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寄语]“得法养习.历练通文”乃语文学习之道,只有“得法”才会自己学习,“得法”是其根本。“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个性化阅读,以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要使其“得法”,就应当致力于“学”在“导学”上下工夫。导学包括:兴趣、习惯、方法、技能、个人体验、感悟的眼界以及相关语文知识运用等的指导学习。有专家认为:着力于“契合”是属于教法一类,“学法”则应注重“效果”。因而,导学方法的设计,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形成的过程,能预见学生学习状态,并以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标准。此乃我们开设本栏目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已的评价,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作者张抗抗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展开丰富的想象,满怀激情地抒发了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作者披情人文,将物事当成人事来写,借助丰富细腻的形象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情绪感受,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了解湘西的人性美及《边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导学创意】选择“诗史”为突破口,将历史的兴衰与杜甫不同时期诗风的变化相联系,把三首诗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中,让学生对其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杜甫作品因时代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和思想感情,从而把握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伤仲永》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变得“泯然众人”的故事,说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把本文放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为了紧扣单元教学中“成长”的话题,意在展示仲永的成长经历,引发学生对个人成长的思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标定位] 1.情读诗歌,再现诗中华南虎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情感。——以“意象”的再现引导学生对“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①人文人景,在作者变幻的白描笔法中欣赏冰雪西湖的静与美。 ②人境人情,在作者真切的湖心自怜中体悟孤高情怀的痴与怨。  相似文献   

11.
《蔚蓝的王国》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著名散文涛,被编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奇思妙想”单元。该单元选取的四部作品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现实到未来,驰骋想象,在想象中蕴涵哲理,给人启迪。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想]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父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本课学习的重点是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这种鉴赏在《荷塘月色》中已经学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注解自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重在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标·教材·学情】 《心中的鹰》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作者回忆小时候,眺望蓝天里老鹰的情形,表现出那时“我”无比喜悦的心情;继而对老鹰“教子学飞”的深情、“预知生死”的灵性和它对生的眷恋而又义无反顾地“扎”进死亡深潭的勇敢发出由衷地赞叹,极力刻画“心中的鹰”的美;然后叙述了鹰的悲惨命运:鹰被同样爱它的猎人小战士为了给“世上最好的人”(班长)治病射杀,  相似文献   

14.
许定凯 《现代语文》2007,(12):63-64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学习作者设置情节的艺术手法。2.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触摸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合理评价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根据“课标”的要求,把八年级学习说明文的目标定位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抓住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外形优美的特征,根据凸显特征的需要安排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16.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培养学生独立学语文的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精华章节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它首先要获得语文能力(以上五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的《陈奂生上城》是第一单元的自读课文,从作品本身看,篇幅较长,情节、人物、主题、语言等方面均有特点,如果面面俱到地进行教学设计,显然课堂教学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小说教学的核心是人物,把人物的形象分析作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本课长文短教的一个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课标·教材·学情】 《智取生辰纲》所在单元主要学习古代长篇小说中的几个有名片段,目的是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本课节选自《水浒传》,主要是记叙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通过教学,学生能养成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小说中人物的习惯;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熟悉一定数量的古代口语;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小说巧妙的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20.
【课标·教材·学情】 《变脸》是有“巴蜀鬼才”之称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的作品,课文节选的是第二场,记叙了老艺人水上漂和孤女狗娃间的命运碰撞,体现了破除重男轻女世俗观念的愿望,引发人们对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