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从中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生态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  相似文献   

3.
魏伟 《现代语文》2006,(12):62-62
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写在前面》中有这样的描述:“将有一片神奇的天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段话道出了现阶段语文学习所涉及的范围。正因如此,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更有必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即主动学习,主动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主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大语文教育”无法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因此,新课程标准设定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把它当作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本学期,我结合市里开展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努力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吴湘水 《广西教育》2006,(1A):25-25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课程资源观,它要求教师从社会中、生活中、教学中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活书,活教书。语文学习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才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掘出更多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切真知来自于实践,语文学习同样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好语文实践,是语文教学必走的路,它可以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语文实践不同于其它事物的实践具有可感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刨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 ,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 ,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 ,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 ,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 ,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 ,包括愉快、满意、喜爱等等 ;有消极的 ,包括厌恶、愤怒、憎恨等等。对于学生 ,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 ,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 ,情…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然而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重学生语文的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青青 《小学生》2010,(3):19-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学习是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具体的实践活动。语学习中的体验性学习是学生在主体接受性参与的基础上迈向主体体验性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主体人格得以升华和超越。体验性学习在语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与教师是主客一体,自然融合;学生与学生是交往合作,共同进步;学生与知识是物我交融,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15.
田力 《广西教育》2007,(6B):11-13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事倍功半的现象成为困扰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语文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的大量的教学活动不能立竿见影地收到相应的成效,同时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没兴趣、上不上语文课似乎没多大关系。语文教育中的教与学之间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使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变,成为了摆在语文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这一切的关键则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转变。因而,新课程标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必须改革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课程评价”一节中明确提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段关于评价的纲领性的话 ,着重说明了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本身就是教育手段 ,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基于这个目的 ,它应承担的具体任务是 :不仅要关注现有成绩 ,而且要发现学生各种潜能 ,了解发展需要 ,帮助树立信心。文句中用“而…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实施至今,它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一股清风。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但一些教师几乎完全摒弃传统教法,把重心放在对新知识的探讨上,在课堂上不停地讨论,把大容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思考,常常忽略在教学中的落实。在语文学习中,不能摒弃传统教学,而应该在汲取中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诸红霞 《教师》2012,(28):70-7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就是生活。"由此可见,要想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将教育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