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更深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克服片面强调学科的本位思想,实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交叉发展,恢复科学的相容性和整体性,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下面根据初中学生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一些探讨。一、化学教学与古诗句相联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古诗名句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则给人以联想和启迪,使学生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起思考,发现问…  相似文献   

2.
自然科学是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研究过程中,交替发展的.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物理试题中有机地渗透语文、数学、化学、生物、体育等知识,从多学科、全方位的角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现代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是学科间综合命题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提倡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渗透各个学科领域。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逐步渗透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为目的,激发学生结合实践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化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就化学学科本质而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化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实验的总结。然而中学化学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也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及化学学科本质的内在要求,中学化学教育渗透人文教育必须遵循发挥主体性和注重实践性原则。中学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以及渗透人文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必须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5.
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问题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综合型化学试题中常常涉及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 ,解题时不能孤立地运用化学知识 ,还应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去推理、去创造。这类题型在近两年各级考试及竞赛题中频频亮相。它们借鉴了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特点 ,打破学科界限 ,采取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方式 ,突出地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是当前素质教育和今后化学教学发展的方向 ,不能不引起理科教师的高度重视。1 化学与物理知识的融合1.1 化学反应与浮力这类试题主要根据化…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加强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转变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具有敏捷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知识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各学科知识间原来也是相互交叉,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在科学不断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根据学科知识的这些特点,在美术学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整合,发挥学科的互补功能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同时,也是教师素质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综合其他学科
  美术教学过程中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整体性、全面性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是学科分类教学的重要开端,通过学科教师关注各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让学生真正认识知识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史地生学科内在相通的思想、能力、方法、情感的同步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国内外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着竞争。作为教师 ,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一、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教学作用重大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教学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实践证明 :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效果是显著的。将哲学观点与有关地理知识相互渗透 ,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构成知识网络 ,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 ,改变知识分割孤立、难学易忘的状况 ,促进学科间知识的协…  相似文献   

11.
所谓跨学科渗透教学 ,就是指在某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同时自觉、有序、有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 ,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 ,编织综合知识、能力网络。这种教学方法充分注意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同步发展 ,对夯实基础 ,扩大知识面 ,优化综合能力素质有很大作用。本文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 ,谈谈跨学科渗透教学的实践。一、跨学科渗透教学的提出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迫使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行素质教育向我们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拘泥于学科教学的单调封闭性 ,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 ,训练本学科思维能力上。要拓宽…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首先要求化学教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桎梏,从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两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化学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落实和贯彻新课程标准作以下探讨。一、新化学课程标准当今呼唤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要全面理解和解读新化学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它侧重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在继承传统学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使化学脱离了简单的经验形态,形成融知识、技能、方法、思想和应…  相似文献   

13.
"电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既体现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又与电学等物理学知识相互渗透."电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科间综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的发展 ,不仅促进了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也促进了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而且促进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不同的学科互相渗透 ,借鉴一门学科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另一门学科中的问题 ,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结合起来 ,在原有的学科的邻近领域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 ,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多学科的各种组合中 ,新思想、新观念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而创造活动也由此产生。回顾我们的教育现状 ,我们的学校课程设置 ,却依然是多头并进 ,分科教学。这种做法 ,把科学知识本来相互连续的链条 ,人为地分割开来 ,从…  相似文献   

15.
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是在学科教学中完成的。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各有特色,而素质教育就应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对于化学这门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基础自然学科,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要求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知识的价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不应再是简单地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起,中学化学教材的改革,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观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打破学科界限,采取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方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边界,实现语文和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科教学的质量,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学化学实验严重“弱化”,化学教学像其他部分学科一样忽视了本学科特点,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识记知识,学生学习毫无开创性可言,因而知识的获取变得枯燥无趣,又何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知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操作来培养动手能力,进而促进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化学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才能在化学教学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要实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笔者认为应从…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19):115-116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是主要目标,以推动学生知识理解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学科素养的渗透能够从生物知识的根本思想和学习理念上做好引导,让学生在复习学习中建立正确的理解认识,形成知识体系和解题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素质教育下的高考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核,所以复习教学渗透学科素养就成了必要的策略。文章分析了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现状和生物学科素养的内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渗透学科素养的策略,希望提高复习教学质量,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