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收录于中日两国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一直以来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小说情节的运行以及主题上,其次对清兵卫和父母亲以及教员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粗略的考察。在至今为止的先行研究中,教员通常被定义为是一个无情抹杀清兵卫个人爱好的老师,本论试图通过《清兵卫与葫芦》中被忽略的细节部分,从"教员"这个人物担任的"修身课"出发,考察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修身课"的相关历史资料,以丰富教员的人物形象,同时也更加全面地解读该小说。  相似文献   

2.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早期(1913年1月1日发表于《读卖新闻》)有代表性的一个短篇,入选人教版选修模块《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不少教师在解读小说时认为,清兵卫在葫芦鉴赏方面是一个有天赋的孩子,依据是清兵卫曾收藏的葫芦被校役以五十块钱的价格卖给古董店老板,又被古董店老板以六百块的价格卖给富家.  相似文献   

3.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以下简称《清》)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说,因为它被编排在“情节”单元,所以我们的教学往往会围绕话题的小说知识设计,下面先展示一公开课的教学片段:师: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局部摇摆,朗读小说的高潮部分(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感受一下,小说经历...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想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另一篇足德国小说家伯尔的《在桥边》。本单元中心话题足“情节”。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借助“情节”这一小说元素来达到欣赏小说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志贺直哉的一篇短篇小说。题目之所以不拟为“清兵卫”或“清兵卫的葫芦”,是因为文章讲的是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故事。我们发现小说的第一句——“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开篇即点题,并且概括整个故事,同时它制造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个故事如何?文章紧接着说这个故事很简单:清兵卫热衷葫芦,接着发生了一件事,之后他放弃葫芦,热衷绘画去了。  相似文献   

6.
小说教学往往把情节摆在首位,以致解读往往停留在表面。本文试图通过三重对话形式,以日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为例,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兵卫与葫芦》,人教社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收入此篇后,有一段这样的分析文字: 前面的情节颇为平淡,精彩却在最后浮出水面.清兵卫的葫芦,古董店居然开价5块,校役居然还卖了个50元的好价,而卖给当地富家价钱是500块.……正是这结局的陡转,仿佛在山路上的猛一转弯,又仿佛是一阵风吹散了一片雾,然我们忽然发现本以为熟悉的世界原来还有另一种面目存在.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① 我们看到,当小说写到那被教师没收的葫芦有幕后交易时,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已是结尾,把结尾提及的幕后交易视为小说的一种精彩,而把小说前面的绝大部分内容视为是一种平淡,似乎这些平淡仅仅是为了烘托后面的精彩,或者因为结尾的精彩才使得小说主体部分的平淡有了回味的余地,这虽然也是一种理解,但与我们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1.单元要求. 《清兵卫与葫芦》选自高教社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鉴赏小说情节的曲线美,在整体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学习,进一步理解文本主旨,品读作者情节设计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9.
陈欢 《语文学习》2010,(9):28-30
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下简称《清》)情节跌宕.人物形象生动,主旨深刻且语言简练自然.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如何就教学内容作出选择?考虑再三后,我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小说技巧和读者情感。从教学效果看.选择这两个角度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尊重个性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异国的悲剧故事。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从最基本、最核心的情节看,《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写了清兵卫与一只"高价"葫芦的故事:在老婆婆的摊子上买下那只喜欢的葫芦,带到学校被教员发现并没收,后被转卖.这个故事中,清兵卫的遭遇反映了一个孩子的爱好受到粗暴的干涉,天性受到摧残.从这一层面看,这篇课文对高中学生来说,理解上似乎没有什么障碍.如果教师在课堂讲解与组织讨论中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学生所得必然甚少.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感受小说摇摆的情节.2.学习情节摇摆的技巧.[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古人云:“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文章,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  相似文献   

13.
<清兵卫与葫芦>是被日本国人誉为"小说之神"的作家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被选入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目前主流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教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  相似文献   

14.
志贺直哉的《清兵卫与葫芦》讲述了一个热爱葫芦的天才儿童的故事.不少老师觉得这是一篇以毁灭为主题的小说:“是悲剧的延续让我们无望:作者没有打算给现实涂抹一笔虚假的亮色.”有老师甚至将之概括为“五重悲剧”.“毁灭”主题得出的主要依据是清兵卫恶劣的生存环境,这自有其道理.但是,这篇小说只让人感到无望吗?就没有一丝光明的亮色吗?全是悲剧吗?这似乎有商榷的余地.笔者以为,小说中存在着不可遏抑的、不可遮蔽的光明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清兵卫与葫芦》的主题看似简单:通过清兵卫在父亲和教员的干涉下放弃了对葫芦的热衷,揭示了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个性和天赋的扼杀。但是,如果不停留于作者所讲述故事的表面,而是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码其讲故事的策略及意图,就会发现作品更为深刻的内蕴。一、遵循还是打破自然时序?叙述者在交代清兵卫热衷于葫芦之后,从第21段开始讲述他买葫芦,时刻不离葫芦,以致被教员没收和家访,遭父亲责打并砸碎葫芦,然后将兴趣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相似文献   

17.
这里的浅显类小说指的是情节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人物描写不大复杂,主旨也容易为一般学生所理解的小说,像《清兵卫》《丹柯》《牲畜林》《山羊兹拉特》等。教学这类小说,许多教师都觉得没什么可教,教学中往往作简单化处理,或简单地梳理一下情节,分析几句人物形象,概括一下主旨,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他爸妈是知道的。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志贺直哉的《清兵卫及葫芦》和沈从文的《边城》二文进行了探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选修模块<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的课文,苏教版九年级教材也将它选为课文.两个版本的教材同时选中,一是编选者"英雄所见略同",二是这篇小说的教学可深可浅,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有可以学习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