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14):2-3
当我校实施一年级诵读《三字经》时,引起家长误解,认为严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根本原因是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采取的诵读方式、方法、策略不当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运用多媒体开展诵读活动,激发诵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激发学生诵读欲望,提升学生诵读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积累知识,发展语言,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提高思想修养。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校举行的二年级学生古诗文诵读会。古诗文乃中国古典文学之瑰宝,理应得以传承。我没料到的是,这几个小学生在台上背诵的居然是《岳阳楼记》《出师表》《长歌行》《饮马长窟行》等,稍微简单一点的是《满江红》《行路难》之类。  相似文献   

3.
一、确定诵读材料。形成良好的诵读氛围 面对如浩瀚大海般的中华古诗文,我们要读哪些内容呢?这也是实践者须重视的因素。诵读材料的选取必须遵循“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易经》的“蒙以养正圣功也”的精神,可以选择《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选择古代蒙养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文《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以及唐诗宋词等。  相似文献   

4.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很早就被命名为"中华经典文化诵读试验学校",同时我校每年都有"读书节"。依托这样的平台,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我们班在这个大环境下,开展了诵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相似文献   

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  相似文献   

6.
在诵读中走近李白——读得飘飘欲仙。为了读出李白的“仙味”,孙老师选了李白的三首诗《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秋浦歌》。孙老师的示范读是自然的、情不自禁的,忍不住要诵读,没有说“听老师读”;是进入境界的读,读得让学生忘了这是在上课,读得孙老师“得意”地“讨”学生的掌声。李白是“仙”,写的诗极度的夸张、有着非凡的想象,但并不全部是浪漫。在诵读《秋浦歌》中第一句“白发三千丈”时。孙老师是“极度”的“夸张”,指导学生时要求读出“三千丈”,而不是“三丈”“三十丈”。孙老师收放自如,诵读得使人感觉仿佛站着一个李白,坐着几十个小李白。坐在台下的我也恍如走近了李白。在这人情入境的诵读中,孙老师和他的学生悄然走近了李白,有的说,要读出意境(孙老师随即表扬这是行家说的话);有的说,看似夸张却是极其的真实(孙老师很高兴,说这是鉴赏家的点评)。是啊,真实是可以用极度的夸张写出来的呀!诗仙,不愧是诗仙;诗仙,到底是诗仙。诗仙,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关于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8.
国学文化     
郑智敏 《教育》2014,(1):6-6
正为发扬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从2012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直第一小学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国学经典诵读班",采取周末自愿参与原则,在供奉孔子的恭城文庙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图为日前该国学班同学学习的情景。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所设的“诵读欣赏”一栏,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它版本所没有的。“诵读欣赏”包括“诵读”、“欣赏”两个阶段,意在诵读中欣赏,在欣赏中诵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达到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的目的。《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诵读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有些诗文应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学经典《三字经》包含了天文、历史、文化、伦理、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既是文化课本,更是道德教育读本。学校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诚然,在今天看来,《三字经》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思想,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和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从《三字经》经典诵读中获得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有效传承。一、协同开展经典诵读和德育系列活动作为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学校只有开展贴近学生,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校本教材《浅草吟》的使用分析,提出加强学生诵读策略研究,提高诵读实效的策略,使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相似文献   

12.
诵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诵读的传统,尤其对诗歌的诵读更加重视,因为古诗词本身就是语言艺术,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具有极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性,古代诵读诗词用“吟诵”的方法,即接近于歌唱的诵读,但也同诵读一样,“都要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中国的吟诵传统是与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同开始的。《论语》中就有“诵诗三百”的话。《孟子》也说:“诵其诗,读其书。”孔子堪称我国古代第一位著名的诗文吟诵专家,《庄子》里就有记载:“孔子读《春秋》,老聃踞灶觚而听。”屈原《渔父》中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说法。其他如《孔雀东南飞》有“十六诵诗书”句,李白《游泰山六首》(其四)有“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句。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一些中小学校热衷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备受推崇。这些经典或者被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主打内容,或者被作为学生诵读的重要素材,或者被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程。诚然,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代表的国学启蒙读物,确实可以弘扬传统文化,教会学生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但是,  相似文献   

14.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而《弟子规》已经流传了三百年的时间,它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求学和待人接物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曾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传统读物。当今,诵读《弟子规》,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在阐述诵读《弟子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在农村小学校运用《弟子规》进行品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2011,(4):49-52
2010年年底,某地教育部门发出一则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要有删节地让学生读。  相似文献   

16.
姚宁亚 《教师》2011,(10):68-68
语文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尤其是诵读。熟读和背诵是语文学习的本和源。任何一篇作品都反映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学生熟读一些思想内容好的优秀课文,如《白杨礼赞》《谁是最可爱的人》《社戏》《背影》等。诵读这些经典名篇,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道德观、幸福观、价值观、恋爱观、审美观等,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校开展诵读《论语》活动以来,学生在每册读本中都会接触到《论语》。《论语》篇幅短,易背诵。学生喜欢,老师乐教。我们认为:学生仅仅能诵读多少篇诗文,不是最终目标,应该通过诵读,内化心灵,确实把这项活动融入每个人的生命中,在行为中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初三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这个文言文单元所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 ,体裁形式多样。有的描绘自然景物 ,富有诗情画意 ,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的记叙儿时趣事 ,充满童真 ,如沈复的《闲情记趣》 ,还有五首古诗 ,都是唐代以来的名家名作 ,极富艺术感染力。2 学习本单元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写景叙事的方法 ,体会其语言精妙运用的好处 ,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能力。3 学习古代诗文 ,诵读十分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 ,理解…  相似文献   

19.
朱红彪老师《门槛》的教学与唐江澎老师《生命的意义》的教学在课型模式与教学结构上比较相近,大致上是:以诵读为教学的起始,将学生引入课文→由诵读而引起评读,在评读中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再读再评,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或作者情感的理解→再将这种深化了的理解通过诵读表达出来。这两节课,课型比较新颖,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活动充分,研讨气氛活跃,师生对话平等,有着较为突出的亮点。这两节课突出的亮点是:教师深化教学过程的技巧。在《门槛》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三个关键深化了教学的过程。第一,刚开始评读,教师就敏捷地抓住…  相似文献   

20.
江舜鸾 《阅读与鉴赏》2009,(11):59-59,5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诵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离开诵读,语言学不好,语文也是学不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