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启迪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绝大部分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都是从实验入手进行探索和验证的。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日常的教学中 ,就应当尽量多地增加一些实验 ,将部分容易操作而又安全的演示实验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例如 :在NH3 性质的教学中 ,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学习、掌握NH3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然后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 :NH3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化学性质呢 ?让学生尝试着先辈化学家们的思索过程 ,体验做化学家的感觉 …  相似文献   

2.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可以巧用气球做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具体方法如下: 找一只500毫升的医用盐水瓶或酒瓶,先在瓶内灌入3/4以上的热水,使瓶内温度升高。倒掉热水,立即将气球套在瓶口上并用线扎紧,尽量做到不漏气(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觉得若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改进后的实验组合,从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对氮族元素中氮的化合物的性质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下面是改进后的氮的化合物性质组合实验的装置。1 实验装置图12 实验操作、现象、性质21 氨的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水溶性、氨水的碱性:氯化铵和消石灰固体按质量比5∶8混和物均匀地放入一管内衬以铝箔(以防试管炸裂)的硬质大试管中,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按装置打开K1,关闭K4、K5(止血夹),加热,观察(Ⅰ)中大试管中有水珠生成:2NH4Cl Ca(OH)2△CaCl2 2NH3↑ 2H2O右边锥形…  相似文献   

4.
针对氨气在纯氧条件下燃烧火焰不稳定且实验成功率不高的状况,进行了实验探究.设计了一套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简易实验装置,让通有氨气和氧气的两导管相接触后点燃,可观察到氨气在氧气中安静燃烧,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此实验可作为氨气性质的课外拓展延伸,利于学生加深对氨气还原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氨气的性质”围绕两条主线从横向与纵向同步进行:紧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以“预测NH3化学性质-实验检验性质-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主线;围绕“如何以氨气为原料获得氮肥”这一情境线索展开、推进课程。在“双线”驱动下,通过“问题链”,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构建知识、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版教材第223页,学生实验七“氨的制取和性质”,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作原料加热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制得的氨气用来做氨的性质实验,实验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是:a.全班25个实验小组,有12个实验小组试管倒放入水中无水柱现象;与浓盐酸、浓硝酸反应冒白烟现象也不明显。b.有13个实验小组的反应容器大试管冷却后,反应产物氯化钙周边玻璃出现裂纹或破裂,大试管无法再用,仪器损坏严重。c.反应容器大试管难清洗,用浓硝酸洗…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经反复试验 ,采用一种价廉易得的原料———生石灰 ,能够有把握的演示氨气的制备和甲烷的制备 ,效果明显、成功率高。1 氨气的制备1 1 氨气的制备原理 :Ca (OH ) 2 +2NH4Cl △ CaCl2 + 2H2 O + 2NH3 1 2 原设计存在的缺点 :采用熟石灰和氯化铵作反应物 ,在钳锅中混匀后放入大试管中加热 ,一方面起始阶段不能迅速得到大量干燥的氨气 ,另一方面当反应结束后 ,仍有氨气产生 ,严重污染教室空气 ,同时用过的大试管往往在冷却过程中破裂。1 3 原因分析 :在反应起始阶段 ,不能迅速得到大量氨气的原因在…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当讲到氨气的还原性时 ,教师会通过下列反应 :4NH3 +5O2Pt△ 4NO +6H2 O4NH3 +3O2点燃2N2 +6H2 O进行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氨气的还原性 ,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刚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如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则无疑能提高教学效果。实验内容1 原理(1 )固体氢氧化钠 浓氨水 氨气(2 ) 2H2 O2MnO2 2H2 O +O2 ↑(3 ) 4NH3 +3O2 2N2 +6H2 O2 仪器、药品铁架台一个 ,2 5 0mL吸滤瓶 2个 ,1 0 0mL球形分液漏斗 2个 ,U形管 2个 ,报废的 1 0 0mL球形分液漏斗一个 ,双孔活塞 ,单孔活塞 ,胶…  相似文献   

9.
居学明 《教师》2012,(12):116-116
一、引导启发,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而使他们获得创造成就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热胀冷缩"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以验证某些气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的学生设计出用橡皮膜封住烧瓶口,  相似文献   

10.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当然离不开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做演示实验.在此,我仅把多年来在演示实验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1.多让学生参与并做实验  相似文献   

11.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师《生物学》1993年版)教学中,我按教材上的方法步骤做完实验,完成课堂教学后,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对教材中“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氧的装置”(71页)做了一点改进,课后指导学生做了一些探索性对比实验,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现将实验的改进装置、教学及体会叙述如下:如图,甲、乙两玻璃瓶内分别装有等量金鱼藻(或其他水生植物),并装满清水,再把安有“U”形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入瓶口,瓶口处用凡士林密封,防止漏水透气,然后把甲、已瓶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温度计的甲、已烧杯内,烧杯内可根据…  相似文献   

12.
白烟喷泉——一个有趣的热力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烟也能做喷泉 ,是否感到很奇怪 ,不妨可看下面实验。一、装置氨气装在一个小圆底烧瓶里 ,用一个合适的带有玻璃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氯化氢装在一个 5 0 0 m L 的锥形瓶中 ,也用一个合适的装有玻璃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 ,用橡皮管将两个导管相连。这样就装置成了所需的实验仪器。注 :氨气可通过浓氨水与 N a OH固体反应制取 ,氯化氢可通过浓 H2 SO4与固体 Na OH反应来制取。二、操作用手慢慢挤压装满水的胶头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松开胶头 ,几秒钟后 ,HCl气体开始进入烧瓶 ,喷出白烟。实验时应注意氯化氢气…  相似文献   

13.
高一化学学生实验七氨气与硫酸、硝酸、盐酸反应的实验 ,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滴上 3种强酸进行实验。我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时 ,或因滴加酸液过多 ,或因移动玻璃片时不小心 ,致使酸液溅流到实验桌上或溅到学生的手上、衣服上 ,造成安全事故。我利用包装草珊瑚含片的TVT板 (其他包装药品的TVT板亦可 )来做氨气与三强酸反应的实验 ,可以克服上述方法的不足 ,材料易找易做 (可安排学生提前做好 )、操作安全、实验效果好。制作方法是 :将取完药片的包装草珊瑚含片的TVT板撕去圆形凹槽周围的铅箔 ,用水冲洗干净 ,从中间剪开 ,…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当然离不开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做演示实验.在此,我仅把多年来在演示实验中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5.
况艺娜 《化学教学》2000,(11):28-30
1 对教材的理解和安排1 .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 (上教版 )第二册《氨、铵盐》一节教材中“氨气”部分内容。本课容量大 ,各种实验现象繁杂 ,让学生在短时间 (本校每节课 40分钟 )接受大量信息 ,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思维、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等能力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基于此 ,我把《氨》这一节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节课完成氨的物理性质教学以及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和实验设计讨论上 ,第二节课完成对氨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1 .2 教学目标1 .2 .1 知识目标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与酸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一、改进要点:不是按课本直接用浓氨水,鼓空气的方法做实验。而是用氨气和空气直接混和实验。催化剂改用铜丝。二、操作方法:取一个100ml 干燥且预热的平底烧瓶,按下图1对准浓氨水的试剂瓶口,收集氨气5至7秒钟。然后将烧瓶口朝下平移开,立刻将带有烧红铜丝的橡皮塞插入烧瓶(如下图2)。铜丝继续红热,然后正放在桌上(如下图3)。约过5秒  相似文献   

17.
在《雾和云》一课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那就是“白气”形成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口瓶里倒入少量不冒“白气”的温水,用一块冰接近瓶口,然后再把冰移开,看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是想通过冰接近瓶口顿现一团“白气”,把冰移开“白气”逐渐消失的现象,来揭示“白气”是水蒸气在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曾多次按教材的要求指导学生分组实验,但每次当冰块靠近瓶口时,瓶内水面以上只有少量“白气”生成,有的小组连一点“白气”也看不到。最后,我只好把书中的现象告诉他们,虽然费了很大力气,可学生仍是一脸迷惑。 为何按教材要求去做却得不到教材中所说的现象呢?课后我进行了反复的思索,原来在教学这一课时,地处北方的学校季节已是深冬,特别是在无供暖设备的教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9.
杜玉林 《考试周刊》2013,(63):154-155
<正>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努力探索物理教学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教师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必须遵循三条原则:多做实验,追寻根本,综合训练。一、多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1.增加实验数量。  相似文献   

20.
一.空气占据空间实验 《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一课的作业1是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带漏斗的塞子塞住瓶口,往瓶子里装水,水流不进瓶子里去。用这个实验揭示空气有一定体积,占据一定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做过这个实验。但每次都有一部分水流入瓶中,实验总是失败.我分析了出现这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