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水平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连交通大学经过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运行机制,最后指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针对高校教育中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的落后。本文在分析软件工程课程存在的问题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软件工程课程提出了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详细研究与探讨了基于CDIO的创新型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卓越软件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基于国际化软件创新工作室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技术学习模式、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开发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模式和校企合作国际化软件类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等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方案。本文为国际化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协同创新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软件工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的国际化软件工程人才队伍,使软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及地方高校转型等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现有的培养模式的不足也逐渐显现,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地方高校通过"2+1+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和有效监控等举措,能够大力提升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软件工程人才产学研实训体系建设应包括课程体系改革、验证性实验室建设、软件项目实训平台构建、科研研发平台建设以及软件应用企业运行体验等全程培养模式,并对梧州学院的建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直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状,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进行了"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要求,以软件工程方向为例,探讨了以提高应用能力能力为目的进行课程指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的讨论入手,介绍了徐州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并阐述了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将人才优势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哈尔滨学院软件学院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给出了软件工程专业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是对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是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方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守旧,其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此,文章提出以"厚基础、好品德、强能力、会应用"为中心构建"应用型课程模组"人才培养模式,供地方高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软件专业课程设置为背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例,探讨在国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面对众多高校的竞争,独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该如何设置,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以面对多变复杂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1.
示范性软件学院近20年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快速培养了大批工程型、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突出了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成为软件大国作出了显著贡献,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先驱和典范.在教育部提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求软件学院能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才,需要探索将产业"跟踪式"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技术"引领式"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作出新的贡献.结合国内一流高校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情况,围绕引领式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如何建立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发展生态和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际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问题,以广西民族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重点探讨面向东盟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该方案在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更具个性化、国际化,满足东盟国家用人单位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问题出发,对软件工程专业这种校企合作的实践性人才培养做出初步探索,将社会资源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满足了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不同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教育界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文章论述了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改革考查评价制度五点见解。  相似文献   

15.
顺应高校"大类招生"形势,着眼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文章提出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操作办法,为实施大类招生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蒲德彦 《考试周刊》2011,(73):200-202
高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针对独立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方向,对独立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研究。独立学院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软件蓝领、适应行业需要为目标,注重培养措施的到位,从培养内容、手段、制度和评价各方面不断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和核心能力为导向,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发展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定位、教育目标、教学团队、课程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探索。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表明,该专业综合改革模式有力推动了专业建设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为同类高校和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构建促进人才培养的高校国防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促进人才培养,提高人才质量,克服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现实困难,把国防教育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促进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构建上下合力、点面结合、知行合一的"三合"国防教育模式,着力打造"新军训"探索实践、国防人才培养、国防科技研究等"三大载体",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为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部门对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切入点,系统简述了"M+"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总体框架体系,探讨构建适应"M+"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训方法的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一整套"M+"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设计、教学管理与运行的机制和规范,为地方高校开展"M+"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应用性是贯穿地方高校各项工作的理念,对各项具体工作起着领航作用。因此,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地方高校管理者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通过高等教育的应用性、专业性、开放性以及文化性贯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去,通过制度化建设夯实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基础,并构建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