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走出书斋深入黔西北彝族文化的田野考察中,感受到黔西北彝族文化的历史底蕴非常厚重,文化积淀内涵丰富,在中国彝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具有重要的学习、研究和参考价值,是打开彝族文化许多不解之迷的金钥匙.结合民族学的相关知识,应从认识和保护两个角度展开对黔西北彝族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楚雄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楚雄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带来了彝族群众价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导致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陷入逐渐减少甚至濒临消失的危险境地,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黔西北古彝文文献根基深,类别也很丰富,其中许多还未收藏于馆,抛露在彝族民间里,不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我们认为黔西北濒危彝族钞本文献的抢救保护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博物馆模式,侧重在外部保护;一种是民间分布式的山寨原地保护模式,侧重内部传承和保护。两种模式各有所长,两种模式并用是比较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苗医药是中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笔者通过黔东北苗医药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苗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和措施,为弘扬、保护和开发该地区的苗族医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汉语民歌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将汉语民歌的保护与毕节文化产业的发展相联系,将黔西北汉语民歌融入当地的文化产业中,以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来促进黔西北汉语民歌的传承和创新,是正确的、长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彝族在黔西北地区有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可追溯,在彝族早期的历史中,各部落氏族为寻找迁移的生存环境,不断的往返迁徙,其延续不断的分布历史证明,黔西北地区既是彝族的居住地之一,更是彝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高树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35-38,78
认知与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说,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因果问题。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深层认知,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主体"文化自觉"行为的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行为就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和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很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正在蜕变,一些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普遍存在的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已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对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贵州彝族作为西部比较大的少数民族,具有丰富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口头文学等。应当对其建立科学的传承机制、加大抢救的力度、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并加强对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使之服务于社会,获取效益。  相似文献   

9.
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内涵底蕴深厚,极具代表性和鲜明性,具有传承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贵州彝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但是面临着流失、毁损的危险。应当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建立多层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贵州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进行保护,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侵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行为进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名词已愈来愈被人们所熟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正成为文化界的热门话题。但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应遵循"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合理利用"等原则,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丰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实践性、无形性、动态性、变异性、历史性、群体性、濒危性。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黔西北与滇东北彝族具有悠久的传统民族文化。近代在这一带传播基督教的最主要是循道公会,柏格理等传教士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彝族教会在创建与经营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自立特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小教堂与学校,基本上是自主管理,举办了多项进步社会事业,为日后的三自爱国教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休闲市场开发的角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者扩大一点说,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学者专家提出了很多保护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方法措施。据此,本文将从休闲市场开发角度来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英译已经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如何翻译出"非遗"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并且被西方受众所接受已经成为译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借鉴西方修辞学中的受众中心论、认同说及修辞情境等相关理论,探讨了用西方修辞学理论指导"非遗"英译的理据及其对"非遗"翻译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决定于其原生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报工作要重点发掘地域标志性文化事项,关注原生态文化和濒危遗产,剔除伪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尽可能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全面地记录并保存下来,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宁明花山为代表的崖壁画文化是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人创造的璀璨明珠,这颗明珠应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及广西有关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过程将充满着竞争和变数。必须政府支持,部门操作,各方协调,特别是应当大力发挥专家学者和文化人的聪明才智,用智慧和力量推动申报;抓住机遇,奋力拼搏,使花山、灵渠、壮锦、嘹歌等一批广西文化项目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遗产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