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文化,也肩负着传递文化的重要使命.如今,“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这一理念已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所接受,于是,语文课堂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创造“文化气息”,制作大量精美的课件,设计大段精美的语言,使用多个精彩的教学环节,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收获甚微.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聚焦到“学生”身上,为学生编织文化的课堂.下面笔者以最近所听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为例,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恰当地统一起来,切实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样一个论断,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文化”,太厚重、太宽泛、太开放,构建一种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文化”,我们同样有太多的思考。本期希望站在思考的角度,反观语文及其文化。我们请来山东省的几位一线教师,来叙述自己的“文化”思考。他们是:山东省北镇中学的史建筑、张延水、张世鑫。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的温德峰。我们看一看在一线教师的眼中,语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张爱民  刘峰 《江西教育》2002,(20):26-2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开篇的“前言”部分,对语文学科性质作了这样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既说明了语文的交际功能,也展示了语文的文化功能。篇中“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部分又进一步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篇末又以70首古诗文(1~6年级)背诵推荐篇目作为“底线”,更是让“文化”的气息荡气回肠。什么是文化?文化人类学派的鼻祖泰勒对文化下过一个…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机地融进了新课程的崭新气息。但由于部分教师学习不够深入,没有很好地领悟其中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 1 997年波及全国的语文教学大讨论的洗礼 ,依托数十年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淀 ,借着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 ,高中语文新大纲、新教材带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走到了我们面前。重视文化熏陶 ,培养审美情趣——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也是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大纲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 ,这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最全面、最恰当的表述。过去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 ,一度在这个“性”那个“性”问题上论来论去 ;直至两省一市试用的大纲中 ,也仅仅将语文…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已然肩负着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文化品位的重任。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对文化的追求:呼吁专业阅读,树立文化之形;链接传统知识,贯注文化之气;倡导民主氛围,营造文化之场;打通心灵之旅,洋溢文化之情。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涵盖面非常之宽广,为了夯实学生的基本功,语文教师还要将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容纳进课堂,让历史的文艺气息渗透进课堂,从而营造出一片祥和温馨的氛围。但就目前而言,很多教师认为传统文化的探讨是赘述,还有很多学生也排斥接触传统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因为传统文化本就属于语文的一分子,它永久地记录了国家的历史荣辱,增强了国家的建设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向课堂注入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元素,从而促进小学生语文基础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家乡文化生活”作为当代文化参与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旨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评价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评价缺失的问题。因此,在“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教师可以采用CIPP评价模式,关注背景评价,构建“家乡文化”任务体系;重视过程评价,深入探寻家乡文化;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强化反思意识。教师可以从背景评价、过程评价、输入评价及结果评价入手,衡量高中生的语文学习成果,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应当从母语、儿童、文化这三个维度审视语文教学。从“母语”的立场看语文,其重要性、长期性、实践性,自然不言而喻;从“儿童”的视角看语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尊重学生的阅读心理。符合其学习规律,是教师的不二选择;从“文化”的高度看语文,教师的作用,文化的力量,都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被誉为有浓浓的古典文化气息,但也让很多学生措手不及。的确,古典文化一再被漠视,翻开小学教材,就会发现鲜有“古典”元素。新的学年里,我要开设一门唐诗宋词课程,将孩子们带到古典文化的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便是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因而重新认识和讨论语文教学与文化已不可延缓。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和文化渗透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课标文化”已被重新写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对教师的要求。3、语文教学中承载文化教育的原因主要在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质。4、语文课标的“文化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语文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语文味”,主张返璞归真,含英咀华,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通过激发情感、品味语言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文化气息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我认为,一堂浓浓的语文味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居于语文核心素养四大内容之首,说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古诗文教学存在“重教学目标,轻文化感悟”“重机械分析,轻文体逻辑”“重考试技巧,轻思维发展”等问题。为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采取模块化主题、多元化拓展、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悟古诗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古诗文蕴含的文化元素,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流传千古的古诗词,真可谓颗颗珍珠,熠熠生辉。方寸之间,融汇着"琴棋书画""仁义礼智"等种种的传统文化的灵魂。语文教育人如何基于传统文化熏陶这一光辉目标,合理挖掘氤氲在古诗词散曲的字里行间的文化气息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切,都必然需要教师各种文化功底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化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编语文教材编选的重点内容,体现了语文学科课程育人的重要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新课标中“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以单元整体的视角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强化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融合关联、定位重点、聚焦评价等策略,构建、推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从事某职业久了,身上会不自觉地带上这个职业的特征,举手投足都会流露出这个职业的气息。教师做久了,也会带上教师这个职业的文化标识。教师的文化标识是什么呢?我觉得是“儒雅”。  相似文献   

18.
于漪老师的基础教育工作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如报告、著文、审编教材等,都始终将“文化”视为语文教育的命脉,由此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视野”。在全球化潮流席卷世界之时,在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之时,在中华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之时.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应当有怎样的“文化视野”?我们期待“于漪与文化视野”这一话题下的系列探讨文章能在这一方面给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晓燕 《语文学习》2011,(10):25-27
于漪老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至今已有61年。61年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如报告、著文、审编教材等,她始终将“文化”视为语文教育的命脉,由此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视野”。在全球化席卷世界之时。在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之时。在中华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之时,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应当有怎样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它融智育、德育、美育于一体,担负着传播文化、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使命,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不容易”。作为语文教师是不是也该“反躬自省”:是教育观念陈旧,还是责任感不强?是教学方法不当。还是自己的课堂缺乏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