育品质和质量以及政府治理四个不同的维度,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新政策,包括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师范生免费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工程"等,这些新政从不同侧面巩固了高教发展的成果,促进了高等教育全面可协调发展,开辟了高教事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