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集邮》2000,(4):11-11
7月4日,多位邮友与本刊编辑部全体成员齐聚北京方寸斋邮市,交流最近的邮市情况,与此同时,茶座参与者竞相发表了促进邮市繁荣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来,不少人对集邮有一个误解,认为集邮可以赚钱,可以升值,可以发财致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集邮内涵的深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集邮,顾名思义,主要是收集邮一票。邮票是什么?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的凭证:既然收集的对象是国家的名片,则邮票必有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文化内涵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玉兰盛开、樱花怒放,在明媚春光中,4月4日,北京马连道邮币卡市场召开了“创一流邮市,依法规范集邮市场”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国家邮政局行业管理司副司长安定、国家工商管理总局陈祥林处长、北京市宣武区经贸委主任王佐、北京邮政管理局行管处执法大队负责人杨健等领导,北京两大邮市的邮商代表以及首都新闻界的十几家媒体的记者。  相似文献   

4.
阿松 《中国集邮》2000,(11):30-30
进入2000年以来,国家邮政局先后发行了“2000-特1&;#183;港澳回归,世纪盛事”双加字金箔张和“2000-2&;#183;春节”小版张两种计划外邮品,且发行量分别只有500万和50万,明显低于2000年新邮的平均发行量。在一些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看来,这种“计划外邮品”的发行表明了管理层有“救市”的意图,与1995年发行的“世乒赛”小全张、“桂花”无齿小全张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被认为是“济市良方”,然而,它们发行至今已有几个月了,邮市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5.
2月17日,沪深股市受两个实质性利好消息的强刺激,频频摸高,创造了天量天价。而作为资本投资市场新成员的邮市却风吹草动难,市况依旧冷。笔者翻出1992年后预订的编年邮票,见到邮市里的编年新票宽幅打折也乏人问津。编年票市价还在下探,1999年新票已“缩水”至130元(面值175.30元)。手里拿着的邮票好像冰块一样。窗外寒风凛冽,此刻笔者的心情真是天冷心更寒。  相似文献   

6.
刘楚 《中国集邮》2001,(2):33-33
2000年邮市继续沿着1997年高潮退潮后所形成的下跌通道运行,总体而言,2000年是邮市大调整3年多来最为低沉的一年,邮币卡各个板块大量品种的市价纷纷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一些经典的早中期绩优票品也未能幸免,对于这种现象,人们只能用“最后一跌”来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7.
春节前后,商家们都开始行动,这边忙着进货,那边忙着处理过季商品,八折、五折……不惜血本,据说该挣的钱都挣了,倒是消费得了实惠。邮市也是如此,每年春节前后都要热闹一阵子,年册始终是主角,而这次可能是由于前期一波较火行情的结束,使邮市又处于低谷之中,聊无声息。  相似文献   

8.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可以预见这将会成为被各行各业普遍热炒的一个题材。而就邮币卡市场来说,自从1997年3月底发生逆转以来,萧条与低迷已经持续了近4年。在这4年中间,市场在利市消息配合下发动了无数次的反弹,每次反弹开始时都像模像样,但很快就暴露出了底气不足的老毛病,最终不得不草草收场。而反弹不仅寸功未立,还在回调的惯性中撕破了原有的价格防线,连带着搭上了老本。正因为如此,市场人气不断消散,绝望情绪开始弥漫,而在这种背景之下,“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诞生”这句话成了许多人手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么在新世纪的第一年里,绝望中究竟能否诞生行情,屡战屡败、越忙越赔的邮市投资,是否能够打个翻身仗、彻底扬眉吐气一把呢?  相似文献   

9.
宋琛 《中国集邮》2001,(2):30-31
2000年的邮市在邮人的声声叹息中走过,一年来的低迷徘徊令市场人气更加萎靡?当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之时,邮人将继续而对新一年的邮市,毕竟在底部区域盘桓的市场,离黎明已经不会再遥远了。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再次埘2001年的邮市充满美好的憧憬。尽管这种憧憬有勉强的成分,反映出邮人信心的不足,但路还是要走下去的,邮同样应该玩下去。  相似文献   

10.
多思 《中国集邮》2000,(2):31-31
按照国家邮政局的有关规定,2000年的新邮预订工作已于去年11月30日正式结束。从目前掌握的资讯来看,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形势极不理想。以上海为例,尽管也有部分区局因抓住了几个大户而超额完成了任务,但整个上海的完成率仍不足六成。究其原因.既有近年来邮票二级市场连续低迷的因素,也有邮迷们因屡遭愚弄而失去了集邮的信心和兴趣等一系列因素。  相似文献   

11.
禅石 《中国集邮》2001,20(7):41-41
集邮与邮票投资是不同的,集邮是一种爱好、一种娱乐,所花费的资金不大,集邮一船根据自己的喜好,按不同的专题进行收集、购买。  相似文献   

12.
宝木 《中国集邮》2001,(2):36-38
邮市,已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经常光顾的场所,并在集邮界具有了广泛的影响力。广义上的中国邮市在20世纪初叶已出现,但那个时候的邮市根本不可能与目前的邮市(本文专指二级市场,下同)相提并论。在中国,真正的邮市出现并形成规模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集藏基础较好、经济发达的城市出现丁以交换为主的集邮市场,尽管在1988年之前,这种市场未获得官方的认同,但1985年邮市的繁荣却使中国邮市由非法向合法转变提供了可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春以来,中国邮市似乎从连年低谷中走出,并出现了可观的“井喷”景象,对于此一轮行情的形成,有那些值我们得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4.
宋琛 《中国集邮》2000,(8):30-30
中国的邮币卡市场经过20年的坎坷,一路颠簸而来,已越来越具有超乎常规的规模,它不仅仅是集藏者交换藏品、调剂余缺的市场,而且也成为大量投资者青睐的“战场”,近几年来更是受到为完成指标而大量抛售邮币卡企业的欢迎。尽管管理层和投资者对邮币卡二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褒贬不一,但不管如何,20多年来市场三起三落,让投资者尝尽了酸甜苦辣,但由于受众面广。目前依然是多数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投资对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多元化投资的意识日趋增强,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崇尚集邮投资。集邮投资作为储财手段之一无可厚非。但是在操作中,集邮投资同股票、期货等投资一样,有着不可避免的风险。尤其是投资近几年发行的编年系列邮票,风险更大,这是集邮投资必须注意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12):12-13
目前,邮票、邮资封片简、实寄封、纪念封、极限片等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邮品,吸引着众多的集邮和收藏;其中除了人们的爱好在起作用外,重要原因是每件邮品都有一定的邮政史料、物收藏、艺术欣赏、增知益智或娱乐消遣等的价值。因此邮品也成了一种商品,但邮品价值的高低,通过邮品的经济价值(更直接地讲就是邮品的价格)集中表现出来。影响邮品经济价值高低的因素很多,价值的变化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是: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周正谊 《中国集邮》2000,(11):29-29
评论邮市的文章很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投资者,希望有更多的回报,“套牢者”冀望于一朝解脱;以经营邮品为职业的,最好天天是牛市……。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上述各类“入市者”的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8.
刘楚 《中国集邮》2000,(5):16-16
1997年3月邮市见顶回落。从当年年底开始,邮评界便流行底部之说,人们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结果却是屡买屡套,损失惨重。到如今部分市场人士茫然不知邮市底在何方。出现群体性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人士对于1999年的诸多重大历史性题材,尤其是世界邮展和万国邮联大会首次在我国举办,期望过高。然而邮市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牛短熊长,一曝十寒是中国邮市的特色,一厢情愿地指望邮市在暴跌后短期内恢复元气,只能是最初希望越大,最终失望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0年后。中国股市一改昔日的颓废之势,面貌全新。特别是龙年开市后更是异常火爆,投资者迅速增加。在数百亿元成交量的配合下,股指再创历史新高。而反观我们的邮币卡市场。其生存环境正在受到十分严峻的挑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每况愈下。邮市自1997年4月份开始下滑以来。至今已有3年的时间,人气受到难以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13,(4):47
本刊讯静安区集邮协会分会场活动"最佳邮票评选"于3月10日上午在静安区工人文化宫举行。由静安区邮协秘书长金卫星主持。静安区邮协常务副会长刘俊德对2012年邮票进行了逐一点评。现场气氛热烈,发言踊跃,经过讨论归纳,确认《中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