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上的空虚与贫困使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度不平衡,针对这种“教育荒芜”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信念、求知、尊重、交友、娱乐、情感方面的需求,提出了调适负性精神需求的对策,以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特有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其在信念与求知、尊重和自我实现、情感与交往娱乐等方面需求上的不同.高校应关注大学生各方面的精神需求,做到既能满足其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又能帮助其调适负性的精神需求,努力培养其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相似文献   

3.
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理想与现实、人际交往障碍与强烈交往意愿、成就动机与传统角色期望等诸多冲突,严重影响她们的成才和未来生活。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教育帮助女大学生实现角色和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结合,共同推动女大学生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开设“女性学堂”,在“差别教育”中实现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和谐化,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女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不断深入,和谐校园的建设也日益提上日程。受教育改革、就业压力、贫富分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高校存在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推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适机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心理调节是维护军人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军营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部队实际提出军人常见心理问题的四个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对部分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和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新生和谐状况对适应大学生活产生的影响,对大学新生在自我调节、构建自我和谐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与管理者应该了解自负、禁锢、骄傲、沮丧、嫉妒、抱怨、紧张等不和谐心理的表现,并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意识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整心理期望目标和环境实现因素的距离,从而培养美好愉悦的情绪,促进自身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8.
“和谐课堂”是在批判“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价值与“传统课堂”的价值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应该对“和谐课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以人为本、平等换位、展示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如何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择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形象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是社会公众对高校的价值追求、功能作用、地位层次、基本特征等方面的一种共性反映和普遍评价。一所大学的形象具有怎样的风格,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没有独树一帜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精神是大学这种特殊组织所秉持的宗旨,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引领大学方向、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范体系。大学精神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战略规划,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主体人格,决定了高校形象的价值实现,决定了高校品牌的格调。可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严苏凤 《文教资料》2011,(6):129-130
随着社会的变迁,单亲家庭数量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子女在心理、行为道德、学习生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作为孩子第一生活环境的家庭,以及获取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学校和社会大环境.都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特殊的需要,努力为其创造和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外部动力环境,使其产生偏差的心理逐步回归正轨。  相似文献   

12.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首先,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宽容学生;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培育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建设目标。培育和谐精神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社会需要和谐精神;要通过培育和谐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的聚集区,同时也是多元化价值观的集散地.高校管理的本质是在遵循共同的基本价值定位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本的价值取向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应通过强化实践主体、丰富实践内容和拓宽实践途径来实现人本价值的机制转换,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实行校长负责制后,随着校长的权力、责任的增大,校长的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增大,这就对校长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正确对待工作中难以避免的种种挫折与困难,不断增强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已成为当前校长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主体精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以及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自我完善的改革精神等精神特质。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和谐精神特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中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持久的发展过程。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心力因素 ,因此 ,健康的心理品质、优良的心理状态 ,成了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一、调适心态的紧迫性。在现实教育活动中 ,不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群体 ,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心理不适”、“心态不良”的现象。它削弱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降低了教师自我发展能力 ,减缓了教师自我发展速度。因而 ,在教师成长过程中 ,调整心理、调适心态 ,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教师的功利心态 ,使自身的发展不全面…  相似文献   

19.
高校引进人才是在人才争夺战中形成的一个新群体。然而,高学识的人不一定具有健全的人格,也未必就有优良的人格魅力。文章剖析了高校部分引进人才人格特征及成因,提出了加强心理状态调适、价值取向调适和文化取向调适等3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