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在十七大上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新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生态建设等能否顺利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都离不开而倚赖公民意识教育,成熟的公民意识是这一切的根本保障。作为党在新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新取向及其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质传递的观点蕴涵着对"公民"概念的基本理解。分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学习、决策能力的培养和批判思考的养成等三种公民教育取向,在社会科课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民资格已经演绎成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公民资格逐步从民族国家拓展到全球社会,从单一的宪政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演变成为一个以法律、政治为核心的多维度概念;公民权责作为公民资格的核心逐步从单一强调公民责任发展成为强调公民权责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面对着文化多元性与统一性、民族性与全球性、冲突与和平等价值的矛盾。西方国家的公民教育强调自由民主的公民资格的普遍性,同时尊重差异;以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为基础,培养世界公民;强化和平文化的营造。强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多元价值取向与公民的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机构 ,它的公共领域的活动性质使它既关注社会的共同利益 ,又关注全部公民的教育权利与需求 ,即教育要尽可能地人性化和多元化 ,在价值取向上要尊重个人权利与人的自由发展。通过个人品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重目的。教育培养公民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5.
伴随世界文明形态的转型和全球化的进程,公民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各国的公民教育在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本文在论述东西方国家公民教育概况的基础上,对其价值取向中的历史、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探讨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北欧社区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美国和北欧国家社区教育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兼顾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两者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价值取向的公民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国家的公民教育呈现出各不相同的价值取向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模式,本文尝试归纳了以下几种:(1)义务论的公民教育观;(2)权利论的公民教育观;(3)道德中心论的公民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21世纪的知识经济和全球网络两个基点,从人际时空关系的发展史来解读社区的来由,着重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社区建设的教育内涵,并结合当前社区的实际提出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向现代化持型时期对公民教育的呼唤,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要求,以及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的确立。阐释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公民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区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和谐关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引起社区教育内容的重新思考与价值选择。现代社区教育内容应该体现人本主义、持续发展、和谐共存、回归生活、丰富多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义务论、权利论和道德论以及三者之间的此消彼长与相互调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教育命运多舛,相伴随的是价值取向的多番变迁。实然意义上,公民教育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了"政治—义务"本位(1949-1978年)、"义务—道德"本位(1979-1989年)、"义务—道德—功利"本位(1990—2000年)以及"义务—道德—权利"本位(2001年至今)四个阶段,其变迁过程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我国公民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应是在注重"义务—道德"取向的同时,发展公民"权利"观念,从而达到"义务—道德—权利"取向的相互统一和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2.
"两课"教学中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课”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传统的单纯政治教育功能向现代公民教育转型是时代的深切呼唤和迫切要求。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充实,也是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施好公民教育,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适应培养目标的“两课”内容架构思想,二是适应培养目标的“两课”具体内容架构,三是适应“两课”内容改革的其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大学的公民教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不断进行着此消彼长的转化。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整合、生存主义与人文主义统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基本特征。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模式也日趋多元化,主要包括:基于"学校—课程"框架的系统化教育模式、基于"社会—组织"资源的社会行动模式和基于"自愿—服务"的社会主动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企业公民是西方公民资格观发展的历史产物,其结构要素除一般公民应遵守的规范外,尤其注重合作文化、公司价值观、公司文化和历史、企业公民权意识、参与能力的培养.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应把企业公民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并通过不断完善公民教育课程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作用.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并就我国创新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社会行动取向公民教育课程是对社会科"传递公民资质模式"、"社会科学模式"与"反思探究模式"以往三种教学传统的超越。这一取向以"理性正义,感性关怀"为核心理念,体现出以下特色:课程内容上具有意义性与挑战性,课程组织上具有渐进性与统整性,课程实施上具有主体性与持续性,课程评价上具有反思性与整全性。  相似文献   

18.
社区蕴含良好的社会伦理和社会生态环境,是体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友善和谐关系的生活场所。作为社区教育与公民教育的交叠领域的重要形式,社区公民教育在内涵上既需要体现社区教育中培养公民为主体,在印记上又强烈地显示出公民教育在社区场域中实施的重要性。因此,在教育内容与形式、教育对象与组织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契合。在公民教育思想体系影响和作用下,社区公民教育强调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公民个体之间的合理渗透,实现教育整体行为的改善。这是促进公民教育和社区教育耦合的可能性的基础,以达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范畴,使追求平等、自由、正义和争取民主的观念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的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19.
汪金英  张明月 《成人教育》2019,39(11):30-33
大数据以其符合学习者的脑科学、认知心理学及教育技术发展规律的优势深受教育工作者青睐,对教育系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和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社区教育理应主动与大数据相结合,探寻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预测等功能与公民教育的契合点,通过"大数据+统筹""大数据+服务""大数据+评估"构建数据生态空间,驱动社区公民教育,培养社区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我国公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信仰危机、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滑以度法制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对策与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