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话题由来] 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往往不是把中心思想和盘托出,而是通过对有关事物的描写,从侧面衬托中心。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充实,而且能让读者更加细心地去体会。这种写法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衬托与对比     
衬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衬,有人往往将它与对比混为一谈,其实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主编的《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里有这样的论述:“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式,也叫对比。”“映衬是用乙事物来作甲事物的陪衬,以突出  相似文献   

3.
(配合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衬托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巧。在写作中,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表现某一人物,作者会从不同角度,把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加以衬托,这样"烘云托月"能更加突出所描写内容的神采,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比”和“衬托”这两个词常常如影随形,使得我们对这两种手法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试从古诗词入手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比和衬托是文学作品中普遍运用的表现手法,理解并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深入理解文本、诠释文本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这一组概念一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似懂实非懂,事实上即便是老师对此也是非常头痛,很难明确而清晰的将其分辨开来。然而,二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相似性,但本质上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因而,对其二者的区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而要区分其二者,首先要回到对比、衬托自身,以界定其各自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7.
<正>"对比"和"衬托"这两个词常常如影随形,使得我们对这两种手法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试从古诗词入手来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首先,例举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这样的两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它描绘出的生活画面就有尖锐的对比效果:一边是富人"奢糜费",另一边是穷人的"断饥肠"。诗人就通过这样的强烈对比熔铸自己对现实的控诉,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反映出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  相似文献   

8.
<正>对比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不同的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比,以彰显其变化。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表达文章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9.
教书二十年,总有学生问:老师,衬托与烘托如何区分?老师,反衬和对比怎样辨别?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烘托与对比是十分重要的文学表现手法,运用广泛,特别是在诗词中。正衬与烘托、反衬与对比,不仅学生容易混淆,就是不少复习资料也是如此。《辞海》对烘托的解释:①国画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种手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古代有很多表现百姓苦难生活的诗歌往往采用对比手法。例如宋代梅尧臣的《陶者》:  相似文献   

11.
《花的话》是一篇优美有趣的童话,通过许多花儿在月下花园争贵斗美的故事,批评了骄傲自满的意识,赞扬了默默奉献的精神。作者赞颂的形象——二月兰是最后才出场的,它在各种花的衬托中出现,又和那些只注重外在美的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有序推进逐步衬托花儿们园中对话的顺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实质上是有序的逐步衬托的过程。最先说话的是“急性子”榆叶梅,它快言快语,毫无遮拦  相似文献   

12.
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衬托、对比和烘托这三类表现手法常常会被混淆。如何准确辨析呢?现试析如下:一、衬托与对比相同点:二者都是将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  相似文献   

13.
对比属于思维范畴的行为。对比的内在含义是隐喻。艺术中采用时比的目的是以形象的方式给人们揭示某种道理或者褒贬,避免直接揭示所带来的缺憾。从思维方式来看,衬托属于比较思维范畴,它具有隐喻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比”与“衬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比较,总结了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比和衬托作为隐喻艺术思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隐喻价值。对比是通过对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对照、比较,突出其中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特点,鲜明地反映某种思想、突出某种主题,一般分为外部对比法和内部对比法。艺术衬托则是利用事物之间相近似或相对立的事物作陪衬,从而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具体可以分为正衬和反衬。  相似文献   

16.
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但一些术语却极易混淆,尤其是对比与衬托。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一、概念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对比和衬托是课本中常用的手法,如何区分这两种手法确实是个难题。例如《纳谏与止谤》一文,既讲了纳谏之利,又讲了止谤之害,纳谏和止谤是人处理问题的两种方法。不分主次,性质相同,所以是对比。而《天山景物记》一文,写天然湖的景色。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长期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有没有一条"便捷"的道路是人们仍苦苦地思索着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在这方面得分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会使用术语。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术语,更要教学生正确使用术语。  相似文献   

19.
对比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揭示事件的本质,更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一、对比法 所谓对比,就是通过人、事、物、景之间某一个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对比,突出人物个性,表达作者情感,反映社会现象,揭示事件本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语文教材里,很多篇文章在写作中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很多人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对比和衬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