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让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让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许爽 《内蒙古教育》2008,(10):37-39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写文章要如此,上语文课也应如此。不仅开课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为之一震;一课结束时教师也必须在语言设计上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达到升华主题、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4.
元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曾提出“凤头”之喻。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也曾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其实这些话不仅适用于作诗作文,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开头应如凤凰之首,惊艳绝伦,摄人心魂;应如爆竹之响,振聋发聩,先声夺人。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得依靠导语的艺术设计了。  相似文献   

5.
明朝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一书中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车彻”,这固然是论诗之道,但迁移至讲课,就是一节课的开头要简洁、明快,力求自然、生动。这样才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才能为灵动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头和结尾由于在文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着特殊的功用,所以历来被作家所重视。古人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些都强调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结构中的地位。下面,笔者就自己平常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开头结尾的一些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刁有亮 《考试周刊》2014,(16):14-15
<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在内容设置上除了更注重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外,还在教材很多地方设置了一些带有说明性或启发性的辅助材料,笔者称之为"旁注"。旁注短小精悍,是新教材的有机组成,在新教材中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巧妙使用,就可以收到"秤砣虽小压千斤"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对旁注在新教材中的作用进行简单归纳,以供参考。一、对教材内容进行设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凤头、猪肚、豹尾”一直为古代文人行文作诗所推崇。明代谢榛曾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就是说,一篇文章的开篇要响亮、美丽,让人为之一震;文章的结尾要富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这一要求也适合语文课堂,我们称好的结尾为“豹尾”,就是要求课堂收尾像...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政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较为关键,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的重要步骤,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先围绕高中政治课堂导入环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课堂导入的有效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潘磊 《成才之路》2010,(2):20-20
明代文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振。写作是这样,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英语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就是要求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设计,使其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兴趣广泛,尤其对时事新闻、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那怎样演好课堂教学的“收场戏”,实现“课虽尽、而思未尽”呢?  相似文献   

12.
周万来 《新疆教育》2013,(7):105-105
明代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写作如此,教学亦然。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堂课如果在尾声处敷衍了事,则可能会冲淡已收到的文本.1肯感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师生、同事的情感,有损自身的师德形象。但是,日常工作中许多老师人为的让充满博爱的语文课堂尾声、充满灵气的语文课堂尾声、充满人性的语文课堂尾声,失去应有的情感,破坏应有的和谐。笔者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情”断尾声。课堂尾声断“情”的现象大致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精彩的课文导入对教学的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因为它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而课堂教学的“结尾”也不可小觑,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我认为,一堂课的结尾设计好,会使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不同的结尾方式,也是教学时不可忽视的。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作为初中各个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初中学生以后的高中阶段、大学阶段乃至生活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深入探索有效课堂的构建,通过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进而保证初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初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提高。本文深入研究了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并提出了关于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和环节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研究性设计。教学本身属性就有科学性。教师应将教学过程视为一项课题的研究过程,从各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全新设计。本文主要从理论建构的层面探讨了基于“有效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性设计问题,目的在于发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研究性教学理念和探讨性学习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课堂发挥价值,使课堂教学发挥“有效”辐射力。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不断反思,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经验,并将反思的新认知和经验作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教学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了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争取做到形式丰富、精彩纷呈。下面我就如何设计一节好的有效的英语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65):42-43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使用情况,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依然沿用着"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学生对写作业的兴趣降低,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不高。基于此,教师要创新作业设计方法,作业不在多,"有效"则成。文章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柯芳 《中国教师》2010,(3):50-51
<正>"束"是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绝大部分教师能够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对"收束"则重视不够。固然,导入安排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而"收束"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设计巧妙的导入,可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而良好的课堂总结,则犹如画龙点睛,可再次掀起教学高潮,产生余味无穷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总结,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已尽,趣犹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开头和结尾的艺术要求合理设计课堂的导语和结语,充分体现首尾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和精巧。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讲的就是文章的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语文教学也应如此,如果把语文整堂课教学比作“一台戏”,那么,导语就是序幕,序幕表演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