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鹏 《现代语文》2013,(10):123-124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表达重视,尊重和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新课标中我们看到,提倡的是"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该标准还指出,在阅读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李秀玉 《广西教育》2014,(13):52-5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审美的乐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激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阅读已经被教师所接受,整体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现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促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李宝华 《成才之路》2011,(13):74-7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快乐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自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来,诸如"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阅读教学术语已渐成时髦,几乎逢教研必讲,逢培训必讲。  相似文献   

9.
周玉梅 《快乐阅读》2013,(10):20-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日益彰显。然而,  相似文献   

10.
陈雪芬 《教师》2011,(22):70-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强调: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学生通过对话与文本、作者、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初中学生在阅读行为习惯上,因为受多方面的制约,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很难表现出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课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感悟流于肤浅。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中能够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的理解,即能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合理的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姚丽琴 《广西教育》2014,(33):51-51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个性阅读的培养及其内在心理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语教育界对语的"人性"进行了较为热烈的探讨.语教育更加关注对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唤醒和展现.《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在长期的"师→生"单向阅读教学范式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理解及其实施仍未摆脱传统的群体性教学框架.笔以为,要使学生的阅读真正实现个性化,最关键的还在于通过对学生内在心理体验的激发,使之达到个体情感与本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践行个性化阅读呢?本文作者认为可运用"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让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读促悟,在恰当之时由老师点拨,最后由学生总结,从而做到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相似文献   

18.
邓德文 《甘肃教育》2010,(13):19-19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相似文献   

19.
张娣 《考试周刊》2012,(7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杨亮 《海南教育》2014,(10):17-18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在阅读课文时,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以此为基础的深入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