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掩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本文从及物性和词类两个方面对《华盛顿邮报》有关中国废除劳教制度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该新闻隐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分析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选取《经济学人》2014年3月至8月数篇报道﹐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CDA﹚﹐从分类、情态、及物性和转换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揭示西方新闻报道所持的双重标准。研究进一步表明﹐批评话语分析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媒体报道中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操纵意图﹐以提高其语言批评意识进而对新闻报道重新审视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美贸易冲突由来已久,本文选取中美代表性报纸《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网络版)中关于轮胎特保案的两篇报道,从人际功能和用词两方面进行分析,人际功能主要从两篇新闻报道的消息来源和转述方式来分析,从而揭示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语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需要语言学习者带有批评性眼光来理解和评判。  相似文献   

5.
转述引语是新闻语篇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它可以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篇中隐形传递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各种语言资源表达出来的。通过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转述动词三方面对《中国日报》与《今日美国》中关于克里访华的两篇新闻报道中转述引语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帮助读者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揭露本质,培养和增强其批评阅读意识。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篇分析模式,旨在揭示语篇与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中国日报》和美国的《时代》周刊在神舟七号升空前分别所做的新闻报道,着重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对此事件所持观点和态度的不同,从而说明了意识形态影响甚至决定语言的运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  相似文献   

7.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新闻报道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然而新闻报道者在报到时添加了很多主观意图的内容,从而误导读者的判断力.本文论述了国内一些学者对新闻语篇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并对《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上的几篇新闻报道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下的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试图揭露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操纵意图,从而提高读者对新闻报道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上关于黄岩岛事件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使用Word-Smith 5.0作为统计工具并结合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对语料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通过高频词生成、关键词分析和主题词检索,揭示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王雅楠 《海外英语》2014,(15):241-242
该文以批评话语分析为视角,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三维度分析法作为理论框架,从分类、及物性、情态、转换、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等方面,对《经济学人》关于2013年初中国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吴红燕 《英语辅导》2011,(2):162-164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本文旨在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从引语、分类、标题三个方面分析了The New York Times中的15篇关于利比亚事件的新闻报道,揭示了新闻语篇中隐藏的权利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甄真 《考试周刊》2011,(56):39-42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新闻媒体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由于美国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涉华报道必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对两篇《纽约时报》上的报道进行分析,讨论了媒体报道中反映的新闻报道者的意识形态因素,并揭示了意识形态偏见在美国主流媒体的中国形象报道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一种综合性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2.
批评语言学中提到的意识形态使语言研究再次聚焦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上,意识形态直接显现或潜藏在语言的形式里。在挖掘语篇或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时,情态成为发话人或作者意识形态的指示器。对George Eliot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语篇进行分析,能成功揭示出人物潜藏的意识形态,同时证明了用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去分析文学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批评话语分析通过对语言表征解读能够揭示话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本研究以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为例,选取来自中美两国主流媒体的七篇中国新闻报道及八篇美国新闻报道作为语料,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报道中人际功能的两种主要实现方式,即情态、直接引语及间接引语。本研究反映了两国媒体对此事件的真实态度和看法,揭示了新闻语言背后隐含的话语意图和意识形态倾向。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已为许多社会科学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所采用,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及意识形态。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功能语法可以更有效地分析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篇的反控制意识。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功能语法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及物性、语态和情态三个方面揭示新闻语篇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从而可以揭示报道者的意图和动机。  相似文献   

15.
批判性话语分析主要探讨了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美国的新闻报道虽然鼓吹客观公正,但却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其语言常常体现出霸权主义的思想.从两篇美国的新闻报道可分析出暗念在美国新闻语篇中的美国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51):30-31
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本文旨在讨论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方法及其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从分类、转换、情态三个方面分析关于4.28胶济铁路火车相撞的新闻报道,揭示了英语大众语篇中某些形式和结构可能具有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的潜在关系为目的的分析工具。文章通过及物性、转换和语态三个方面对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隐形人》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此来挖掘这部黑人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语言分析方法,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来揭示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展示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传播他们的意志和观点。本文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来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从而揭示这篇演说之所以不朽以及产生巨大影响的语言原因,并为演讲者的演讲技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以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潜在关系为目的分析方法,重视语言语篇和社会结构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运用批评话语分析卡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对小说中使用的隐喻、及物性结构、句式转换、评价性词汇进行阐释,揭示小说作者如何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小说的主题意义,婚姻对女性而言是精神和肉体的束缚,女性渴求自由解放的权利被漠视,男权主义弥漫整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20.
语言从来不是中立的,蕴含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论文通过西方主流媒体对中英同一性质新闻事件的报道,运用分类、情态及转换等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讨语篇中意识形态倾向,揭示隐藏在新闻报道语言背后的双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