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存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不分、超公共利益范围征收、征收程序不当、拖欠征地补偿款现象严重、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偏低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以保障国家公共利益用地及被征收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完善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不利于耕地保护和维护农民权益。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必须以人为本,从保护农民合法的权益出发,明确征地目的和适用范围、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和补偿征地费用、完善征地程序、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权益、强化监督机制、配套推进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大量征收农村土地,但征地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如征地权的滥用、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政府在征地中功能错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严格界定土地产权,依市场机制形成土地征用价格,并探索以土地入股等多种补偿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府在征地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征地政策不一致、同一区域不同征地用途政策不一致、不同阶段征地政策不一致、土地级差地租分配不合理等是我国城郊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征用法规不完善、征收补偿费分配不合理、征收行为中权益不对等及部分地方领导发展观与政绩观出现偏差.因此,加强城郊集体土地非农开发和征收政策的宏观调控、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合理分配级差地租、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土地出让金审计中,要重点对建设用地审批,征用集体土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使用等土地业务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通过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查处征地、批地、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使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损失浪费、贪污腐败和国有土地资产流失问题,发现有关土地管理与调控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嵩 《职业技术》2006,(12):235-236
一、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法理分析 (一)土地征收与上地征用本文所指的土地征收制度实际上就是指04年修宪之前的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征收制度与土地征用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土地征收指的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土地征用指的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取得集体成员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后者强调的是使用权,也就是使用完毕还存在归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通过土地征用或征收而使农村土地"农转非"和农村劳动力"农转非"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在此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损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超过了农民负担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征地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的征地法律制度并重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征收规模膨胀,因征地性质模糊、"公共利益"范围泛化、补偿机制落后、被征地农民话语权缺失又缺乏权利救济机制等,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激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探索非公益性用地制度;确认土地发展权,坚持完全补偿原则;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保障征地过程中的农民话语权;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长久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制定《土地征收法》,切实为征地提供从征收到救济的全套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强制性地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家所有,并给予一定补偿的行为。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征地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管理不规范、征地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论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差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征用利益分配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社会不公正,使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中存在严重的利益差序格局,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对社会义务的过度负担和缺乏对国家土地征用权的有效制约是导致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中利益差序格局的法律成因,必须改革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调整利益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1.
煤矿矸石处理,必须征地堆积,20年里每年用于处理煤矸石征地费和电费的经费为100万元。本文通过地价上涨与银行利息的比较,建立教学模型,并对此模型的解决,给出20年经费使用的最优方案。并对不同的出矸率预测了处理煤矸石的最低费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土地市场的建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市场是在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但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土地市场发展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今后本区上地市场的发展途径主要是加强对地产市场的管理、不断健全土地中介机构和搞好土地市场的系列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土地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土地资本是为改良土地而投入土地并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本。土地资本作为产业资本,运动和增殖是它的本性。土地资本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代表的是土地经营者的利益。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资本积累归承包者还是归土地所有者,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土地问题和房地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交织而生,土地资本运动规律、运行规则、操作规程值得探讨。建议把"土地资本"概念纳入土地经济学理论体系,用土地资本概念统领土地经济学,以土地产权、土地价值、土地市场、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土地经济发展等为基本概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问题是当前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对农民地权的保护,协调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但目前在农民地权的保护上还存在一些欠缺。这些缺陷既体现在各法律间的协调问题上,也体现在农地的具体权利规定中,同时,在农地征收补偿和宅基地使用权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现有法律进行修改和完善,以适应社会转型期对土地问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城镇发展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土地使用者的切身利益。通过对当前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征购制。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上,我国的土地分类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质两个标准进行。按照用途,土地被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依土地利益的性质,土地被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2002年的《土地分类》(试行)中的土地分类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以生态功能为主的生态用地被作为"其他农用地"对待。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设12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也未将生态用地作为独立的地类。为此,法律应明确公益性用地的层次,将生态用地作为独立的地类,且为层次较高的公益性用地。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生态伦理是对土地问题的伦理思考,是生态伦理学在土地学科的具体应用。文章阐明了土地生态伦理的内涵与原则,总结了现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生态伦理学的角度,着重分析如何在土地伦理的前提下实现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整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Land market is the base of real estate market.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quite mature land marke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view of the land ownership, i.e. state-owned one that transfers only the usufruct to a land user such as in Singapore, Malaysia, etc., and privately owned one for which the land is owned by individual, such as in Japan, U.S., Britain, France, etc. Chinese urban land is owned by the state, so, what users acquire is …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建昌县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0年建昌县建设用地的变化和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选取建设用地和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建立相关关系模型,分析相关系数并得出结论:与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态势一致,建昌县建设用地逐年增长;促使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GDP、城镇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总体上这与大多数城市类似;今后几年建昌县建设用地总量仍然会持续增长,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这给耕地保护任务带来了巨大压力,有效协调县域土地利用中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耕地保护的关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