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发展语感.那么,如何使文本解读更有效呢?于漪老师曾讲过:“讲课要有情趣.教学有了情趣,就能吸引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才能产生实效,而效果又会促使兴趣的巩固和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趣为媒,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课堂成为师生温馨交流的一个平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积累语言,形成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丑小鸭》一文语言优美,富有情感, 并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过分理性的“分析”只会破坏文章带给读者的整体美感。因此,要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课文内涵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丑小鸭》进行教学设计,试图从"解读文本的方法"这个角度入手去设计教学,并把方法的传授贯穿到课文讲解中,从而实现由"鱼"入手,最终获"渔"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学了《螳螂捕蝉》一课,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的聪明和智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文本细节,引领学生充分地读,深入地解读文本,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散文,其文以风景壮美、富有震撼性以及启示性崇高美著称,它不仅触动了人的心灵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聆听天籁”的专题重在强调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感悟寄情描写、体味自然情感。因此,本文教学首先更抓准思考的切入点,深化学生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和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听听那冷雨》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解读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读懂教材特色,用好教材,并根据编者意图,从学情出发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8.
《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入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非凡经历。文章一直以它丰富多彩的语言、浓厚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孙海芳 《小学语文》2012,(12):15-18
审美心理学认为,美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美感的经验。学生在语文课中通过文本的阅读与鉴赏,得到感染与启迪,这是感受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3.感受故事所表达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感悟出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教《丑小鸭》是教课文,不是教语文。第二次才是真正教"语"教"文"。"表达本位"理念会让我们对阅读教学有新的认识,只有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让语文的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的体验还原于生活的本真,这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真情呼唤。本课设计,紧紧抓住文本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合其年龄特点的生活化情境,以学生的观察、动手等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识字、朗读、体会、想象,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走进属于自己的阅读品味和体验,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体会读书的乐趣。并且在快乐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3.
王俊洁 《现代语文》2010,(11):64-65
曾经看过李阳泉的《想象力是怎样被阉割掉的》一文,其中描述的现象触目晾心,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感到责任重大。电子阅读越来越风行的时代,很多学生离纸质文本阅读渐行渐远,缺乏想象、懒于质疑,这种状况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14.
聂海艳 《语文天地》2013,(15):29-3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向政治课靠拢的。虽然课改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将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还不够到位。按照钱理群的观点,这叫线性思维模式:时代是苦闷的,作家必定时时、处处陷入单一的绝对苦闷中,他的每一篇作品必定是充满了单一的绝对苦闷感。  相似文献   

15.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每篇文本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全发展,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用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所传递的思想,走出文本来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就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为例,对如何有效地走进文本,又如何走出文本,传递文本中的情感进行了论述,目的就是要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低年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渗透在课堂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通过字词训练,感悟文本,理解和领会故事和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一、文本解读的角度与教学思考 《丑小鸭》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丑小鸭》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改编的。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青蛙和蛇》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尽管不少授课教师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但是最终都偏向于既定的概念化解读——重在向学生传授所谓自然生存法则的概念。事实上,这篇课文的确有多个解读点,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传神,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对于体悟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培养学生的多元情趣和阅读、鉴赏、表达能力十分重要。鼓励、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章无疑是交给学生一副放大镜,以情感为径,感情作舟,引导学生在品读欣赏中感受声音美、色彩美,培养审美情趣;在品读欣赏中揣摩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文美、内涵美,在语言和意蕴之间架设对话的通道。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根本与关键。一则《祝福》探究性学习教学案例采取专题辩论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创新。学生文本解读思想观点出现分歧,文本意义探究发生偏离。这则《祝福》教学的文本解读批评引发以下三条重要启示:文本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社会历史环境;专题辩论不失为解决文本解读思想分歧的重要路径;好课并不在于教师的精彩表现,而在于教师发挥作用让学生观点言论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