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两个学生计算一位教师讲课中的口头禅:"嗯"70个、"这个"97个、"啊"143个。此画意在讽刺有些教师课堂用语的不良习惯,说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美。这应引起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重视。语文是教师进行教学,向学生传达信息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素质的优劣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2.
冯卫东 《江苏教育》2014,(10):76-76
王坚是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政治教师、教科室主任。在教师出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的今天,他也出了一本堪称"奇书"的好书。说它"奇",是因为它善于"穿越",一是"穿越"于电影与课堂教学之间,二是"穿越"于初中各科教学之间。很少有一线教师像王坚那样熟悉无数电影,熟悉许多学科,并且对上述领域的许多关系有那么独特、深刻而又富有价值的感悟与把握。王坚写的实际上是一本"类比教学论"——用电影艺术来"类比"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论,至少在这个具体问题域中,王坚是有开创性的。人们提倡教师要努力成为“学者型”教师,王坚就是这样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罗斌 《教师》2012,(10):113-113
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的一种教学合作,是一种很好的集思广益的备课方法,"集备"是在"个备"基础上进行的,而"个备"又是在"集备"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高的,只有抓好集体备课才能实现师师、  相似文献   

4.
信念伦理是教师赖以执教的内在行为准则,其古典模式可以追溯到柏拉图"高贵的谎言"。而在启蒙话语之下,教师纷纷向学生宣告各种"高贵的真实",其严重的后果使教师信念伦理陷入崩溃边缘。在新时代里,教师"信念伦理"如果不想被教师"责任伦理"彻底取代,只有进行恰当的模式转换,而"高贵的沉默"可能是一种适恰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余思宇 《现代语文》2010,(10):64-65
备课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变为现实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的一次重新"编码"的过程。新课标已隐含着教师是"用教科书,而不是教教科书"这一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新课标准确定位,巧妙设计,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国家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出台的重要举措,具体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宗旨在于通过计划实施,培训一批"种子"教师,让其发挥示范引领和促进改革的作用,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主导的舞台,"言说"往往被看作教师的"权力",而"倾听"则是学生的"本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但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需要被倾听,而且学生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值得被倾听。尽管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具体运用"倾听"这一方式时,由于诸多原因仍频频发生失误现象。本文试从教学中教师倾听运用的失误现象入手,着重分析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希望对教师有效地运用倾听艺术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表达"声""形""神"是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声""形""神"的效能,使其起到潜移默化和引导指令的作用。一、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声""声"指的是教师的语言声调,甚至包括非语言的哨声、掌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师科研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科研具有一定的"生存意义"。教师科研的基本定位是"寻找"教育的新秩序;教师科研的本质特点是追求教育的最大附加值;教师科研的角色取向是使教师成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社会知识人。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支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拟对"双师型"教师的提出进行了追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双师型"教师内涵展开了辨析,指出"双证+双能"是"双师型"教师的合理表述,"双能"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同时通过分析阻碍"双能"培养的因素,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专业技术工作者。何谓"专业"?是某种由专门的学问支撑的职业。美国学者舒尔曼在《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一文中强调"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职业行为"。[1]对于教师来说,"根植于知识的职业行为"具体表现为"实施教学"——一名教师仅停留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面对学生基于当前的信息作出判断,然后行动。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影响到我国后,受到某些学者的热捧,逐渐形成了一股建构主义思潮。国内一些学者用建构主义来研究教师知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认为教师知识在于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因而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是以是否直接有益于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知识价值判断标准;二是将"教学"知识代替"教育学"知识。对于这些误区,我们要予以重视,从理论上辨清建构主义真相,全面促进教师知识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德育为首,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实上,在具体工作中许多教师只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德育处、校团委负责,并没有真正落到每个教师的身上。而南浔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真正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并让每一位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施教。  相似文献   

15.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社会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二是教师自身把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前者被称为"师德规范",后者被称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的形成和提高,被称为"师德成长"。我国2008年又一次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笔者认为,师德规范只是师德成长的外在标准,师德成长本质上是教师的自我修养。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在德育过程中,不同的"话语模式"作为"隐喻"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不同的德育范式。德育学有三大基本范式:一是崇尚道德绝对主义的"规范德育论","听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灌输",教会学生"服从";二是崇尚道德相对主义的"理性德育论","说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秉持"价值中立",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崇尚道德"重叠共识"的"交往德育论","对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介入",教会学生"协商"。  相似文献   

17.
姚佩民  王宏伟 《学子》2012,(10):19-20
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的自我调控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呢?怎么样才能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呢?笔者认为,应增强以下"三大意识"。一、平等首席者——教师意识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身份一种客观、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平等首席者"意识,这一教师意识的定位是搞...  相似文献   

18.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从事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和广大教师的一种基本需求。"课题实验课"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进行"课题实验课"的实践中教师要做到题课结合、做察结合和研思结合。  相似文献   

20.
"备"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充满智慧的",有备而来"是教学的一种大境界。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前与课后准备工作的分析,着重讲述了美术教师教学准备的种种。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留心"、"用心"、"精心"中不断提高教学境界和课堂效率。教师"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广义的"备"即"大备、""终生备",它包容师生阅历的全部——既指写在备课本上的有形文字,更指融入心间的无形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