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尤其是在语文美育方面,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是用语言文字来叙事抒情说理的。它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的真谛,老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而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审美内容变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审美对象,并能让静止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从而使审美教育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于感染…  相似文献   

2.
小学课本中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要使学生能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真谛,教师就应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德国著名诗人席勒也曾说过:“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可见,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对象中择取审美表象,并与联想与想象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意象,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情趣,激发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汪家燕 《生活教育》2012,(14):53-55
绘本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审美主体、绘本是审美对象。绘本蕴涵丰富的审美因素,包括语言美、图画美、意蕴美。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借助绘本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7.
王枬 《教育科学》2001,17(4):51-53
审美能力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形式、结构及蕴涵情感的领悟能力。它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审美的先决条件,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领悟等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审美能力既是审美欣赏能力,也是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仇正义 《现代语文》2008,(12):93-93
语文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学生上语文课应该是美的享受。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提高,也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去进行。语文课的美,是一个三维结构:语文所蕴涵的美,教师所发挥的美和学生所体验的美。这个三维结构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教师对课文的审美关系,学生对课文的直接审美关系,学生以教师为中介的间接审美关系,学生对教师教学艺术的审美关系,教师对学生反馈的审美关系,等等。显然,这些审美关系中,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是最关键的。学生是美的接受者、感受者和反映者,因而,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到美、热爱美,从而正确的审美和努力地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李国平 《甘肃教育》2010,(12):63-63
洛克威尔·肯特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入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容美、形式美和表现美,从而起到提升学生审美品位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审美体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激励和整合人格的力量。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审美体验价值”的新观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且在审美体验中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审美体验的价值,是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为了使生命活力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涌动起来,实现审美体验价值,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1.
祝颖英 《上海教育》2013,(28):85-85
上好政治课的"文化生活"部分,是一门以教师的睿智、激情和技巧融合而成的综合艺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音、图、文结合的形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变成动态的形式,并打破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政治教学的审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本中先进了不少的古诗文佳作,除语文教育外,它们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发掘并利用这些古诗文所蕴涵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古诗文时也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音乐的审美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用教师的“美”,去启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用音乐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审美要素之外,还要善于挖掘音乐本身所蕴涵的“美”来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以审美心理为依据,凭借审美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快、审美想象的快乐和审美理解的欲望,成为审美活动的动力,所以审美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情感作用:由于审美对象大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诉诸学生感官,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所以审美对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性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民 《师道》2005,(12):39-40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结晶,是古代学阆苑中最馥郁芬香的一块园圃。从古至今,它滋养了无数读书郎,对学生的心灵、情感的熏陶与升华,个性、人格的健全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当今的课堂上,存在着把古诗上成了言串讲课,只注重诗义静态演绎或是把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单调的古诗词句的局部分析等倾向,从而破坏了古诗本身所蕴涵的美。存在这些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古诗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定方式、途径、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蛉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镊成部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美育的有心人,是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教学:在教学中使教材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还要将其转化为审美对象。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又是审美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又产生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7.
语文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就要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情感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展现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在中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音乐因其特有的情感特性而成为进行审美教育的优质媒介之一。审美教育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个体审美能力,也即培养和提高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应当在教学中借助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审美形态,使音乐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幽默化的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幽默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总是与语文知识结伴而行的,是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幽默,并不仅仅局限在手段本身,从根本来说,是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对象来关照,进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审美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审美的活动,从而造就他们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烈 《湖南教育》2002,(11):45-45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往往凭着自己肤浅的理解,一厢情愿地告诉学生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审美误区。简单地说,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传授,轻素质很多老师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只是尽量生动形象地将审美对象的基本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审美教育,实际只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将各个知识点条分缕析,切割成一个个能力训练点,以提高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特点,只能使语文成为奴化学生的工具,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