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是教育部直属的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课标教材选修系列中的一种。这本教材的编写,对弘扬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对提高中学生的古文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精选了唐宋八大家各种题材的三十二篇文章。再次教这本书时,我开始探索,并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研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一.整合归纳,用选修带动必修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已三易其稿(2009年5月第3版,2012年6月第7次印刷),这门选修课也几乎成为广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了。然而其附录《唐宋八大家小传》和《"唐宋八大家"的由来》中存有问题,值得商榷,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一、柳宗元何时考中博学宏词科?何时任监察御史里行?《唐宋八大家小传》"柳宗元"部分简介说:  相似文献   

4.
吴晓丽 《成才之路》2012,(29):15-I0010
正初看题目可能有点老调重谈,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多实践多总结。如何提高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水平,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书籍,比如《现代散文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唐诗宋词》《史记》等,可见语文  相似文献   

5.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都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历来有所畏惧,老师也是喜忧参半,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串讲的做法已饱受诟病。那么该如何破除"言"之障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呢?怎样做才能逐层逐级地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如何确保学生选修的知识有所收获,让选修课确实收到实效呢?  相似文献   

6.
范国栋 《文教资料》2010,(27):44-46
新课标颁布后,高中语文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与研究”的教学需要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的指导。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以明确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内涵和实施模式。其次进行个案研究,以唐宋诗词格律教学“三部曲”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唐宋诗词选修课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高中语文选修课“唐宋诗词鉴赏与研究”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相结合,不但符合语文本身的特性和规律.充分发挥了语文教育的有效性.而且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出自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大家普遍反映句中“谬其传”三个字在翻译中很难字字落实。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游褒禅山记》文下注释对“谬其传”的解释是:“指以讹传讹。谬,用作动词。”  相似文献   

8.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都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历来有所畏惧,老师也是头痛不已,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串讲的做法已饱受诟病。那么该如何破除“言”之障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呢?怎样做才能逐层逐级地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如何确保学生选修有所收获,让选修课确实收到实效呢?我的做法就是读一读,议一议。  相似文献   

9.
"论辩"专题(单元)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第一个专题,论辩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论辩文有论有辩,"论"重在树立论点,严密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唐宋八大家的论辩文无论在结构上、语言上还是思想上都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0.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散文选读》选录了“唐宋八大家”、李白、张九龄、王勃、白居易、王维、陆羽、朱熹的散文,共二十篇(基本阅读、扩展阅读各十篇)。如何开展这一选修课的教学.诸多专家和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找出一条主线把这些文章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框架,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以便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这条主线,就是“唐宋贬谪文学”,因为细究这些作者的身世.就会发现这册选修可以称之为“贬谪文学专题”。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修齐名,是继北宋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军人物。他一生中留下很多脍炙人口、流传不朽的诗赋,最著名的是赤壁三赋,其中《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入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这两篇课文虽都写的是赤壁,却并非三国赤壁战之地。在必修2第九课《赤壁赋》32页的课下注解1和必修4第五课《念奴娇·赤壁怀古》36页课下注解3都有这样一句话,"苏轼所游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这两篇文章的课下注解明确指  相似文献   

12.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文人仿古的作品。比如: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汉《史记》、《汉书》之类的典籍,以及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龚自珍的文章,都是典型的文言作品。此外,五四从前除民歌以外的诗词歌赋,也算文言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中,我选用了《唐宋散文选读》教材。可这门课我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再度翻开教材和自己的教案以及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的一幕幕在脑中闪回。我多次反问自己:这门课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其实,这三个问题,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所有选修课的共同困惑。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杂记》选择了以下几篇杂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洵的《木假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几篇杂记“从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专题导言),各类教参对每篇文章的微言大义都进行了深度挖掘,却很少从整个专题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通览这几篇传世之作后,感觉有一股浓浓的“爱”的热流在每篇文章内潜行暗涌。  相似文献   

15.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相似文献   

16.
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疑代表了此时的最高成就。八大家散文,既有先秦两汉之文的自由活泼,形象生动,精练简明,又有六朝骈文的铺排对偶,长于描绘和抒情,“共同完成了‘文起八代之衰’的伟业”(李道英《唐宋八大家与古代散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八大家散文着意创新,既提出了系统的文学主张,又致力于创作实践,自觉重视文章的实用性、艺术性,为古代散文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他们提出的理论和创作实绩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宋八大家”做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又是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成为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载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韩欧”地位相提并论,早见于宋代韩琦《祭欧阳文忠公文》,之后历代继承不衰,影响深远.“韩欧”在古学、古文中已成为一专有名词,代表着“六经”古道、正统粹正、复古变革、道德文章、成熟古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增加了选修课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诗歌与散文"就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诗歌与散文"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实例来探索"诗歌与散文"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是中国古代散文代表唐宋八大家中的领袖人物,“韩欧”是唐宋散文、正统散文、文以明道、古代成熟散文的标志。历史上对“韩欧”文价值的比较认识存在差异,有韩高欧低、欧高韩低、“韩欧”各具特色、“韩欧”否定论等各类看法,本文就此进行归纳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将《留侯论》“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中的“臣妾”翻译为“带着臣妾”,笔者觉得这样解释有可商榷之处。之所以会有“带着臣妾”这种理解,可能是由于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教学参考将“臣妾于吴”翻译成了“带着臣妾到吴国做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