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实词)的积累和基本文意的疏通。《咏雪》是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一则,此文在《世说新语》中被编入“言语”门。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表明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作者未加一句评论,但意图明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文言文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乐于接受传统经典文化。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本课学习中的难度有三:即基础积累,课文美点赏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3.
【课标·教材·学情】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全篇共12节,讲述了古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轶闻趣事,表现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文章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  相似文献   

4.
尹仁娟 《师道》2011,(3):35-3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文言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规定课文中“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可见初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大大提高.文言文的地位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课例片段】《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师:我们:大家来品味文中四处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老师认:勾,这四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老师发现.其中有一处“日”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出了鲁肃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请问:鲁肃为什么会“大惊”?  相似文献   

6.
[学习目标]本节是表现手法鉴赏课,学习目标是:1.探究人物细节描写的各类方法及作用;2.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内心世界及精神品质。[课前阅读]第三单元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七年级(下)3——《仰望星空》中“写出精彩人生”模块。[课前准备](一)1.复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2.了解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人物的细节描写涵盖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二)要求:1.通读“推荐阅读篇目”中的文章,勾画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2.这些精彩的人物描写,是否打动了你?请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他们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课例片段】《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师:我们:大家来品味文中四处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老师认:勾,这四处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老师发现.其中有一处“日”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出了鲁肃说话时的语气和神态。请问:鲁肃为什么会“大惊”?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评析其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在多年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以课标要求为准则,贯彻落实读、说、议、练四个环节,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矛与盾》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最后一组《古代寓言两则》里的第一则文言文寓言。学生在第十一册已接触过文言文 ,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教学时 ,可在运用自读为主 ,重在感悟 ,注意积累的文言文一般教学策略时 ,依据本篇寓言的语言特点和教学重、难点 ,凸显“课标”新理念 ,灵活运用多式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殊途同归 ,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设计A]一、设计理念这则寓言 ,文字特别简练 ,形象生动 ,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睛之笔蕴含寓意。教学时 ,突出以学生自读为主 ,在充分读中理解人物说的话的意思 ,在理解人物语言中感悟寓意。二、教…  相似文献   

14.
一位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要在学校上公开课,他拿来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课件给我看,让我“指点一二”。这是七年级的一节文言文课《孙权劝学》。我不能不佩服他的仔细与用功,单教案,就写了四页;前面的“教学目标”,列了五点。  相似文献   

15.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言文.虽然教了很多次.但每次都有新的理解和发现.尤其是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某些细节时.觉得真是大有文章。其实,细节是作者在文中刻意安排的内容或必不可少的交代.读懂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复杂多面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的三国英雄豪杰之一。虽然,论辈分,孙权要逊于曹操、刘备,但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却完全不亚于曹、刘。他可以算得上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叱咤风云有五十三年。他能长期据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成就帝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他善于用人,在《三国志》中就称他“任才尚计”。目此,我们很好地剖析孙权的用人策略,有助于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孙权以及东吴政权的兴亡史。  相似文献   

17.
《孙权劝学》节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篇幅短小而言简意丰 ,故事晓畅而引人深思 ,非大家高手不能为之。本文的课前“阅读提示”中有这样的文字 :“全文以对话为主 ,用不多的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为了让初一刚识古文的学生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文章之生动精彩 ,学起来既轻松愉快又有所收益 ,我采用了以下教法。第一步 ,朗读。有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第二步 ,疏通文意。以学生看课下注解自学为主 ,我只讲重点的一两句 ,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弄懂…  相似文献   

18.
朱玲娟 《教学月刊》2006,(12):53-5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整卷150分中约占15%的比分。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题型变化较少,主要从理解和积累的层面去检测,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考语文的“抢分题”。又因为文言文阅读检测材料课内外兼有,往往是课内、课外各一段(篇),而即便是来自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推荐篇目“程度相当”.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常常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考查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嘉兴卷)》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19.
不要把名人看成冷冰冰的偶像!他们也是人,也是平凡人!这是我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大感触!这是一个名人单元。前三篇文章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第四篇是《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的是群像,有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孙权和吕蒙。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教材简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