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首先要祝贺《今日中国》(原《中国建设》)中文版创办15周年。与在她之前创刊的各个外文版相比,中文版是我们7个文版中最年轻的。她和《今日中国》其他外文版一样,始终忠实于本刊的创始人宋庆龄所倡导的真实报道的原则,以及已故周恩来总理所作的通过人民的生活来报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迫切希望能把自己宣传出去,进一步为世界所认识。中蛋外文局的任务是对外宣传,有责任为地方的对外宣传服务,并且也一直努力地在做着这件事。今年三四月间,我局总编室又应邀组织了局内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画报》、《中国报道》、《中国与非洲》6家杂志的部分记者,分3个团前往广西、河北和湖州市采访。回来后记者们已纷纷写出稿件,编出画页,将陆续对外报道,以不辜负各地外宣部门的重托。  相似文献   

3.
5月15日,“中国外文局汶川地震三周年对外报道采访团”抵达四川进行实地采访。采访团由局长周明伟、副局长陆彩荣亲自带队,由来自美、法、西、日、俄等国的5名外国专家以及中国网、《人民画报》、《今日中国》、《北京周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对外传播》等多家媒体单位共计24人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为借助中国外文局多语种、多媒体、多平台传播优势,加大对陕西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更好地推介陕西,展示陕西人文魅力,陕西省委外宣办邀请中国外文局及所属中国网、《人民画报》、《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中国报道》等外宣媒体,组成精干记者团队于7月15日-20日来陕,以陕西旅游文化发展和西咸新区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采访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18日,《中国日报》推出"我的中国梦"(My China Dream)系列报道,讲述在华外国人在中国实现梦想的故事,通过他们的不同经历,折射中国近几十年间逐渐开放,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又一"梦想之国"的过程。该系列采访了诸多在华颇有影响力的国际友人,通过他们的视角,积极有效地向海外传达了中国的正面形象,为我争取国际话语权提供了新的平台。该系列报道推出后受到广泛关注和转载。《中国日报》记者周黎明采写的《戈发:我的脸谱人生》是该系列报道中的一篇,他应本刊邀请撰写了他采写这篇报道前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日本早稻田大学赵新利由于研究方向为"中国对日宣传",我从2005年在《人民中国》杂志社学习时,就十分关注当时的《对外大传播》,几乎每期必读。而今,我虽身处海外,  相似文献   

7.
房宁 《对外大传播》2009,(3):47-48,60
本期我们选取了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两篇文章作为案例,作者通过分析境外媒体对我春节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总结了外媒报道中国春节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与《人民中国》的相识,可以追溯到40年以前。当然,那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还不会自己订阅《人民中国》。我的父亲是《人民中国》的订阅者。当新闻记者的父亲时有寄到家中的海外邮件,尤其是  相似文献   

9.
应广东省委外宣办的邀请,中国外文局记者团,包括《北京周报》、《中国画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中国报道》5家对外杂志社的记者一行10人,于10月2日至10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经济类报道在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外文局)的各刊比重是:《北京周报》约40%,《今日中国》约为20%,就连一向侧重历史文化报道的《人民中国》和《中国报道》也有10%-15%的经济类选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外文局总编室组织的包括《北京周报》、《人民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画报》、《中国报道》、《中国与非洲》、《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9人记者团,应邀于5月8日至10日对湖北省襄樊市进行采访。笔者有幸全程陪同,采撷到记者团在襄樊活动期间的一组花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人民中国》1996年11月号以《用心灵描绘中国大地》为题,大篇幅介绍了日本画家鹈崎博及其在中国的创作活动。该文在日本引起众多反响。在杂志尚未发行前,日本《读卖新闻》“人物”专栏就作了先期报道:“代表中国的综合性日文月刊《人民中国》杂志将在11月5日发行  相似文献   

13.
面对“对外宣传业务的领导责任和应当具备的思想、业务素质”的讨论题,作为分管《人民中国》编务工作的副总编之一,我深感责任重大,担子不轻。联系自己的工作,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办刊思想、办刊方针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在《人民中国》上报道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以及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等,从而树立正确的中国国际形象,增进日本读者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好声音》是近期一档娱乐人民群众、影响广泛的节目,同时也是民间草根歌手展示才华的舞台。她的成功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我刊特组织本文以飨读者。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歌曲到故事、从节目到模式,都成为了热门话题。中秋之夜,全家人在一起观看"好声音巅峰之夜"一定会成为2012年中国人特别的记忆。《中国好声音》象征着精英阶层回归电视和大众审美趣味在电视中得到真正的尊重。定位准机会佳形式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定位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评价道:"我觉得《中国好声音》正在  相似文献   

15.
本期以英国《金融时报》的《中国经济去年增长8.7%总量逼近日本》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的《中国的地下赌博问题》两篇文章进行点评剖析。作者剖析了外媒如何通过年度经济数据发布,来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参考;作者还剖析了在报道"硬"新闻时,以人物故事作为新闻报道主线的"软"方式所具有的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6.
应湖南省委外宣办和怀化市委外宣办的邀请,中国外文局总编室新闻处组织了由《对外大传播》、《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中国报道》、《新华社》、《中新社》、《国际广播电台》7家新闻单位的8名记者前往怀化地区采访。记者团于2000年11月5日至10日在怀化市的靖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国形象建构的"视觉危机"在西方传统的媒介叙事逻辑中,中国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表征系统。(1)华人学者彭增军通过分析美国《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十年间的中国议题报道,发现两份报纸的涉华报道逐年上升,而且整体的报道框架是负面的。在政治问题或意识形态问题上,西方媒体则表现出了更为苛刻的报道立场,尤其是采取了极为显著的负面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1日至5日,第七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在河南郑州市隆重举行。应郑州市外宣办之邀,中国外文局组织《人民画报》、《北京周报》、《中国报道》、《今日中国》、《对外大传播》、“中国网”的外国专家和记者,由《中国报道》副总编辑张梅芝带队,组成了一支一行9人的专家记者团,对这一大型活动进行了采访。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有3名外籍专家,他们分别是“中国网”的英文专家 Sara Grimes、《人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下,遭遇到重重包围封锁,世界很难听到中国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人民中国(日文版)》(以下简称《人民中国》)在周恩来、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应运而生。《人民中国》是面向日本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日文月刊,隶属于中国外文局。创刊以来,除对日集中报道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外,还设立了小说译作专栏,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译介,旨在通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推广和宣介,吸引更多日本民众关注中国。中日两国毗邻而居,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两国虽没有很快正式建交,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北京周报》创刊40周年了,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在周报工作了整整40年。新中国成立后,我离开英国的亲人,来到中国,被安排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习中文。本来,我要去大学念书,学校认为我可以工作,就和2位新两兰华侨一起被调到英文版《人民中国》工作。1958年3月,英文版《北京周报》出版。筹备期间,同时要出版《人民中国》,大家都很辛苦,也很兴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