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特别是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关键,语言和写作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教会学生文字和语言的运用,其中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主要媒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语言的表达。本文主要阐述了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阶段,阅读和写作占据了语文课的一大部分,主要的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写作是小学生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情感思想的主要工具,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培养了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事物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反映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将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这严重地打破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如今提倡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让学生在品味文本的同时学习写作的技巧。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和学芳 《云南教育》2002,(16):37-38
语感即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是人在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画面,从而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意义,进而品味其感情的感悟能力。培养语感能力既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语文教师忽视培养语感,总是着力于分析、讲解课文的体裁、结构、内容、中心、写作特点等,人为地割裂了文章的  相似文献   

5.
颜文兵 《学语文》2009,(6):22-23
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咬文嚼字。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课文,教学过程是一种语言实践,无论是媒体的多样化还是手段的多样化。语言品味都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可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层次,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发现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主动地完成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下语文教学重主题解读轻语言教学、重知识灌输轻学生品味的现状,为学生阅读文本开了一剂良药,即从赏析重点语言、关键词句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根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潘新和教授强调,在语文教育中,阅读独立目的论是站不住脚的.管建刚老师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也正悄然兴起.这一切无不在告诉我们:写作,已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从说好话起步 "你说得不错,如果去掉一些词,效果会更好.""你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我们常会听见这样的说辞.走进一线教师的课堂,有心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学生能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说清楚,就算不错了.这警示我们,在咬文嚼字地品味中,在抑扬顿挫地朗读中,别忘了,文字是表达的一种工具,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在练习说话上多留心.其实,我们的课本可供练习的地方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时不能自然顺畅地进行书面表达。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深层品味、多维理解、反复鉴赏、深度感悟,缺乏开展随堂写作训练等,由此导致学生将从课文阅读到书面语言表达的过程蜕变成一次次信息递减的过程,继之导致学生课文阅读低效率、语言表达低效率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最易丢分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学工作的硬骨头.要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从"两步骤、五意识"着手,即读懂文章;精心答题两步骤和加强学生动笔答题意识;加强学生审题意识;加强学生纠错得分意识;加强学生结合答题内容回归原文意识;加强学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意识的五习惯.  相似文献   

10.
邢翠东 《山东教育》2011,(26):35-36
从学生的阅读习惯来看,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普遍对文本存在"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有效语言"进行阅读,读不出或读不懂文章的精彩之处,找不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谈不出个性的深刻思考,或有思考却不能形成口头或书面顺畅的文字。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欠缺"有效语言",要么"背"例文、"套"例文去应付考试;要么空话连篇,不能表达真情实感;要么语言平淡乏味,不能打动读者。语文教学大多是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本训练?语文基本训练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加强训练?本文试就这三方面来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先从语文科的任务谈起。语文科是小学的基本学科。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意的工具,语文科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儿童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亦即阅读和写作目的能力。儿童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陈燕燕 《成才之路》2024,(4):121-124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阅读、思考和表达的教学方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巧用读思达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阐述读思达教学法的内涵,强调读思达教学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从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明确写作内容,学会自主批注阅读、记录阅读感受,整合单元阅读情感、写出真情实感,揣摩文本语言特征、锤炼写作语言等方面对借助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学生写作实效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三多一主”语文教改实验即“多读、多思、多写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实验。在实验中 ,笔者以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指针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大胆进行“三多一主”语文读写教改实验 ,力求在阅读、写作、思维上求异创新 ,达到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一、有效架控 ,阅读求异创新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按照“写了什么内容 ,是怎样写的”顺序去概括文章 ,划分段落 ,归纳主题 ,分析写作特点 ,也就是侧重对材料和手法及表达效果的分析 ,侧重对关键句子、重点词语的品味 ,只重阅读“吸收” ,不管阅读“应用” ,破坏了文章读写的…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近年高考考查的角度来看.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重点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意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不同类别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期我们特别组织了几篇优质文章,帮助大家在欣赏诗词时美滋滋地审美,在考诗词鉴赏时美滋滋地拿高分甚至满分!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是学生开始接受到语文教育的基础,在学生的成长方面有着诸多的启蒙作用。语文是一个文化色彩比较浓郁的一门学科,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有趣的故事是需要阅读的,只有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去品味和感悟文学作品的精髓。本文从培养学生语文的阅读技巧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呢P在编制时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明确的依据语文教学的目标,在现行忡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着明确的指示,即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状纲》中对各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要求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告诉我们,训练学生“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再从新修订的语文《考纲》来看,29个考试点的内容(语言知识和表达、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应该说,就是我们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妙宏哲 《教学随笔》2013,(16):15-16
长期以来,我们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虽然表面上强调习惯甚多,但其实严重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思路不清,对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缺乏研究,没有策略。在当前应试压力和新课程要求背景下,我经过几年的思考与实践,提出自己的对于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主张,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并提出了培养这三种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呼一吸 吐纳有序阅读是对语言的吸收。写作表达是倾吐.如同我们的呼吸,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在这一“呼”一“吸”的不断循环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实际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语言的吸收和倾吐表达其实是融合在一起的。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其实就是学习他人语言文字表达习惯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自己言语习惯的过程,正是这一有用、有意的过程,才使语文学习及语言作品阅读能够成为学生或者读者乐于参与的活动。依照语言材料的组织单位及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阐述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言语习惯之上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20.
周艳 《考试周刊》2011,(73):43-43
在自由阅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陈涉世家》叙事性强,如果只求把握情节,阅读就会流于肤浅,古代作品的写作技法、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史传作品的语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励学生从古朴语言中去领悟一些内容.发现一些精神,就能帮助学生不知不觉跨过古今语言的障碍.并领会作品深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