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钟旗 《成才之路》2012,(19):17-I0012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关注"林书豪"现象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了解如何利用名人效应提升中职学生的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2.
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在短时间内成为美国NBA顶级控球后卫,他的成功证明了非体育专业体制也能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同时也证明了中学竞技体育的重要作用。采用文献和专家访谈的方法,了解中国和美国中学竞技体育的模式与现状,学习美国先进的中学竞技体育模式,指出我国中学竞技体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刘婷  刘露  顾轩  张隆 《华章》2012,(27)
前段时间,华裔球星林书豪在NBA赛场上的表现堪称“疯狂”,很快由边缘球员转变为炙手可热的篮球明星,刮起了一场林氏旋风.他的成长与表现成了人们广为议论的话题:“林书豪现象”.究其根本,“林书豪现象”的产生有其偶然性及必然性.这场暴风对林书豪自己、对中国及其美国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中,中国的社会伦理与个人的道德实践都跌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为此,人们试图借助学校道德教育寻求化解这一症结的良方。过去人们多倚重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进行道德教育研究,较少自觉地站在文化层面思考道德教育问题,未能对道德教育进行积极的文  相似文献   

5.
与在西方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相比,“文化学”在中国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发展”.这是中国学人在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主动“建构”的结果.西学的学科概念、学术理论和学科形式,启发和推动了中国学人对于“文化学”的建构.经过西方的“文化”概念和“文化学”学科概念的输入,一部分中国学者在西方学者理论的基础上,就“文化学”的学术理论进行综合,力图使得“文化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在当时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但由于外部环境和学科内部发展的制约,“文化学”的建构效果有限,并未真正成为一门公认的实证的科学.“文化学”在民国时期的“建构”,为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提供了一个既显示共性、又体现特征的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哪个阶段的课堂,都存在着课堂沉默现象。沉默现象往往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基于文化学的视角,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角度,对课堂沉默深度剖析并进行归因,对于重新认识课堂沉默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主要涉及语言、文字和文学三个方面,我们从文化学角度分别加以审视可以看到:语言是文化的存在;文字是文化的凝结;文学是文化的阐释。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中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使语文教育更具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址的争议历来很大,至今没有定论。陈寅恪考证桃花源的原址后认为:桃花源就在北方的弘农,或在上洛。从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历史继承性来看,“弘农”之“桃林”不仅是实际存在的一个地方,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学。桃花源的文化学意义,不仅显示在远古那神秘的夸父神话和桃花源之间的文化传承上,更在于它对后世文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理想信仰、心理定势所产生的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林书豪效应带给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新启示,着重对中美两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大学生篮球联赛、教练员选拔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目的是通过林书豪的成功经历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奇观理论为切入点,对林书豪现象的本质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林书豪的东方身体在以高科技为基石的现代媒介作用下,正转化为一个集媒体文化、体育运动、商业运作、文化论争为一体的奇观集合物。随着他的篮球事业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全面铺开,林书豪的自然身体在被多重奇观效应建构成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篡改和多度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用英文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传记、随笔,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把文化乡愁具体落实在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上,使之成为文化使者,更有了文化“根”的意识。林语堂认为中国古代以儒家世俗思想为主体,以道家的遁世与佛教向往天国的神学理论为补充的思想结构,适应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需要,也代表着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宗教、文化、社会、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林语堂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从信仰到反叛再到重新信仰的迂回反复,也相应地造成了他文化身份的多样性和混杂性。现从林语堂的基督教信仰之旅这一视角出发,探讨林语堂在不断更迭的文化场域中的文化身份变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建基于文化,教育的变革必然涉及某种文化的变革,因此可以说,教育改革在根本上是一种文化的变革.中美基础教育的改革背后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只能是在自身文化基础上的变革.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有“文化自觉”意识,在学习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时,只能借鉴,而不应移植.“文化自觉”要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冷静分析和学习美国文化,反思、继承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林纾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化人,林纾的人格魅力与文化品格包括心系民族和警醒社会的心灵世界、“畏天循分”和忠义侠胆的人格正气与魅力、博爱深广的情感世界、“木强多怒”心系国家和民族的爱国情怀等几个方面。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挖掘和总结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并对之发扬光大。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挖掘和认识林纾的文化遗产与人格魅力、文化品格;二是如何弘扬林纾的文化品格与文化遗产,为建设当代大学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化输出是与文化拿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动宣传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但应该输出什么、怎样输出,林语堂的"文化输出"策略特别是他输出的成功经验无疑会给我们以诸多启发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是中西方跨文化交流和融会的产物。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中国英语。他的中国英语是间性文化思维的反映。因此,对他的中国英语进行整理和评析,探究其文化间性思维在翻译中的体现,能够获得更广阔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对于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国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重重困境。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汉语国际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中华文化传播意识,明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与责任;要全面发挥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注重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18.
贺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新心学”文化哲学理论基础有心物论、直觉体验和知行合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