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修辞理论家、修辞学史和修辞史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宗廷虎教授,几十年来在汉语修辞学研究领域不辞辛苦,默默耕耘,取得了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历练铸就了享誉学界的学术研究风范。宗廷虎先生的学术风范,不仅仅彪炳于筚路伏枥执着追求的学术自觉上,还体现在对修辞学研究所持有的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上,更深深地烙记于开放博大的学术胸怀上。  相似文献   

2.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4.
修辞学应该重视修辞过程的研究,因为修辞过程中蕴涵着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涵盖着所有的修辞现象。只有深入研究修辞过程,才能正确认识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才能正确全面地界定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也才能建构起适应新世纪语言学发展的科学而严密的修辞学新体系。探讨以往的修辞研究,我们认为对修辞过程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修辞学的发展。正如宗廷虎先生所批评的“过去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仅仅着眼于表达者,实际上只研究表达修辞学。这样只探讨了言语交际的一端而不是全过程。”(宗廷虎《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向何处发展》载《修辞学…  相似文献   

5.
宗廷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多年来一直在修辞学领域辛勤耕耘,在修辞学史和修辞史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从宗先生在修辞学性质与范围、修辞研究途径与方法、白话修辞与文言修辞以及20世纪中国修辞学起源等方面卓有建树的成就来阐释宗先生对现代修辞学研究的不断创新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那么,理应既研究表达修辞,又要研究接受修辞。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接受修辞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这其中以宗廷虎和李金苓的成就最为突出,当前学界对此还少有专门性论述。他们不仅自己多年一直坚持研究,建构了包括“表达修辞学”和“理解修辞学”在内的修辞学框架,梳理了接受修辞研究的历史,提出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接受修辞学中尚待研究的众多问题,而且积极引导、支持其他研究者,为接受修辞学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力量。接受修辞学将成为21世纪修辞学研究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2012年8月18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组织召开了"汉语修辞史与汉语修辞学史学术研讨会暨宗廷虎先生80华诞庆贺会",笔者提交的发言稿主要谈三点:宗先生一生硕果累累,奖项不断;宗先生退休后的成就超越退休前;宗先生的学术贡献将永垂青史。  相似文献   

8.
数十年来,宗廷虎先生兼顾哲学、美学、心理学、语用学等相邻相近学科领域研究《修辞学发凡》,用力勤、成果多、视域广。宗廷虎先生关于《修辞学发凡》卓有成效的研究表明,修辞学研究中的多维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9.
除新兴学科外,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对一门学科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让人们了解该学科的过去,认识该学科的现在,展望该学科的未来。修辞学史之于修辞学也同样。而且受这种内在必要性和研究者学术冲动的驱使,修辞学史的园地已是花香满园了。它们有的侧重史料整理,有的侧重哲学思辨,更多的是以史引论。郑奠基、谭全基的《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易蒲、李金苓的《汉语修辞学史纲》、郑子瑜、宗廷虎的《中国修辞学通史》、吴札权的《中国修辞哲学史》、  相似文献   

10.
宗廷虎对中国修辞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清理了众多的修辞观点 ,提出了独到的分期方法 ,发掘了沃腴的滋长土壤 ,运用了鲜明的系统论方法等方面 ,并在此前提下构建了完备的科学的汉语修辞学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宗廷虎对中国修辞学史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突出地表现在清理了众多的修辞观点,提出了独到的分期方法,发掘了沃腴的滋长土壤,运用了鲜明的系统论方法等方面,并在此前提下构建了完备的科学的汉语修辞学史体系。  相似文献   

12.
修辞三问     
修辞在我国很早就有研究,孔子的《论语·卫灵公》里便有“辞达而已矣”的修辞要求,在《宪问》章里更提出具体的修辞途径:“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象这些珍贵的修辞学遗产,在80年代先后出版的几本中国修辞学史中都有精要的摘述.又如由袁晖宗廷虎两位主编的《汉语修辞学史》、周振甫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以及早期出版的新加坡郑子瑜教授的《中国修辞学史稿》都十分重视我国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文则》(南宋·陈骙著).820年前,作者(浙江临海  相似文献   

13.
1998年9月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修辞学通史》(以下简称“通史”)5卷本,这部规模宏大,材料丰富,脉络清晰,史论结合,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巨著,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的精品、珍品,走向世界的拳头产品。如果说1984年出版的郑子瑜先生的《中国修辞学史稿》是研究中国修辞学史的奠基石,那么,由郑子瑜、宗廷虎主编的《通史》,就是研究中国修辞学史的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的大厦,它在研究中国修辞学史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宗廷虎、李金苓比翼双飞,早在1989年两人就合著出版过《汉语…  相似文献   

14.
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的十余名青年学者,本年五月十三日与五月二十日,在复旦大学语法修辞研究室主任宗廷虎教授的主持下,假座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语法修辞研究室,进行了两次有关中国修辞学研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发展问题的讨论。参加者多是在复旦大学中文系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与作短期学术访问的外省、市、区的青年学者,他们分别是河北张家口的高万云、河南焦作的郑心灵、新疆乌鲁木齐的邹洪民、上海的乐秀文、福建泉州的林华东、陕西咸阳的邓国栋等;复旦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讲师吴礼权和复旦大学中  相似文献   

15.
宗廷虎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坚持"以论带史、以史促论、史论结合"的撰写原则,通过其新颖独到的理论认识带出了充分系统的修辞学史料和正确精到的理论评述,既拓宽了修辞学史的研究范围,又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修辞学史专著。  相似文献   

16.
宗廷虎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亦史亦论,高瞻远瞩,无论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一部由语言、修辞学界郑子瑜、周振甫、胡裕树三位大师任顾问,郑子瑜、宗廷虎、陈光磊任正副主编的212万字的五卷本巨著《中国修辞学通史》(下称《通史》从编写到出版仅仅五年时间便问世了,它标志着修辞学在中国从繁荣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对于这部巨著,竟以孔子老话“修辞立其诚’来管窥,似乎既不全面又分量不足,其实,这句正是巨著最主要特色之一。简评(通史)是离不开中国特点的。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f[.Th~,*T-,汉民族传统优秀美德和深厚文化底蕴,在‘修辞”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尽管历代人们对“修辞”的认识是在不断发…  相似文献   

18.
我校文学院高群博士的学术专著《修辞论稿》于2012年5月由黄山书社出版。 作为修辞学的交叉学科性质和跨学科视野观点的信奉者,作为修辞学研究立足学科本位同时超越学科本位的实践者,该书是作者对修辞学问题思考的呈现。其中,文学修辞研究是著者学术兴趣所在,“文学语言研究,是语言与文学两学科的连接点、生长点,文学语言研究呈现什么样的学术面貌?修辞研究如何介入文学语言研究的前沿领域?”这些疑问,吸引著者在修辞学研究转向的学术历程中,求索不止,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家的修辞学转向使当代修辞学从传统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不再局限于对劝说和论辩的修辞术和修辞法结构的研究,而是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在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辞学与哲学传统上的分离得到了修复,大大地巩固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修辞的功能从言说技巧提升到人类的生存状态。修辞学理论的更新和深化扩大了修辞学的视野,为修辞学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家的修辞学转向使当代修辞学从传统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不再局限于对劝说和论辩的修辞术和修辞法结构的研究,而是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在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辞学与哲学传统上的分离得到了修复,大大地巩固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在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方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东方以中国的孔子为代表,西方则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在修辞学的发展历程中,东西方分别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两者既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本文从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出发,研究国内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