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读罢掩卷思之,溶溶的月色.田田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铭刻心中。《荷塘月色》的语言可谓有一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到好处的美。诚然,语言是文字的载体.这里我们从四个方面赏析一下《荷塘月色》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3.
4.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基于此,笔者从荷塘月色的审美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问世以来.人们都公认它是一篇精妙的写景抒情散文,但其主题至今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断。我们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应从文本出发,并辅之以背景材料等因素综合考量。基于此。笔者认为本文的主题应概括为:人生的忧愁似淡犹浓。亲近自然偷来片刻宁静的喜悦似浓还淡。  相似文献   

6.
在诸多的分析《荷塘月色》的论中,比较多的是谈论它的语言美、景色美,也有对它层次的分析,而很少有人去注意中的两个“忽然想起”和一个“又记起”。似乎这三个词语无足轻重,不需讨论。其实不然,这三个词语是作精心安排的。  相似文献   

7.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名散家朱自清写于一九二七年的一篇抒情散。一直以来,人们阅读它,赞扬它,无不为它神妙的境界和优美的字所折服。对于《荷塘月色》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六七十年代,以余荩、吴周、马焯荣、张白山等论为代表,以为它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优美的抒情散,论们从艺术构思的精美、景物描写的情致以及巧妙的抒情艺术等方面来论说朱自清散艺术的精湛。八九十年代,论们多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眼入手,寻求作“不宁静”的根源,以为是对人生的感伤或是对国事的忧虑。“人生感伤”说如刘勇民、孙绍振等分析说朱自清当时正处在家庭困苦、父子矛盾的时期,从而肯定“《荷塘月色》的苦闷不是政治性,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第五段是写月色的精彩段落:“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面对这虚虚实实、朦胧梦幻、勾人心魄的意境,人们更多称道的是“泻”“浮”“洗”“笼”四字的精彩传  相似文献   

9.
抒情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习得语言大有裨益;说难,是因其意境深远、笔法灵活多变,让学生一时难以掌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主要体现在对散文审美特质的把握上。散文的审美特质主要有三点:内容上有抒情性、结构上形散神聚、语言上富于文采。因此,散文教学也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下面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谈谈抒情散文的教学,即诵读作品、分析结构、品味语言,在这儿称之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文中的写景艺术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文章描写了月下的荷塘如画如歌,荷塘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想】《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两篇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学习任务群分属"文学阅读与写作"。选择从审美的角度切入,契合写景抒情散文的文体特征,也是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  相似文献   

12.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还原到单元教学重点中去,我发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再像过去耶样去死抠时代背景,然后再仔细分析思路,对景物作细致的切分、分析、鉴赏,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印象。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荷糖月色》的鉴赏分析时,我们把欣赏的重点放在了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这当然是抓住了关键。可是,我认为文中对"杨柳"的描写也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点。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但他1903到扬州,到1916考上北京大学才离开,他的父母在扬州,他的妻儿大部分时间在扬州,写作此文时还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一种很好的写景抒情的艺术方法 ,它依赖于丰富的想象来实现。朱自清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绮丽、细腻。这与作者对景物的细致观察、独特的内心感受、丰富的想象以及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由于精妙的比喻 ,朱自清笔下的景物充满诗的情韵、诗的意境、诗的凝炼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蕴涵着作者丰厚的艺术修养,体现了作者表达技巧的高超,如无平不陂的开篇技巧,细针密线式的描写手法,善于变换的描写角度,以景寓情的抒情方式等。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在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的写景中运用了许多比喻,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淡淡月色中荷塘上许多美丽的景物,又营造了浓郁的诗的意境,无不把读者的思绪带入了一个理想的、美的“另一世界”里。辨析比喻在《荷塘月色》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可以得出两点认识,一是运用比喻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二是运用比喻能够营造出浓郁的诗的意境。发现并掌握比喻的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作品和理解作者。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在谋篇布局上灵活自如,珠连璧合,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既是信笔写出,文随情走,又处处照应,情文并茂,诗情画意。文章结构全凭情感联结,思路清晰,天衣无缝,无限优美。具体说来,特征有二:一是回环照应,首尾圆合,体现爱莫能助的无奈;二是两次超越,月色荷香,是对娇美婀娜、温柔贤惠爱妻的赞美。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曾经自信地说:“他有一种神奇的本领,就是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首先看到题目:“荷塘月色”.时间、地点一目了然,其实就是写了作者在晚上出门荷塘散步遇到的一片写景散文。自1927年7月作者创作出这篇文章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可为何至今仍被认可为一篇经典写景美文,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而无论是题目中的荷塘、月色这两项景物以及文章中涉及到的景物都是我们目所能及的,十分平凡的景物,从这些大家都见过的景物中创造出“美”,还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