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汝纶一直在深州、冀州等地任州官,在此期间他极为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冀州,他与自己莲池书院院长、同学派的张裕钊学术联系十分密切,这为他入主莲池书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汝纶一直在深州、冀州等地任州官,在此期间他极为重视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冀州,他与自己莲池书院院长、同学派的张裕钊学术联系十分密切,这为他入主莲池书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桐城派学者吴汝纶(1840—1903)光绪十五年(1889)接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时直隶士子纷纷来学,很快确立了以莲池书院为基地的桐城派在畿辅地区的"学府地位",不久出现了一批深受桐城派学风影响的直隶学者。直隶盐山人贾恩绂即为其中之一。贾恩  相似文献   

4.
吴汝纶在担任莲池书院院长期间,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积极引入新学、实学,以教学内容充实、改造书院,在以科举博取功名为目标的旧式教育机构的躯壳中,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对直隶乃至全国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都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小荣  任福全 《兰台世界》2016,(11):120-122
近年来,保定莲池书院成为河北省首家复建的大型书院,也成为重点扶持的文化复兴项目。保定莲池书院的文化发展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从发挥莲池书院的文化教育与引领作用,树立莲池书院的国学园地形象,完善莲池书院的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开发莲池书院的文化产品,促进书院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加以探析,以期推动莲池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李鸿章于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前后三次出任直隶总督,共达25年。在此期间,他积极开展洋务运动,创办洋务学堂,同时也十分注重官方教育机构——莲池书院的改革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不同阶段去分析李鸿章与保定莲池书院学  相似文献   

7.
黄彭年与莲池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学者黄彭年主持直隶莲池书院时增购藏书达33787卷,丰富了书院度藏。从现存的万卷楼书目中看,其内容涉及广泛,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黄彭年指导学生读书,着重强调丛书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作用。自此莲池书院教育走上了经世致用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保定市档案馆将有关古莲花池档案资料征集入馆。这次征集入馆的档案资料有:《古莲花池》、《古莲花池碑文精选》、《莲池书院研究》、《莲池书院法贴》、《莲池书院志略》、《刘春霖书法萃集》等六部。其中,由柴汝新、苏禄煊主编的《古莲花池碑文精选》、《古莲花池》、分别荣获保定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这次征集的古莲花池档案资料,与档案馆原  相似文献   

9.
莲池书院是清代北方书院的翘楚,秀丽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积淀融为一体,它所承载的书院文化,绵绵延续,泽被后世。  相似文献   

10.
清朝直隶莲池书院作为直隶省的最高学府不仅是当时的教育、学术基地,后来也成为了文献收藏中心,培养了大量人才,直接推动了直隶地方文化发展。本文结合当时社会的教育内容,详述了莲池书院三个历史时期的文献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区,是全国著名的十大古代园林之一。自元代始距今已有七百七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设在莲池的莲池书院,在清代声名显赫,曾造就了个少学子。 关于莲池的始建时间传说较多。有一种传说认为莲花池是唐代开凿的,在现在的莲池位置唐代已建有临漪亭。不过,真正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元代始建。 在元代初年,保州城经宋元战争已破烂不堪。汝南王张柔在复建保定城时共建有四处园圃,其中种香园归自己占有,现在的莲池在当时叫雪香园,被作为张柔的部将乔维忠的别墅。芳润园和寿春院为其他部将占有。在开凿莲池时引一亩泉河…  相似文献   

12.
一、家世、经历、事功及以民为本之经世思想。清末民初,河北有经史文学大师,士林皆称王晋卿先生。先生名树楠,字晋卿,又号陶庐。先世于明永乐初自小兴州迁直隶之雄县。直隶今为河北省。万历时又迁新城,为新城著姓,自清道咸以来多以科名显。林则徐日记所称道光戊戌会元王振纲字重三者,即先生之祖。重三公养亲不仕,历任易县、涿县、新城书院主讲,弟子数千人。曾国藩为直隶总督,聘为保定莲池书院主讲,凡八年,终于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同时也是桐城派末代宗师。他于同治四年参加会试,考取进士第八名,遂以内阁中书用。同年,被两江总督曾国藩招致幕府。同治六年,因曾国藩保举,吴汝纶被奉旨赏加内阁侍读衔。鉴于吴汝纶器识明敏,学问该洽,实  相似文献   

14.
近从一民间收藏家处得观晚清国学大师、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吴汝纶先生致方伦叔信函四封,三封为《吴汝纶全集》(黄山书社,2002年)未收;一封已收人全集,但内容删减较多。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四封信函写于清代光绪九年至十五年之间,其中有些内容涉及相关的人和事,对研究吴汝纶的思想和晚清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现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严复与吴汝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义群 《历史档案》1998,(4):109-114
严复把吴汝纶视为生平第一知己和最敬重的人,这从他为其写的"平生风义兼师友,天下英雄惟使君"①的挽联中充分反映出来.令其最钦佩的是,吴汝纶虽"旧学淹贯而不鄙新知",以至与旧学决裂而倾倒西学的勇气.吴汝纶则深服严复学贯中西,才艺双全的超人能力.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吴汝纶参加江南乡试时的座师,两人由此建立起的师生关系对吴汝纶一生的学术与仕途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吴汝纶与曾国藩之间,既有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又有学术领袖与追随者的关系,还有幕主与幕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吴汝纶参加江南乡试时的座师,两人由此建立起的师生关系对吴汝纶一生的学术与仕途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吴汝纶与曾国藩之间,既有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又有学术领袖与追随者的关系,还有幕主与幕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同年九月称疾引归,历时三月有余,并有考察记录。对此,《吴先生尺牍》中多次提到过。在《答贺松坡》书中,曾谓:“《东游日记》,草草记所见,不能得其要领,亦无论说,不足观采。”另在《与张野秋尚书》书中亦说:“仅将文部所讲及视阅各学日记,抄呈台览。”此外,还在《同记者俱乐部送别会答词》中说:“现将所访各节,交印工排印,限初九蒇事。”这些都证明,吴汝纶考察日本时,确实专有记录,然而,并未发现有《东游日记》刊行于世。新近,我们在搜集资料时,从安庆市四中退休教师金杏村处找到了吴汝纶当年访日的史料。史料为日记体,纸质为毛边纸,采取纸捻装订而成册,封面未标名称。规格是23公分×12公分。所记内容始自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1902年7月5日),止于十三日(7月17日),共计十三天的考察情况。这是至今所发现的有关吴汝纶访日的第一份史料。据初步考证,日记显然不是吴汝纶本人所记。有关资料表明,极有可能出自吴汝纶所器重的弟子、随员李光炯之手。这本只有十三天访日记录的日记,是否就是吴汝纶多次提到过的《东游日记》,尚无法定论,现发表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檀书院     
我国的古代书院是除官学和私学外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它集藏书、讲学、祭祀于一体。北京的古代书院产生于五代时期,至清朝末年改为学堂。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分官私两类,但发展于宋代。私人书院最初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贞观九年(635年),设在四川省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官立书院初为官方修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将乾元院改名为丽正修书院,后又改为  相似文献   

20.
据1986年版《崂山县志》记载:(青岛市)崂山地区共有康成书院、华阳书院、下书院、(三树堂)书院、石屋书院、青峪书院六处书院。康成书院在不其山东麓,为东汉经学家郑玄所建,现属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华阳书院位于华楼山南麓,据明崇祯年间黄宗昌所著的《崂山志》载:“华阳书院据山之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